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2)

http://www.newdu.com 2017-11-21 人民日报 莫砺锋 参加讨论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
    儒家强调个体对社会应有责任感,应有忧患意识,正如《孟子》所云:“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宋代士大夫发扬了这种传统,他们的国家主人公意识十分强烈,以国家天下为己任,密切关注国家隐患。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正是宋代士大夫集体追求的人格风范。由于历史原因,宋代国势不如汉、唐那么强盛。北宋开国之初,北方被五代石晋割让出去的燕云十六州仍然归辽人统治,而南方曾为唐代流放罪人之地的驩州一带已属于越李朝的版图。到南宋,更是偏安于淮河、秦岭以南的半壁江山。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宋王朝始终处于强敌的威胁之下。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有识之士忧心忡忡。深沉的忧患意识对宋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主要的便是爱国主题的高扬。爱国主题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每逢国家危急存亡之秋,这类主题便会放射出异彩,从屈原到杜甫的文学史实已经昭示了这种规律。宋代的民族矛盾空前激烈,300年间外患不断。这样,宋代的作家就势必对爱国主题给予格外的重视。
    北宋时期,辽和西夏经常侵扰边境,宋王朝无力制止,就以每年供给巨额财物的条件求得妥协。这种屈辱的处境成为士大夫心头的重负,也成为诗文中经常出现的题材。从王禹偁的《唐河店妪传》、苏舜钦的《庆州败》到王安石的《阴山画虎图》、黄庭坚的《送范德孺知庆州》,以爱国为主题的佳作层出不穷。即使在婉约风格尚占统治地位的词坛上,也出现了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贺铸的“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六州歌头》)那样的雄豪之音。从北宋末年开始,更强大的金、元相继崛起,铁马胡笳不但骚扰边境,而且长驱南下,直至倾覆了宋室江山,在中国建立了非汉族统治的新朝。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抗金、抗元斗争中,爱国主题成为整个文坛的主导倾向。山河破碎的形势、和战之争的政局,是任何作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即使是以婉约为主要词风的姜夔、吴文英,也在词中诉说了对中原沦亡的哀愁。而崇尚隐逸的“四灵”和行谒谋生的江湖诗人,也写过不少忧国的篇章。这些作品虽然情调不免低沉,但同样属于爱国之作。当然,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陆游、辛弃疾等英雄志士的激昂呼声。正是他们的作品,把爱国主题提高到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为宋代文学注入英雄主义和阳刚之气。以陆诗、辛词为代表的南宋文学,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心声,而且维护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尊严。从那以后,每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人们总是会从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等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这是宋代文学最值得称颂的历史性贡献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