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葛亮:克制的文字 锋利的切面(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报 张君成 参加讨论

    《北鸢》主人公的命运留白,在《七声》中尘埃落定。《北鸢》中的主人公文笙和仁桢,后半生的故事在《七声》中有了完整结局,同时也引出了他们的孙辈毛果。毛果和他人生中经历的所有人一样,认真结实地活着,从来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情与梦想。尽管在追寻过程中也充满了挫败与障碍,但并不放弃。
    同样需要有好故事支撑
    当我们沉浸在《七声》里《琴瑟》平淡的叙事中,主人公外婆的生病打乱了我们的阵脚,所以当读到外公为转移外婆的注意力,为她清唱《三家店》,哄睡了外婆后,外公眼睛里浑浊的灰,眼角荡起有些清凉的水迹时,读者内心震撼便可想而知。
    然而葛亮的笔触是克制的,他仿佛就坐在读者身边,为你斟好了一杯茶,之后开始讲起这些故事。“我觉得对于短篇小说的写作笔触是可以隐忍的,但是它所选择的切口必须是锋利的。”这就像做手术,刀口可以小,但是切口处必须是锋利而准确的。
    《七声》的主人公毛果,作为一个旁观者和他身边的一群人共同感受着时代所带给他们的变化,他静静地等待新的故事发生,又默默注视之前陪伴过的人在生活里淡出。
    葛亮坦诚他不想做作品里面的掌控者:“如果故事轮廓与主人公的性格已经明确,我会任由他们发展,而不做太多的干涉。”他觉得这些人物都是有着自己的独立生命,这对于一个作者而言有着更大的写作快感:“我希望和笔下的元素形成某种合作关系,在我们互相认同下推进故事。”
    葛亮希望有一个好的故事作为支撑:“无论长篇还是短篇,我都非常在乎故事的内核。短篇小说不会给你太多的施展空间,而故事与意念就像是一团气一样,将小说张力凝聚在一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