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无先进与落后之分?有人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点,无法比较谁优谁劣。这就是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无疑是否定了文化的发展,进而否定了人类历史的进步性。其实,“先进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已经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先进文化的提出,已经逻辑地蕴涵了落后文化的存在。不仅如此,还有腐朽的甚至反动文化的存在。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标准,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在西方文化史上,古典文化进化论和文化相对主义在文化先进性问题上持不同的观点。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作为人类理解自身文化的两种前提性思维,实际上反映着人类对人类自身和人类存在的不同理解。“文化相对论坚持了人是多元的存在而却失去了人的发展本质,最终落入文化保守主义;文化进化论则坚持了人是发展的存在而却失去了人类多元的存在事实,以致于成为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的根据。”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理解文化的先进性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并未专门讨论过文化的先进性问题。第一次明确提出“先进文化”概念,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贡献,也是党在文化创新上的重要成果。 所谓“先进文化”是指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适应时代的要求,推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发展的文化,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这一先进文化概念是高度概括抽象的,它涵盖着世界上每一个民族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具有积极进步意义和推动作用的文化。而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历史定位,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发展中心,以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与建构中国先进文化的最新成果。它是一个具有一元六维结构的文化形态,“一元”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和指导,“六维”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特征”。 “先进文化”思想的提出,不仅揭示了先进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而且在逻辑上蕴涵着判断文化先进性的标准,为我们分析评价文化的先进性提供了基本原则。这就是:坚持理性尺度、历史尺度、物质尺度、价值尺度的具体的辩证的统一。依据这一基本原则,历史上一切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发展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一、理性尺度——强调先进文化的正确性和真理性 提出理性的尺度的前提是把文化理解为思想文化或观念文化,即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理性的尺度亦是科学的尺度。衡量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首要的标准就是理性的,即科学的。因而反科学的、伪科学的文化就不是先进的文化,而一些经验性的非科学的文化,则是尚待发展为先进文化的文化。文化的科学性严格说来是与错误文化相区别的,而不是与落后相区别的。因为落后的文化并不一定是错误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已。科学性是文化先进性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科学性是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是评价和判断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的首要标准、尺度和原则。我们党提出的先进文化是“科学的”,不仅仅是指当代中国的特点,而且对分析整个人类文化的先进性也带有普遍意义。 先进文化首先要具有科学品格,它与迷信不相容,它是伪科学的天敌。科学性与先进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先进的必须是科学的,而科学的也一定是先进的。而科学性即真理性。真理性是科学性的尺度,也是科学性的标志。科学性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符合真实、普适、精确度量等这些外围的基本原则,而在于它是自觉的或理性的实事求是的活动及其结果。科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创造性的理性活动,理性化是它的根本基本原 则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科学就是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美国科学哲学家瓦托夫斯基也指出:“我们可以最广义地把科学定义为理性的实践活动”。这里的理性,一方面是指与感性相对应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另一方面就是指客观真实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规律的活动。坚持先进文化的科学尺度或真理尺度,同时也就意味着分析评价先进文化的标准必须坚持客观性。要求对任何民族和任何时代的文化评价不能带有主观偏见、成见或个人感情色彩,不能不顾其他民族具体实际,而将自己文化价值强加于他民族。“欧洲中心论”、“普世价值论”等,便是非科学的文化价值理念导引下产生的偏见观点。“欧洲中心论”已经不是地理意义上的用语,而且是一个文化用语,甚至还成为了一个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用语。 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科学的实质和精神就是事实求是,甚至一些唯心主义者也承认科学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以科学尺度评判文化的先进性,就是肯定了文化的真理性和正确性。先进文化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文化,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们确立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一套合理的、先进的价值体系。倡导先进的文化,就是倡导科学的文化;倡导科学的文化,就是倡导先进的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普遍的真理性,它以其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因而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与核心。 二、历史尺度——相对于过去时代的落后文化而言 先进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文化发展阶段性的体现,是与落后文化相比较而存在的。先进文化的历史尺度所揭示的是这种文化存在的合理性问题。所谓历史尺度,就是把文化放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具体分析。那些曾经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先进的文化,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终究被更先进的文化所代替。只有那些符合社会历史发展,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才有可能是先进文化,而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事物存在的合理性而被历史所淘汰的文化就是落后文化。“先进”即“先锋”。尽管“先锋”不一定“先进”,但“先进”一定“先锋”。先锋的东西总是走在历史的前列,尽管某些文化仍不失去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从历史的长河看也尚不“落伍,”但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社会现实,是相对地属于“落后文化”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我们称之为“传统文化”的文化,在历史上某个时代也曾经是当时的先进文化。也就是说,不同的时代,先进文化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把先进文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就必然承认,文化的先进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但与否认文化先进性的文化相对主义是完全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存在是一个发展过程并呈现出阶段性,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永恒的客观规律,新的东西总是比旧的东西有更多的合理性,才能取代旧的东西。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是一个从初级、简单形态向高级、复杂形态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时空的文化是可以比较的,可见“文化先进性”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都有着自己的先进文化,因而历史上出现的一切文化都曾经是先进文化,或者说,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先进文化。这种不同时代的先进文化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其文化内容的广度上,尤其是表现在其文化内容的深度上,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人类依次经历了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社会,依次经历了与之相适应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其中每一种文化都是对前一种文化的继承与超越,相对于前一种文化而言都是先进文化。奴隶制文明是残酷的,但没有人怀疑它比原始文明进步。恩格斯曾经这样评价到“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使古代世界的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在这个意 义上,我们有理由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在当时的情况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奴隶制文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它使精神活动从原始社会混沌状态中独立出来,各种社会意识形式走出萌芽阶段。以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为代表的奴隶制文明,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是站在时代前列,代表人类进步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先进性,因为它是同时代前进的步伐息息相关,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功能。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自我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时代一切进步文化的总结和合乎科学研究逻辑的发展,是对人类历史上一切进步文化的继承和超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若干形态的合乎时代发展方向与实践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形态,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等,充分体现了其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特征。直到今天,马克思主义学说仍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具有文化先进性特征的突出体现。 三、物质尺度——能否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这是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根本尺度。人类历史发展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先进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先进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而从经济的角度去判断文化的先进性是最根本的原则。文化是与社会的存在,特别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文化产生发展的总根源。恩格斯曾强调指出,不论哪个国家“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文学的普遍繁荣一样,都是经济高涨的结果。经济发展对这些领域的最终的支配作用,在我看来是无疑的”。毛泽东同志也曾讲过,经济发展的高潮必然带来文化发展的高潮。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先进文化”思想,是与“代表先进生产力”不可分割的,这实际上蕴含着先进文化的生产力标准。 恩格斯所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但是,如果说这一点是人与动物都具有的话,而人类的特殊性恰恰在于不仅受制于自然而又超越于自然,能够在认识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对自然进行改造,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无不打上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印记,这一点便是文化形成的根据。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认为,“现在,人类本质一词大多不是指人的先天本质,而是人类先天本质的文化表现形式,正是文化才使人的本质取代了动物的本质”。既然文化与人类改造自然相联系,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反映,那么,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从总体上来说,是不断升级和上升的,呈现出进步的趋势。人类改造自然的每一步、人类认识自然每前进一步,文化的内涵也不然要得到丰富和拓展,也便产生了文化的进步性和先进性。伴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文化也必然呈现进步与前进的趋势。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农业生产、耕种和培育植物等,还有为农事顺利而进行的祭祀活动,因而就有了西方最早的文化概念:农耕、培植、祭祀,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在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文化便由最初的耕作、培植, 扩展到改造、完善人的内在世界、使人具有理想素质的合格公民。法国学者路易•多洛(Louis Dulloe)指出:“Culture从农业的意义扩展到他的转义,就日常用语的暗喻而言,表明了人类活动的二元性:人作用于自身(包括体力与智力)的活动,以及人在外界进行的即作用于他周围世界的活动。”人类历史上,由原始文化到奴隶时代文化,从封建文化到资本主义文化,再到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的进步性与先进性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一种文化先进与否,主要取决于它所反映的经济政治的时代内容,取决于它所处的整个社会的性质。近代以来,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与后来的资本主义文化相比较,封建社会文化的落后性也在于它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的必然联系。毛泽东在《新民 主主义论》中谈到近代中国新文化时指出: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就没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没有这些阶级的政治力量,所谓新观念形态,所谓新文化,是无从发生的。”在我国现阶段,代表先进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新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当今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但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中国特色”,准确地表明了这种文化的复杂性,这是由于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经济发展、社会总体进步,但精神文化发展则是相对滞后的,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物质富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人们普遍的精神困惑和思想迷茫,社会出现信仰迷失、道德滑坡等等现象。这似乎与社会发展进步决定文化的先进性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是不完全同步性的,物质财富的增长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带来精神文明的提高,这已被人类历史发展所证明。但是,这种独立性只是相对的,从根本上和总趋势上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文化进步的基础,一个社会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强大为其奠定基础,文化的先进性就是去了坚实的根基。 总之,那些能够通过批判和战胜腐朽文化、为解放和社会生产力开辟道路,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化,就是先进的和进步的文化。“能够及时反映政治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能够及时反映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能够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种文化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能否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衡量该社会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根本的标准或根本尺度。 四、价值尺度——是否能够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所谓价值的尺度,就是看作为评判对象的文化究竟是反映了谁的利益、为谁服务。凡是反映先进阶级的利益、为先进阶级服务的文化,就是先进的文化。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文化的“大众性”,实际上就是“人民性”。“人民性”较之“大众性”更为科学,因为“大众的”并非是“科学的”。先进文化的“人民性”,是指先进的文化必须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理想和愿望,维护和增进人民的利益,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以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尽管文化进步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平衡性,但从总的发展过程来看,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发展是一致的。进一步说,“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达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换句话说,一切能够促进人的意识觉醒、促进人的思想解放、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相反,一切束缚人的发展、给人的思想带上紧箍咒的思想文化,摧残人的心灵的文化就不能是先进文化。先进的文化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文化,那些让人萎靡颓废的文化显然不是先进文化。 价值尺度上的人文性,也就是主体性原则。判断文化的先进性,要以文化主体的生存和发展为根据,要考察文化对主体的意义。分析文化的优劣必须把一定的文化与其主体联系起来,考察文化能否为主体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大的资源——精神、道义、智力,能否为主体提供开阔的积极进取的空间。比如说,一种文化比较开放,比较宽容,人们能够允许各种探索、创新、尝试和失败,这种文化就能够帮助这个主体,使这个社会更加有活力向前发展,如果一种文化道德上比较僵化比较腐朽比较黑暗,任何离经叛道的东西都不能允许,都要扼杀掉的话,那么这个文化主体在道义上可能就是僵化的体系了。 从广义文化来理解,文化是人类的活动及其结果,而不是纯粹的自然行为与自然物。没有人认为天然的石头是文化物,而却把出土文物叫“文物”。马克思在剖析商品拜物教的秘密时指出:人类劳动的产品“一旦作为商品出现,就变成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了。” 事实上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物都具有“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性质。仅仅具有可感知的性质,并不一定能称之为文化,自然界的电闪雷鸣、风霜雪雨,并没有因为它们具有可感知的性质而称之为文化。而一件出土文物之所以成为文物,并非仅仅因为它具有可感知的物化形态。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力图揭示这种物化形态中所凝结的文化内蕴:判断它属于哪个文化时期、哪个文化类型等等。要揭示其文化价值,只凭某种感觉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文物之所以叫做文物,不取决于构成它的自然物质材料的物理性质,而在于它的“超自然”、“超感觉”的性质。因此,文化是人类的活动及其结果,而非自然行为与自然物。所以,对文化的研究既是对人的研究,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怀特(L.AWhite)的话来说,就是‘对人类的真正研究’将被证明不是关于人的研究,而是关于文化的研究”。人是文化人,文化是人的文化,即有人才有文化,有人就有文化。文化的主体是人。文化来自于、表现于和存活于生生不息的人的世界之中,是人的生命力和主体性的张扬与展示。离开人的文化同离开文化的人一样,也是不存在的。“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之为人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人类通过文化创造而不断自我解放的过程,更深刻地体现了文化的本质。一定的文化不仅是一定社会发展的标志,更是人自身发展的表征。文化所具有的属人性质和人为特征, 决定了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先进或落后的标准,只能是或最终是以文化主体——人的生存发展为根据,看它是否能为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最大资源,包括精神资源(含道义资源、智力资源等)和制度资源(含体制空间、机制活力)等等。 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从总的发展过程和总的发展趋势来看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常常是不平衡的。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导致文化的必然进步,相反可能会出现反文化现象,如伴随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而出现的人的异化问题,即社会经济、科技压抑人文精神的问题。当今社会对物质无限的追求,导致了生态恶化、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人性丧失,都是反人性、反文化的,西方社会的当代问题主要就是这个问题。20世纪科技的发展、全球化经济体制的发展已经透露出人类社会的深层危机。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经济发展、社会总体进步,但精神文化发展则是相对滞后的,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物质富裕形成巨大的反差。因此,如果只从生产能力和物质发展来衡量文化的先进性,我们便无法解释西方社会为什么会出现人文精神衰退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普遍存在的精神困惑问题。因为,生产力标准是根本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先进文化还有更根本的标准,那就是文化的“人文性”。它不仅要能够反映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社会的进步,而且要促进人自身的发展。这是判定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最终价值尺度。 五、先进文化的理性尺度、历史尺度、物质尺度、价值尺度的统一 衡量文化先进性的几种标准是具体的、复杂的、辩证的统一。先进文化是与落后、腐朽、反动文化相比较、相区别而存在的,实际上是文化所具有的优越于、超越于落后、腐朽、反动文化本质特征。因此,先进文化的先进性和进步性,体现在它具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即理性的尺度;体现在对人自身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即价值尺度;而理性尺度与价值尺度又都必须与社会发展和历史发展联系起来分析,因而历史尺度和物质尺度是基本尺度。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原理(物质尺度)是基础,是根本标准。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五形态理论和三阶段理论,都是认为后一个阶段要比前一个阶段先进,人类历史总体上是进步的,人的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人对人的依赖、对物的依赖、自由人的联合体,总体来说是与社会进步方向一致的。历史尺度和物质尺度是最基本尺度,当这几种尺度出现不一致是,都应依据历史尺度来分析判断。例如,推动社会进步的文化有可能不是科学的,如宗教曾经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宗教本身确实与科学相悖的。这时,我们只能以历史尺度来判断,宗教文化也曾是进步的文化。还有文化“人民性”尺度问题。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文化,也必须要享受与之相应的文化。但在人类历史上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由于少数剥削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因而也必然在思想文化上占统治地位,文化成为少数人的贵族文化,根本不存在“人民性”的文化,文化的“人民性”只能在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的。这样一来,能否说在社会主义产生之前,人类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先进文化呢?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因此,在这里,我们切记不能忘了毛泽东的话:“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具体的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切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人们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当然包括资产阶级;在我国抗日时期,一切拥护、支持、参加抗日的人们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当然包括地主阶级、小资产阶级等剥削阶级。因此,在当时,反映、宣传抗战的一切思想文化都具有人民性,都是先进的、进步的文化。这种“抗日文化”的确立,表明先进文化的历史内涵发生了变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判断各种文化活动及其精神产品是否属于进步的文化,首先要看它是否适应抗日战争这一最大的政治形势和时代主题,是否反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这一最根本的民族利益;具体要看它是否承载了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主义立场,是否有益于调动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投入抗战的洪流,是否有益于揭露和反对一切投降卖国的汉奸走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提出,“我们做文章、画图画、演戏、唱歌,都要表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里说的“表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疑是抗日文化的基本主题,是不同阶级、不同观点、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文化追求,在抗日文化的旗帜下应该和能够拥有的共同空间。另外,以“人的解放和发展”作为衡量先进文化的标准,也要以历史尺度来具体分析。比如,儒家文化是一种压抑人的欲望和个性的文化,因而是一种非先进的文化,但它对维护当时封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对而言,也是一种进步的文化。同样,当代资本主义文化虽然导致了人的单向度的发展、人的异化现象,但相比封建主义文化无疑是先进文化。 因此,只有既将几种尺度相互联系起来,又以历史尺度为基本尺度,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上,进行客观、辩证、具体的分析,才能对文化先进性问题作出比较正确理解。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中,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是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生活中,文化都是多种多样的,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并存的。虽然有时会出现此消彼长的状态,但从总趋势上看,先进文化终将以其巨大的内在力量,去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并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这个角度来说,承认社会历史的进步性,也就承认了文化的先进性和进步性——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必然结论。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