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戴建业:创作过程知识结构语言技巧——方韩之争随感之十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爱思想 戴建业 参加讨论

    《三重门》是青少年时期韩寒的成名作,也是他走上文坛后的代表作。考虑到作者的年龄,这部长篇小说表现了作者相当广博的知识结构,相当娴熟地运用英语的能力,相当高明地驾驭语言的技巧。
    韩寒能将那么多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历史、文化,那么多外国历史、文化、文学、军事、外语等书面知识,那么多当代的人情、爱情、世故等社会知识,综合地运用于这部小说创作之中,而且这些知识是这部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看不出它们有什么堆砌和拼凑的痕迹。
    韩寒对此的解释是:他把各种知识和英语单词摘抄在笔记上,然后有意在小说中炫耀自己博学。
    这种说法完全违背了古今中外文学家的创作心理和创作过程。作家一旦进入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过程,绝不可能写一句翻一下书或笔记本,他必须对全书先有一个大致整体的构思,使全书的故事和结构有个基本轮廓,对每一个人物形象更有很长的酝酿时间。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刻画人物形象最有力的手段,每个人物是“怎么说话”和“说什么话”,甚至人物说话的口吻、语气、神态,作家心里要大体上有数。创作中偶有超出作家原先构思的神来之笔,但这必须在事先构思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且这种无意识的创作更离不开作家的学识与才华。作家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人格个性、审美趣味、生活情调……无意识地呈现在他的作品中,这些东西全部内在于他的创作过程,也内在于他的小说结构和语言。也就是说,他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人格个性、审美趣味、生活情调……参与了他的作品构思。即使是创作一首短诗,名句、典故、知识必须熟到信手拈来,如果一个诗人写一句诗便去翻一下典故,翻一下成语,翻一下笔记本,他还能写出诗歌来吗?即使像这样凑成了一首“诗”,那这根本就不是“诗”而是堆砌的垃圾。古代诗人和现代诗人作品中那些典故知识,都是诗人烂熟于心的东西,而不会是他东拼西凑的产物。古代很多诗人喜欢在诗人獭祭拼凑,但即使是獭祭也得对知识相当熟悉。有些诗歌还能见到獭祭拼凑的痕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诗人虽然对这些知识比较熟悉,但并没有烂熟于心,更没有化为诗歌的有机整体,没有进入他的体验过程。你要把一个典故用得十分得体,把一种知识运用得出神入化,这些知识就得成为你的体验方式,就得进入你的构思过程,任何从外面摘抄的知识,就像一个人身上长出来的肿块,就像一个人脸上抹上去的污泥。
    一首短短的诗歌就没有办法写一句翻一下笔记本,一首长篇小说怎么可能写一句翻一下笔记本呢?更何况韩寒说他的这部长篇小说,是一次成型,很少改动!这真的是太神了!韩寒应该开办一所小说创作大学,专门传授如何摘抄笔记,如何把笔记摘抄直接抄进小说的神奇本领。如果他开办一所这样的大学,我第一个报名当他的学生。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三重门》中呈现出的宽广知识结构,不仅让今天99、99%的大学生感到汗颜,同样也要让95%的当代中国作家无地自容!一个大学生可能英语能达到《三重门》的水平,英语教育专家张放先生甚至认为,一个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因为有些英语单词十分生僻,有些英语句子写得相当地道,有些单词用得十分别致。即使英语能与十五岁半的韩寒并驾齐驱,他的中外历史、哲学、文化等方面也很难达到《三重门》的广度。谁能举出多少部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当代小说,比《三重门》具有更广博的知识结构呢?难怪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方方那么推崇韩寒了,与《三重门》相比,方方所有小说中的书面知识贫乏得可怜。正由于方方自己不是“天才作家”,所以她才成了韩寒的“天才粉丝”!
    这部小说的语言模仿钱钟书《围城》,而且模仿得很见功力,比如那种尖刻的语言语调,那种有意的卖弄炫博,那种掉书袋式的比喻,你在《三重门》中很容易看到《围城》的影子。临帖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要将一个书法家的字临得很像原帖绝非一日寒。要把一个人的字临得比较像原帖尚非一日之功,更何况把一个人的语言模仿得很像原作呢?韩寒接受陈丹青先生采访时说,他不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其实这一点不需要他承认,任何一个聋子也能听出他有没有幽默感。一个人自己本无幽默感,却要模仿钱钟书式的幽默,朋友,你想想有多高的难度,你想想需要多少努力,你想想得花多少时间!而创作《三重门》的韩寒只有十五岁半!
    这一切对于一个常人完全不可想象,我们只有求助于神仙显灵了。
    大多中国人虽然不相信上帝,但的确有很多中国人相信有神仙显灵。他们盼望奇迹并迷信奇迹,十五六岁且七门功课不及格(包括语文)的韩寒,竟然写出了轰动神州的《三重门》,而且小说中的知识面相当广博,英语运用相当娴熟,驾驭语言又很见功力。这不是《南方周末》中那个《差生韩寒》,而应该称为“天国里优等生韩寒”,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的钱钟书先生,十五六岁也不具备这样的知识结构和创作能力。
    看来学校成绩越差,创作水平就越高。套用韩寒的话来说,学校算个屁,谁也别装逼!
    更让人惊叹的是:韩寒十五六岁写《三重门》时运用语言能力如此之强,到三十多岁给石述思写私信时,几乎没有一句语言不是在糟蹋我们优美的汉语,信中的弱智思维更让人不敢相信写信人具有正常的心智,信中上句和下句的逻辑关系混乱不堪。韩寒多次声称他对语言有洁癖,而他给石述思私信中的语言全是垃圾!十五六岁的韩寒掌握语言的技巧如此之速,三十多岁的韩寒驾驭语言的能力又退化得如此之快!
    达尔文因“进化论”而举世闻名,中国人马上就会因“退化论”而惊动上帝!
    2012、2、22夜于台湾
    附录:
    参见我关于方韩之争的九篇系列文章:
    1、《骡乎?马乎?——方韩之争随感之一》
    2、《韩寒现象与偶像崇拜——方韩之争随感之二》
    3、《盲点与疑点——方韩之争随感之三》
    4、《常理与奇迹——方韩寒之争随感之四》
    5、《学术打假与商品打假——方韩之争随感之五》
    6、《求真与求胜——方韩之争随感之六》
    7、《自证•他证•心证——方韩之争随感之七》
    8、《私人空间与天下公言——方韩之争随感之八》
    9、《易中天先生,请爱惜自己的羽毛——方韩之争随感之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