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建军大业》的历史担当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文艺报 蒋应红 参加讨论

    陈玉福创作的长篇小说《建军大业》出版以及电视连续剧《热血军旗》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以来引发各界热议。该作品系统、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南昌起义、长沙起义、广州起义、三湾改编、三河坝阻击、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重要历史事件,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艰苦卓绝的建军历程,全景式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何建军、何以建军、以何建军的使命担当和历史责任,热情讴歌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畏艰险、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与同类型题材的长篇小说相比,《建军大业》突破了程式化、狭隘化、脸谱化的叙事瓶颈,充分发挥长篇小说容量大、篇幅长、叙事规模广阔的优势,尽可能细致入微地再现特定历史情景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正如沈学明先生在评论电视剧《热血军旗》时说:这是一部“具有史诗品质和历史启迪的优秀作品”。
    对英雄的重新认识
    长篇小说《建军大业》与其说是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辉建军史,不如说是对上世纪一大批风华正茂、信仰坚定、奋发图强、胸怀家国天下的英雄群像的热情讴歌。在犬牙交错的各种势力的压迫下,面对民族危亡,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主的革命“英雄”不畏艰难、奋力抗争,在一次次的浴血奋战中铸就钢铁般的意志和精神,他们北伐东征、力排群雄、发展工农、建立革命根据地等,这些光辉事迹共同构筑了积极向上、慷慨激昂、作风硬朗的红色历史的文化精魂。
    《热血军旗》对英雄的呈现摆脱了之前的模式和窠臼。它的赏心悦目之处就在于创作者将“英雄”们放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通过“考镜源流”的文献求证和调查采访的资料收集,然后从“人”的角度刻画、复原、再现其特定环境中人之常情的心理行为,让“英雄”有了亲和力、人情味,使其更加生动形象、丰裕饱满。例如毛泽东的果敢英明、周恩来的睿智多谋、朱德的忠诚刚毅、贺龙的勇敢镇定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小说中的“英雄”之所以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喜爱,重要原因还在于作家不光在重要历史事件中刻画“英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描写“英雄”,从而突出了“英雄”的在场感和真实性。这也弥补了一些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思想性很高,但是艺术性不足的缺陷,成功展现出这段复杂历史的厚重感,正所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建军大业》因为“英雄”而深入人心,读者因为“英雄”而回味历史、认识历史、理解历史、铭记历史,从而激发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情结,增强了内心深处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英雄的光辉事迹所铸就的崇高形象,“对于民众理想人格的塑造也就具有了重要的典范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建军大业》为当下军事题材的发展带来了曙光,注入了一股清新刚健之气,有力抵制了同类题材解构英雄、嘲讽英雄、娱乐英雄等不正之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