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中国历史的记录者 中国故事的宣讲者专家解析纪录片的跨界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光明日报 李晓东 冯帆 参加讨论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
    引导国际舆论对中国形象的正面认知
    中国的电视机构应当对自身的技术手段和传播理念进行深刻反思,争取在新一轮全球传播新秩序的重组当中获得自己的话语权,提升国际传播能力,通过具有国际水准的优秀作品走出去,引导国际舆论对中国形象的正面认知,以及对中国发展道路和价值观的认同。
    跨界生存与发展需要我们建立共享这个理念,要通过优势资源的互补和整合创造出更多传承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作品。跨界生存与发展还需要开放与合作的思维,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媒体与互联网公司之间都要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增强优秀纪录片在中国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贡献纪录人的力量。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研修学院副院长刘颖:
    让纪录片能找到更精准的人群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纪录片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题材内容广泛,关注正在发生的社会各领域全方位的变化,既反映出弱势群体等社会问题,也探讨了教育、就业、养老、疾病等话题。目前社会类纪录片的评价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在记录事物表现的同时还要揭露出更深层的问题;纪录片的节展活动为纪录片人才的培养、跨媒体资源的整合以及中外纪录片人的交流沟通搭建了平台;各类媒体平台通过国际合作,制作了一批讲好中国故事的纪录片产品;纪录片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进行了多种跨媒体尝试,借助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纪录片能找到更精准的人群。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梁红:
    纪录片要有新平台新融合新业态
    未来的纪录片必定是具有高度媒体融合属性的,兼具社会价值、产业价值以及新兴传播模式的纪录片业态。没有受众的纪录片是必然要死亡的,中国有最大的观众群,这是纪录片发展的最大红利。在网络时代的刺激下,如果能够做到通过媒体融合,让电视受众和互联网受众从割裂走向互融,这样一来,新媒体就不再是纪录片发展的障碍,而是中国纪录片振兴并走向成熟与壮大的最强动力。
    纪录片的媒体融合,始终强调“相融”而非简单的“相加”,仅仅把电视端的内容搬到新媒体上去播放并不是媒体融合的核心本质。纪录片要有新平台、新融合、新业态,首先需要新媒体技术和传播渠道,但也不能完全躺在新媒体技术和渠道之上。因此,坚持“内容为王”,让技术成为内容的舞台,这正是我们纪录片人需要牢牢抓住的最大优势。因此,纪录片的媒体融合,必须形成优质的内容,加上有意义的互动,才能实现有深度的融合。
    从传统的技术思维,走向未来的融合思维,首先要求纪录片从创意到生产再到传播,都要掌握媒体融合的规律,及时跟进受众的需求心理,掌握好文化生态的引导能力;其次,不能闭门造车,要最大化促进创作人才的年轻化、大众化、全球化,纪录片的未来年轻人是关键;最后,媒体融合需要整个中国纪录片行业凝聚起来,才能达成目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