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漫谈 >

汉语,一声叹息还是优雅辉煌?

http://www.newdu.com 2018-02-12 人民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语言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如果说任何文化的特性都展示在自己的语言中,那么保护语言其实就是保护文化,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
国内“淡”:中文在民族本土遭到拒绝?

    上个世纪70年代,作家余光中就写下了《哀中文之式微》,感叹现代中国人母语能力的下降。其实,现今的状况更糟,英语崇拜席卷神州,学习英语真是“从娃娃抓起”,不少还在咿呀学语的孩子就投身其中了。
    学术界——悲痛汉语成为第二阶级的语言: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到,汉语现在在中国正在或者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辩论精神的学子们一片哗然,纷纷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但在听了演讲者的“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的反问之后,全场寂然。
    华人界——华人物理学家大会禁说英文:上海落幕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聚集了500多名学界精英,尽管都是黄皮肤黑头发,但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有位香港大学的博士很纳闷:为何论文汇编没有中文?有人申请用中文做报告未果。倒是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坚持以中文作报告,成为唯一“反潮流”者。丁教授的英语能力毋庸置疑,但他坚定地发出了母语的声音!丁肇中表达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表达了超越物理意义的文化情感。
    文化圈——患上了文化失语症:作家余华说:“像我们这一代作家开始写作时,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翻译小说,古典文学影响不大,现代文学则更小。我一直认为,对中国新汉语的建设与发展的贡献首先应归功于那些翻译家们,他们在汉语与外语之间找到了一条中间道路,既用汉语传达了域外作品的神韵又同时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性……”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这样一个介乎被“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我们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所以,几年前文艺理论界发起了“文化失语症”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等学术大讨论,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延续和创新传统文论的问题。
    下一代——我们学中文有什么用?在一次研讨会上,有人在发言中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前景表示深深隐忧。因为当代大学生,包括中文系学生,对汉语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冷漠。这种冷漠源于——在现今找到一个“含金量”高的工作只需要学好两项技能,那便是英语和计算机。我自己也曾在讲授现代文学的课堂上遭遇到一位女生的质问:“老师,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在这个工具理性极度膨胀的时代里,她让我无言以对。
国外“热”:21世纪汉语将成为新的强势语言?

    纵观现代历史,世界上有过两次“汉语热”。第一次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中美关系缓和,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在美国兴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影响带动了整个西方世界的“汉语热”。至八十年代初,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汉语热”遂被“日语热”所取代。第二次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而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国力崛起世界上再度兴起“汉语热”,至今方兴未艾。
    ●数字:日前从在京举行的第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决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近年来大幅增长,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2500万。
    2003年中国接收的外国留学生中,有6万人专门学习汉语;汉语水平考试2003年在35个国家的87个城市设立考点,已累计有33万外国人参加此项考试;中国政府已向62个国家派遣了140多名汉语教师,今年还首次派遣国际汉语志愿者教师100多名。
    据介绍,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韩国将在中学普遍开设汉语课;日本学习汉语的已有100多万人,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有400多所;法国已有100多所中学开设了汉语课,有8000多学生学习汉语。
    此外,在世界各国中,过去学习汉语的多为学生,近年来学习汉语的商贸人士明显增多。
    美国——中文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中英双语教师日益吃香,高中设立了大学预修汉语课程及考试项目。美国也已经把汉语学习计划列入中学高级课程,2006年开始实施。
    德国——据德国汉语协会的统计,迄今为止全德国已有50所中学开设了初级汉语课程。1998年,德国各州文化部长会议曾达成共识,在中学会考中为汉语考试制定一部标准规定。美丽的汉字不仅仅是T恤衫上的图案、灯罩上的点缀,它更成为德国西部明斯特市一些中学生埋头读书的对象。
    韩国——学习中文的人数近四十万人,每年都有两万人参加汉语水平考试,汉语正成为那里就业的一个香饽饽。法国也有百余所大学开设了十多个中文专业,百余所中小学开设了中文课。
    泰国——各式各样的华文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公立、私立大中小学争先恐后开设中文系或汉语课,学习汉语的人无论华裔还是其他族裔越来越多。继此,泰国的两大商业银行——盘谷银行与泰华农民银行先后开辟中文网页,泰人趋之若鹜纷纷前往中国旅游观光,泰中经贸交流与合作日趋热络。
    ●预言: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严美华认为:目前,全球汉语热普遍升温,一百多个国家已约有二千五百万到三千万外国人学习汉语,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外国人急剧增加,去年达到八万人。国际社会预言,二十一世纪汉语将成为新的强势语言,将成为超过英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应对“汉语热”的方兴未艾,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汉语在世界上的推广,以增进与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经贸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遂于一九八七年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国务院十一个部门组成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
作为一个国人的冷静思考

    语言之间密集的交流传播是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外国人学汉语,中国人学外语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但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弄明白学习的目的、手段与尺度。
    南怀瑾先生曾说,“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在长大之后的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所以,请给孩子们学习母语多留一点时间。在他们的母语学习尚未入门时、在他们的心灵还没有被西方的理念占领之际,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尽力去学好那“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母语;我们还应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加深他们的中国文化素养,这会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业中具有更丰富的创造及文化心灵。
    重视英语无可厚非,因为英语在国际贸易和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它会拓宽与外界接触的渠道。统计表明,全世界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世界1/3的人讲英语,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80%以上的科技信息用英文表达,几乎100%的软件源代码用英文写成。此外,在很多国际秩序都由西方人制定的今天,学习英语已经由一个简单的语言问题演变成一个国际秩序的规则问题,是语言的同化和隔离问题,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如有分析说,印度近年来在信息产业上异军突起,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在国际交流方面基本没有障碍。
    英语固然重要,但母语更为重要。因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是唇齿相依、鱼水共存的关系。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我们的母语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延续着五千年的文化命脉,是中华文化永远不可丢弃的家园。近日有文章指出,“放弃母语其实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传统和历史,放弃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
    中国在向国际化迈进,需要更多无障碍的对话世界。但很多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就算把英语说得和英美人民一样顺溜,仍然难以获得真正的认同。交流绝非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寒暄,而是文化背景和国家实力的对话。向往沟通无限的国人,对中文应有更多的自尊与自爱,至少不能让中文在本土遭到拒绝。
    几十年前,丁肇中先生在发表诺贝尔奖获奖演说时,英语远说得比汉语流利的他却坚持说汉语,因为那是他的母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