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地的尽头 思考自然、历史与人类文明 10月,以万物之名,从自然界出发,透过泥土、河流乃至锈蚀等现象,人们可以观察自然历史与人类文明的深远关系。无论是脚下的大地,还是穿过大地的河流,乃至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锈蚀,跨越空间,穿越时间,将沉思的人类网罗其中。 毫不起眼的泥土,竟成为决定诸多文明兴衰的关键,土壤与人类社会之间上万年来竟“相爱相杀”?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专业教授戴维·R. 蒙哥马利在《泥土:文明的侵蚀》(凤凰文库·城市与生态文明系列、译林出版社2017年10月版)一书中,展现土壤与人类社会之间上万年的关系变迁。他借助丰富的考古与历史资料,讲述了土壤与人类社会之间上万年的关系变迁。从古希腊和古罗马,到工业时代的美国西部;从亚欧大陆腹地的俄罗斯草原,到南太平洋与世隔绝的狭小海岛……这些过往的众多文明因土壤侵蚀而衰落的真实案例,对未来发出了启示:除非我们转而采取更具可持续性的策略,否则现代农业社会将会重蹈覆辙。 从河流出发,又能看到什么?《沿河行:一部关于河流的历史之书》(未读策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10月版)是一本以河流为主题、开创了自然写作全新形式的非虚构读物。以水为叙事的开端,英国作家奥利维娅·莱恩以抒情的笔触,沿着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自沉的乌斯河独行42英里,从源头一直走到入海口。她从13世纪的贵族战争走向19世纪博物学家对恐龙化石的探索,从古老的民俗传说到弗吉尼亚·伍尔夫对河流的诠释。一条河流可以穿越时间,从蛮荒的远古到工业化的现代,与宽广历史潮流交汇,同时串联起人类重大历史事件,始终朝着终点奔流不息。 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被视为“终极毁灭者”的锈蚀,是人类可怕的敌人。美国五角大楼最高防锈长官曾忧心忡忡地指出:美国海军的最大克星不是哪个国家,而是锈蚀。美国每年为锈蚀付出4000亿美元的代价,远超其他自然灾害的总和。在《锈蚀:人类最漫长的战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版)中,美国作家乔纳森·瓦尔德曼踏遍美国南北,在食品加工、钢铁制造、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以自己的调查,见证了锈蚀的诞生、蔓延、危害与人类抗击锈蚀的种种艰难,并揭开了现代世界隐秘的一面:锈蚀的影响无处不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