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网络语言二十年发展综述(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胡凌 刘云 杨传丽 参加讨论

     
    从1994年至今,网络语言经历了风风雨雨二十载,与现实语言世界的交流愈发紧密。目前,学界主要是从广义和狭义两角度来定义和归类[1][2][3][4][5][6]。所谓广义的网络语言,美国学者Baron[7]就将其概括为四种类型:网络中使用的交际自然用语;网络中用于交际的特殊编码系统;从万维网中收集信息使用的自然语言、编码系统或翻译接口;以及网络交流中的特殊术语。我国学者赵华伦[3]将网络语言大体上分为三类: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以及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包含网民创造的、人们在网上交际和处理信息所用的语言,即“网民”们所说的话。其代表学者有语言学家于根元先生[8])和郑远汉等[1][9]。 
    笔者认为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网络技术用语,主要包括计算机行业的专业术语,如调制解调器、程序、SQL等,也包括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局域网、登录、浏览器等;二是网络传播用语,主要是指以网络为传播、交际媒介的、能表现某些行业专业特色的特殊语言,如网络媒体(网络新闻、网络广告、网络文学等)用语、电子商务(淘宝、当当商城等)用语、网上政府用语、虚拟空间用语等;三是在互联网上网民日常交际语,即网民在网络交际中使用的随意性、创造性的语言。 
    网络语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二十年发展。笔者通过历史文献追踪和元分析,将梳理网络语言的形式变化、观点交锋、理论认知过程和规范与立法的发展脉络。 
    网络语言形式变化二十年 
    网络语言实现了口头语与书面语的融合,即网络语言从呈现方式上表现为书面语,但其表达内容多为口语形式。例如,单词“ARE”的网络表达是“R”,“WHY”是“Y”,“ARE YOU ?”是“R U”等等。 这一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10][11][12][13],同时已有学者将网络语言看成一种独立语体—网络语体来进行研究[14][15]。以“网络语言”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对1993.1.1-2014.4.1的文献进行检索,共找到文献2337条[16],其中2000年前的几篇文章关注的都是网络技术语言。 以2000年为起点,网络语言开始出现在报纸、期刊、会议和学位论文中,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网络语言现象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