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呼吸往下 灵魂往上

http://www.newdu.com 2017-11-27 未知 北京晚报 参加讨论


    对谈记者:王润
    对谈嘉宾:李六乙(著名戏剧导演)
    
    李六乙,北京人艺著名戏剧导演。11月23日至12月3日,由他执导,濮存昕、卢芳等北京人艺演员主演的契诃夫名剧《樱桃园》,将在首都剧场上演;11月30日至12月3日,同样由他导演,由四川人艺演出的四川方言版老舍名剧《茶馆》,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一西一中,两大名剧,分别由两家人艺院团,在北京两个剧场同期演出,可以让人较为全面地领略李六乙导演独特的舞台艺术风格。
    不过,这样繁重的演出任务,也把李六乙累得不轻。在四川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刚刚彩排合成完60多人演出的大戏《茶馆》,就马不停蹄赶回北京的他,又在北京人艺的排练场里,紧锣密鼓排练起《樱桃园》,天天排到深夜。采访他的时候,身患严重感冒的他刚从医院看完急诊,带着浓重的鼻音,和记者聊起了他多年来很少对外谈及的艺术创作态度。
    真正的艺术是有根可寻的
    记者:记得早期看您导演的戏剧,都是有先锋实验精神的原创戏剧,比如《非常麻将》《雨过天晴》等;而这些年,您排演的基本上都是国内外的经典名剧,像老舍的《我这一辈子》、曹禺的《北京人》、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樱桃园》、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等,除了话剧,您还导演了歌剧《原野》《日出》《大地之歌》等,这些都是中外经典名作。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导演,为什么您会对排演中外经典名剧这么感兴趣呢?
    李六乙:我一直觉得,作为一座剧院,非常重要的就是排演经典作品。我自己的工作室也排演了很多经典。原创当然非常重要,但是当没有特别好的原创作品时,一个国家、一个剧院,面对世界戏剧舞台,也没有经典作品去展示和交流,这是整个中国戏剧非常大的一个问题。我们并不很重视排演经典,几十年来,排世界级的经典名剧比较多的,基本就是林兆华导演和我。
    排演经典的初衷,实际上是极其看重文学在戏剧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导演对文学的重视,对美学的鉴赏、对哲学高度的要求,而这也正是当下中国戏剧所欠缺的。同时,排演经典,还要对经典做出时代性的解释,对经典做出未来性的观照和昭示,从哲学的角度,对人类的未来给出前瞻性的态度表达。不能只注重当下性,而一定要有未来性,这点更加重要。但我们现在很多创作,其实是远远滞后于当下,脱离时代的。
    记者:给我们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您排演的这些经典作品,不同于传统戏剧,而是在舞台呈现上都有很强的探索和创新精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那么您的戏剧创作观念是怎样的呢?
    李六乙:只有在文学上的引领,才能提到戏剧观念的改变。另外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如果戏剧要有革命性的改变,必须对传统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甚至要对传统有非常深入的继承。像我之所以要排演古希腊三部曲,就是要回望历史,追溯传统,看看2000多年前,诞生于戏剧发源地的古希腊戏剧,看看那个时候在文学、美学、哲学、神学、人类学方面,戏剧所形成的高峰。同时,对于中国戏剧,要回到中国戏曲,回到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我们现在话剧界很多人做戏曲,对中国戏曲美学并不了解,对戏曲美学背后的中国哲学也不了解,只是把戏曲元素进行拼贴,这是很幼稚的方式。
    我们现在的戏剧存在很多非常僵化、落后、腐朽的东西,还不如上世纪80年代的戏剧创作,也根本谈不上戏剧真正革命性、颠覆性的改变。我常常对现在的年轻人说,你们现在所谓的实验、先锋,距离林兆华导演上世纪80年代所做的舞台探索都相差太远了!他们不去了解历史,更谈不上继承传统了。真正的当代艺术不是乱来的,是有传统的根可寻的。有了基础,才能有革命性的变化。没有基础,只是空中楼阁,用手段、形式的东西一时唬唬人而已。所以我认为,找到对经典文学当代性的解释和未来性的观照,戏剧观念上有非常好的对传统的继承,然后有革命性的改变,建立起自己的戏剧态度,这是非常重要的。
    用虚假的方式打动观众是欺骗
    记者:您的这些戏剧观念,其实当下并没有被所有人理解和接受。但这些年,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演员一直跟随您一起去尝试,去探索,像卢芳、林熙越、李士龙、雷佳、荆浩、苗驰、张培……濮存昕也非常支持您。他们大部分都是人艺的演员,但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们的表演和人艺传统的表演方式已经有很大不同了。
    李六乙:表演的革命性带来戏剧的革命性。这些年来,和我一起合作的这些演员,他们觉得用过去的表演方法不对了,简单了、肤浅了。过去只强调演员要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但只有性格就能完全体现人了吗?人的灵魂是什么?人的意识、潜意识、无意识又是什么?真正开掘人,表现人,要去了解人的思想、灵魂、内心世界,以及各种不同意识同时并存的复杂性。意识是时间性的,而戏剧又是空间性的艺术,怎么把时间转换成空间,把无形转换成形象?这需要通过表演来完成。当然对演员也是非常难的,这就需要演员们丢掉过去的虚假表演,那种装腔作势的方式、没根没由的动作、毫无逻辑的关系……用虚假的方式打动观众是欺骗,那种滥情的表演是很庸俗的。艺术首先是要“真”。
    而且我特别反对在舞台上大量使用多媒体,这种形式用一次两次可以,但它不是戏剧未来发展的道路。其实多媒体这种形式,我在2000年排小剧场话剧《原野》时就用了,当时舞台上24台电视机,3台摄像机,和观众互动,现场对影像进行剪接……而我更看重的,还是对表演的研究。
    我们如果能够注意到戏剧的文学性,戏剧在对传统继承的基础上进行革命性的改变,以及表演的革命性带来的戏剧革命性,那么我们整个戏剧的气质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记者:您导演的《樱桃园》之前已经演过了,这次复排会有什么不同或新的追求吗?
    李六乙:我希望他们的表演更加自然、生活、真实,而且灵魂的高度要更加提炼、抽象和升华。表演的气息要往下沉,不仅要沉到丹田,甚至要沉到脚后跟,这样才能生活化;而内在的精气神,则要顶破天。呼吸往下,灵魂往上,这样二者之间才能形成很大的张力。就像太极一样,看起来没有任何风吹草动,但实际上已经是万马奔腾,这其实也是中国哲学的体现。
    记者:《茶馆》是北京人艺的经典代表作,而你这次给四川人艺排了一版四川方言版的《茶馆》,能谈谈您这次的创作思路吗?您的创作理念对他们来说,又带来什么影响呢?
    李六乙:《茶馆》是北京人艺的镇宅之宝,是中国话剧的巅峰之作。无论从文学、表演角度,还是后世在观众中的影响,它都可以说是北京人艺几十年来当之无愧的作品。但是这么优秀的作品,六十年里,全国其他话剧院团都没有用其他的形式来重现经典。而经典的戏剧文学作品,其实应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而且在不同的时代也应该传递出不同的思想观念。这次四川人艺在四川省文化厅的领导下,提出了“我们应该用什么姿态、什么态度去触摸经典?”这个工作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已经经过了半年多的努力,很快就会呈现在北京的舞台上了。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用普通话,还是用四川话,不同的语言都是可以演绎出《茶馆》的文学魅力的,语言中的幽默和作品的思想,也都可以传递出来。
    这次和四川人艺的演员们合作,也是在改变他们的戏剧观念、表演观念。帮助他们阅读经典文学,去仔细理解剧本中每一句话的意思,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是有内容的,还要帮助他们改变过去的表演方式。他们都说:“你应该十年前就来我们剧院排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