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作家能否自证清白?》结尾时说,“韩寒父子,十几年来一直套着光环,也不过是只得了文化的皮毛,文化之精髓却被他们弃之如敝履。”一位自称老鹿的网友看了点评道,“何以见得?一张嘴不负责任地说别人是很容易的。” 显然,老鹿不同意我的看法,而我是倾向于质疑韩寒的,老鹿在其它几处的言论也表明他是挺韩的。尽管这样,我还是尊重老鹿的点评,因为他很文明,只讲自己的看法,不骂人,也不乱扣帽子,不指责不同意见者是五毛,所以,我也礼尚往来,很愿意就那句话作出回答。 为什么我说韩寒父子只得了文化的皮毛,却将文化的精髓弃之如敝履? 在我看来,文化之精髓乃为人之道,文化之皮毛乃为人之术,道与术共同构成了文化。 为人之道是为人处世的规律原则,是灵魂,是根本,是出发点,道制约着术,统领着术,为人之道与自然之道一样具有恒久性。为人之道是自然之道的提升与显现,因循的是自然之道,而规律都是客观恒久不变的。 术是为人的那些技艺、技术、技能、伎俩、技巧、计谋以及各种知识。人要生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术。术体现着人的谋生能力与处世方式,术是文化的外在形式,术表现的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程度与高度,通俗一点,就是人在物质领域与艺术领域能做些什么,能达到怎样的程度,能取得怎样的成就。术的获得与发挥,通常与智力天赋有关。而在获取术与发挥术的过程中,有些人会用一些伎俩计谋,或者欺骗伪装手段来达到目的。 近三十年来,我国出版了不少专讲为人技巧计谋的书刊,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读者,以为能成功应用术谋就能获得成功。事实是,这种片面极端的术谋,即使一时获得成功,也很快陷入只有金钱没有道德魂灵的空荡荡之中,为了填补空荡荡的虚惶,必得再用术谋铤而走险,获取更多更大的名利金钱和物质,人也遁入恶性循环之中。 韩寒的包装大师路金波曾坦言,四年付给韩寒1700万版权费,被韩寒四年花完,给他妈买张床17万,五六个女人一人一张信用卡,今天买跑车,半个月后不喜欢了就折价卖掉,经常是花的比赚的多,一年亏空几十万。韩寒的奢侈生活可见一斑。 由此可以说,称韩寒是公民代言人,不如说是某些渴望自由资本主义人士的代言人,韩寒抨击党国官权专制,实质是要用资本金权专制取代党国官权专制,并非为了民权。想想看,如果十几亿多数人都获得了“一要生存,二温饱,三要发展”的民权,会不会影响到四年花掉1700万的韩寒,继续借民众的旗号敛财?而摆在韩寒面前的还有一个难题,在自由资本主义越来越受到抵制时,继续抨击政府还能走多远?韩三篇里不无韩寒的考虑与选择。 一个双面人,真的能为民请命吗?善良的人们,不要忘记了,骗子的语言常常是最美丽最动听的。事实上,我们有足够的嫌疑证据证明,韩寒发出的声音,绝不仅限于台面上的那个韩寒。台前的韩寒轻狂放荡又无知,但还单纯,台后的韩寒是复杂的。韩寒终于走到了该揭去面纱的这一步。 韩寒利用了社会,也被社会某些人利用,韩寒被利用价值消失殆尽后,那个真实的韩寒该如何面对他的崇拜者,崇拜者又如何面对没了偶像的现实? 任何欺骗伪装在任何社会里都是人类所不齿的行为,不管是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欺骗伪装都会受到坚决抵制,从古到今骗术伪装术尽管花样翻新,从未断绝,但永远不能公开化,永远上不了台面,得不到社会认可。 为人之道的关键是实事求是,由实事求是而生成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道德——诚信。诚信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石。任何意识形态任何制度的社会,都无法脱离以实事求是为基石的诚信,诚信是任何社会任何阶层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舍弃诚信,社会将不成其为社会,人也将人人自危,一切建立在虚假之上的意识、价值、理论、体系,可能名噪一时,但通通不会长久,注定会在某个历史拐角处轰然倒塌,原形毕露。 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了,会让很多人不以为然。 其实不然,假冒伪劣在中国横行猖獗,让很多人失去了判断和信心,误把部分现象当作了现实。这种“部分现实”,不过是暂时现象。这次方韩之争无数毫不相干的人加入进来,就说明社会的人心向背,依然是维系诚信。这才是真正的现实。 那么,为什么实事求是会如此重要? 实事求是,是从古到今由人的生存决定的。一句话,生存必须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都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物质,获取这些生存物质的劳动也是实实在在的行为,劳动产品(包括精神产品)的交换也必须是实在的,等价的,容不得弄虚作假。这是由人心人性决定的,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实事求是就是为人之道,就是规律,诚信就是人心和人性之必然要求,欺骗从古到今都是各个社会深恶痛绝的行为。实事求是,既是生活态度,也是符合科学逻辑的思维方法。达尔文说,“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事实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求就是整理分析,“是”就是结论。人的言谈举止各种活动都必须实在尔后真善美,不实在必然导向假丑恶。 诚信是人类骨子血液的文化基因,如果为了一时之利,将此转基因,那将是最可怕的灾难,国将不国,人将不人!任何不诚信者,其言行犹如狗屎堆。 其次,为人之道还讲究度和分寸,讲究拿捏,讲究进退中庸,话不说满,事不做绝,守道制衡。人道比照自然之道,四季变化,日月更替,一阴一阳,一盛一衰,有无互对,盛极必衰,阴极必阳,满则溢,过则反。虚怀如谷,深水不响,大智若愚,实实在在,是为人的大境界,大智慧。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聪明,藐视众生,玩弄花招,结果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人性之必然。 以此反观韩寒父子在方韩之争中的表现,实在令人嘘嗟!先不说代笔一事,仅就接招的表现就让人失望之极,哪里还有半点儿文人气息——用肮脏龌龊的话语攻击侮辱对方,简直和下三滥一个路数;又气势汹汹两千万悬赏拿钱砸人,悬赏又毫无诚意,说是玩笑而已,整个一文盲暴发户的做派,外强中干,声色厉荏;本该笔墨纠纷笔墨了,忽而又告到法院要法官来判决文笔才情,岂不是天大笑话?你韩寒的价值不就是“天才作家”吗?电视上公开与方舟子麦田论辩,直播转播,在所有热爱你崇拜或者质疑你反对你的人们面前,一展才情才华,还用得着讲什么作家无法自证清白? 坐在文稿上,自以为吓退方舟子,岂不知誊写稿哪有说服力?那方舟子虽是理科出身,有着出色的逻辑思维,偏又比许多文人更懂文学,具有诗人气质,年轻时还真有许多出色诗作,被韩寒们当做批方的证据挖掘出来,那承想反倒帮了方舟子,让人们更了解方舟子的一片赤诚;忽然间韩寒又撤诉,又是封笔,做无辜沉默状,洋相出尽。你韩寒是天才作家,《时代周刊》名人榜里的“青年偶像”,是“意见领袖”,“公民代言人”,怎么就如此地不堪一击!不就是一个质疑吗?何至于此?俗话说,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未必韩寒真让麦田方舟子言中?整个一恼羞成怒气急败坏无计可施的状态! 居然还有大学者称此为“汉子”表现! 呜呼哀哉,中国的文人如此“汉子”,真是羞煞人也! 文人的风骨,文人的气质,文人的荣誉,文人的精神,就这么一扫而去,情何以堪!倒韩者,非麦田方舟子,乃韩寒也。 所以我说韩寒父子,不过是得了文化之皮毛,将文化之精髓弃之如敝履,才如此地不堪一击。 如果十三年前韩寒父子就实事求是,不做任何有损于诚信的事情,今天断不至于此。 如果韩寒父子懂得为人之道的分寸,懂得一个真正的文人应该如何应对质疑,懂得文人争斗,最好的方式是有话好好说,适当时也不妨道歉,那么,即便是十几年前迫于某些考虑,做过有辱名望的事情,不便于于公开承认,也不至于一开始接招就如此昏愦! 韩寒父子不过是得了文化之皮毛,何曾有过文化之精髓? 我只能说韩寒父子把不真实当作了特现实,当作了合理,当作了必然和能耐,根本无视“道”,只认术,只玩术。能写点儿小说,能在小说中掉书袋,能将末流小说变成畅销,能将为人之术玩得滚瓜烂熟,花样翻新,玩出了个天才偶像,玩得金满箱银满箱,玩进了《世界周刊》名人榜,能把《红楼梦》《管锥篇》《二十四史》熟读到自如运用,咋就没从众生相里悟出点儿为人之道?利令智昏,忘乎所以,指点江上,评说世相,好不惬意,不知梦里身是客,一晌贪欢,看到头来也不过是抓名抓利的饭袋酒囊。 “所有我的文章如有一字他人代笔,我诅咒我自己不能活着看到我女儿成年。如有人能证实我有一字是他人代写,我愿意砸锅卖铁认罚二千万元人民币,终身封笔,赠送所有已出版图书版权给该人。” 说这样的话,韩寒实在怪不得别人。有没代笔,自个最清楚。韩寒自个都晕了,经常自打嘴巴,漏了相。韩寒扪心自问一下,你的小说,你的时评杂文,每一个字都是自个写的?韩寒连最一般的发表常识都不懂,文稿经过编辑之手,有删有加是常有的事情。韩寒从来就喜欢把话说绝说满,说大说空 ,说的与众不同,说的一鸣惊人,从来不去分辨是否实事求是。 即就是麦田方舟子质疑,韩寒沉住气,也不是没有招去应对的。话不要说得那么满,那么绝,那么气盛,实事求是一点,委婉一点,理性一点,给自己也给别人一点让势,也不至于现在如此尴尬。自己最了解自己,别把自个当真理,人有时候演演戏,言不由衷,也是有的,可你不能把一切都当戏,演过了就砸了自己,过则反,满则溢,这是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也许韩寒从来就没想过要实事求是,要谦和,韩寒永远是年轻气盛,永远过五关斩六将,不会走麦城,骂教育,骂名人,骂文化,骂社会,骂政府,一路骂过来,都拎不清真实与虚幻。 十七八、二十来岁,少年轻狂,可以理解,违心做一些迫不得已的事情,也可以谅解。而作为韩寒父亲的韩仁均,一肚子诗书,儿子的高参和领路人,传与儿子的为人之术超超有余,为人之道却难觅其迹。这人哪,当知进知退,见好就收,不可太贪太过,过犹不及,为人之大忌,花无百日红,火难一直旺,绞尽脑汁,勉为其难,上了高台,下台的阶梯呢?名利何时是尽头?得之易,去也易,“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一部《红楼梦》,写尽世间悲欢离合盛衰无常。名不副实,是闹剧,终归要散场,更何况,文思才情,帮得了一时,帮得了一世吗? 聪明总被聪明误,怎么上去的还得怎么下来。 其实,和于道的术才算的是智慧, 实事求是,弃之如敝履,自以为是,奉为圣明,本末倒置,韩寒栽了,真怨不得别人。 其实,韩寒从参加新概念作文以来,一直伴随着质疑。《萌芽》质疑过《求医》《书店》的文笔,老辣得不像一个中学生。《三重门》编辑袁敏质疑过,“《三重门》的行文似有《红楼梦》的格局,它的用笔又有《围城》的韵味,它的语言藏龙卧虎、吸古纳典。……一个17岁的少年对社会、对人生、对世事、对周围的一切,常能发出一些深刻独到、直抵要害的见解来,那份智慧、那种敏锐,足以让成年人都汗颜。……”为《三重门》作序的曹文轩质疑过,“在《三重门》的作者韩寒身上,却已几乎不见孩子的踪影。若没有知情人告诉你这部作品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你就可能以为它出自于成年人之手。”可惜这些质疑变成了造神的推手。不过,还是感谢袁敏和曹文轩教授,毕竟还是留下了他们的真实感觉。 对韩寒的时评博文也一直有人质疑,一个叫王朔的(应该不是《顽主》王朔)2008年在博客里说,我用我兜里的钢镚打赌,那些博文不是韩寒写的。麦田在2008年的博文《警惕韩寒》就比较系统地质疑韩寒。可是,那些质疑都被韩寒的“影响力”遮盖了。 韩寒父子过得了初一,终究没能过十五。 其实,常识足够我们分辨可疑之事物。因为没人能撼动实事求是的基石。人类因循着实事求是从远古走来,还会沿着实事求是走向未来。也相信网民们会在实事求是的基点上,独立思考,去分辨我们该走向何处。 以此文回复老鹿。 2012年3月8日星期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