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中国文化报 唐建军 参加讨论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总结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南和思想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新时代
    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自信”战略定力的组成部分,文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为文化强国建设打下深厚基础。
    文化建设顶层设计进入新时代,政策环境显著改善。《网络安全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文化法律接连颁布,文化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夯实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法治基础。《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为文化工作搭建起全面系统、科学完整的工作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时代,文化建设物质基础日益厚实。全国有文化馆3322个,博物馆、纪念馆4109个,县级文化馆3153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1175个,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市、县、乡、村(社区)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2013年至2016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累计流通人次近23亿,博物馆参观人次近30亿。图书出版、报刊出版、发行和印刷集团126家,电影制片创投单位超过2000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14000多家。
    文化内容建设进入新时代,精神产品硕果累累。图书出版量、电视剧动画片、电影故事片产量居世界前列。去年,全国出版图书近50万种,新闻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营业收入2.36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42%;制作广播节目近800万小时、电视节目350多万小时,国产电视剧334部近1.5万集,电视动画片近12万分钟,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5039亿元,比2012年增长54%;生产电影故事片772部,票房492亿元,票房位列世界第二。深入推进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地方戏曲振兴等一系列工程,持续举办中国艺术节和京剧、昆曲等一系列艺术节,广泛组织地方戏、儿童剧等展演活动。2013年至2016年,文艺演出观演人数年均近10亿人次。2015年和2016年,推出原创首演剧目近2900部。
    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入新时代,国际舆论环境明显好转。中国制造丰富了世界,中国奇迹影响了世界,中国智慧照亮了世界,中国道路启迪了世界。面对复杂国际形势,我国稳居世界第二经济体地位,切实履行大国责任担当,积极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提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不仅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也为应对气候变化、减贫脱贫等全球性挑战做出贡献。中华文化汇入经贸外交往来的滚滚洪流,不断以更大规模、更深维度、更密频率、更高效率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传递中国精神,中华文化影响力、号召力日益深远、宏大。
    深入领会新思想要义,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是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遵循。坚定文化自信,首要的就是提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识,增强对该思想的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自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贯穿在文化领域,也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文化强国,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指引,有主旋律、正能量的鼓舞,经过“两个一百年”的努力,中国风格、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必将得到尊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必将胜利实现。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特征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基本要求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发展原则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展方针于当代文化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于传统文化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空前团结统一,文化建设对其他建设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这条道路是符合中华文化发展的科学道路,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
    深入学习贯彻新思想,全面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国,是全党全国人民顺应新时代、开启新航程的光荣使命。
    坚持党的领导。党是领导一切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领导文化工作的体制机制,巩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统筹促进文化建设与其他四项建设协调发展,补齐文化建设短板,提高党对核心价值的解释力,增进党对舆论引导的道德力,增强党对错误观点的战斗力。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文化工作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察人民酸辛,替人民书写,颂人民赞歌。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人民为创造主体,为人民提供广阔舞台,让一切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形成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的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改革是破除前进阻力的首要条件,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文化祖业创造创新,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拥抱“互联网+”“文化+”发展态势,进一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步伐,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引擎作用,增强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大力进行文化创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不来,靠不来,要不来。唯有加大力度不懈创造,才能续写社会主义文化新篇章。必须加强文化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加强理论武装,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始终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全社会的引领作用,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当代价值,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繁荣文艺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振奋民族精神。人民群众基本文化生活满足之后,更加美好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成为现实而迫切的需求。满足这一需求,解决文化领域新的主要矛盾,需要更昂扬的精神、更顽强的意志、更坚韧的努力。文化建设包括敲锣打鼓,但文化强国仅靠敲锣打鼓不可能实现。要开启文化建设新境界,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青年文化工作者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讴歌人民形象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