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中北欧文学 >

“病是精神”或“精神是病”--——托马斯·曼论艺术与疾病和死亡的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方维规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在世界文学史中,关注疾病和死亡是许多作家的嗜好。托马斯·曼认为,艺术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是在精神上对病患的偏爱。在曼氏“病的哲学”中,疾病被视为一种提炼生活、超越现实、提高个性品格和认识能力的状态,是走向更高级的精神健康的起始,或成为一种特殊境界的源泉。作家多半不是为疾病而描写疾病,而是喜于把疾病作为认识手段,让人看清事物背后的真相。托马斯·曼关注几十年之久的一个命题,便是疾病与人性、智性以及人的尊严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从“同情死亡”到“同情生活”的转变让人看到,对疾病和死亡的兴趣,说到底是珍视生命的表现。
    关 键 词:疾病与天才和创造性 疾病与人性和智性 死亡与生命和人生
    有学者认为,歌德是日耳曼语言文学研究领域的最大雇主;①根据这一“排位”思路,有人将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排名第二。②他常被看作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德语作家,自视为歌德之后德国文学的当然代表。因此,他本人肯定不会反对这种排位。另有学者认为,托马斯·曼研究中已经几乎没有空白点。③然而,学者们还会不厌其烦地在各种资料中寻找和整理那些未能得到文学理论充分重视、却对曼氏生活和作品有着重要意义的视点。例如在晚近的研究中,人们悉心勾稽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对托马斯·曼所产生的影响。有人认为在《魔山》第五章之“人文方面的学识”和“探索”中,或在《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中与库库克的交谈中,④最能见出文化史和自然科学对托马斯·曼的影响程度。⑤
    在文学史中论资排辈是否有理?人们当然可以对此提出质疑。可是,若是循着这个思路,从文学研究的角度出发,人们或许可以在文学题材上做出相应的排序:如果(成功的或失败的)“爱情”名列第一的话,“疾病”或许可以毫无问题地排在第二位。在人类社会中,疾病自然是不受欢迎的,可它又是人人都有的基本经验之一。患病经历或经由疾病而获得的经验,丰富了人类的生存知识。本来,痛苦的疾病经验以及疾病的破坏性,或者它给人带来的软弱、畏葸、厌恶、悲世等情绪,自然会产生一种生命贬值的观点。然而,与这种观点同时存在的还有另一种看法,也就是把疾病与创造力画上等号的诺瓦利斯的说法:患病虽然痛苦,但能带来生命的升华。
    托马斯·曼的几乎所有作品都与病人有关,有些人患有绝症,另有些人则多少有着生理或心理障碍,或至少是所谓“受难者”。托马斯·曼认为,患病状态中不但能见出人性,人们也常能通过疾病来描述一些超越疾病、超越现实的体验和认识。这一特征当然不是普遍的,它只体现于某些风格喜好,在某些文学取向中特别明显,尤其见之于那些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死亡或死亡之念也是曼氏作品中的常见主题;对死亡感兴趣,原因是熟悉生命。对于这些颇富哲学意味的命题,托马斯·曼有过不少独到见解。
    一、“疯癫的诗人”:迷狂,抑郁
    为了更好地理解托马斯·曼关于文学、疾病、死亡等问题的思考,我们有必要先对相关问题的整个西方传统及其重要概念做一个简要的陈述,例如艺术家神话、天才、灵感、疯癫、迷狂、抑郁等。
    关于艺术家之神话,从来就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每个时代对于艺术创造力的态度,时常显示出崇拜和拒绝这两个极端。自古希腊起,哲学、文学、音乐和社会史中的一些与艺术家相关的概念或曰概念运用之变化,经历了传承和扬弃的不同过程。在古希腊的很长时期内,艺术家有着高人一等的地位。神职先知者被看作艺术家之原型,他们同神话形象俄耳甫斯一样,对艺术与宗教不作任何区分。在英雄世界观中,诗人就是神的代言人;如同人的所有知识、艺术、法律直接受到神的管辖一样,歌与诗就是神之杰作,神祇通过诗人的作品来昭示神的本质。正因为如此,艺术家自古就被看作与众不同的人。他们出格的行为、习惯、外表和作风,都是为了赢得公众的关注,也就是贺拉斯后来所说的“疯癫的诗人”,不会“抛弃死爱名气的念头”⑥。
    神经错乱在欧洲古代被视为上帝的启示。柏拉图谈论诗人之“迷狂”,说的是天才艺术家的先知,即把艺术创造看作可与迷狂或错乱相比的灵感作用;他认为诗人和歌者在创作时获得了神的力量,从而成为迷狂者。现今精神病学中常用的希腊概念“躁狂”(,mania),在古希腊人那里还表示“暴怒”“发疯”“迷狂”“狂喜”“狂热”等,它们词义相近,但也略有区别。苏格拉底则强调了艺术家接受神赐灵感的天然禀赋。在希腊语中,“灵感”(,entheos)与“出神”(,ekstasis)、“迷狂”(,mania)相通。古代先贤从未将艺术家之狂热看作病态现象。
    另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抑郁”看作特殊才能,视之为创造性的重要前提和动力。⑦在他们那里,抑郁并非只是病态表现,或曰不只意味着疾病,而更是一种特征或气质。抑郁气质是否与感受能力、移情能力以及体验深度有关,还有待深入探讨。与抑郁、躁狂等概念相关的,还有天才说:在古罗马,Ingenium(天才,天赋)概念流传开来,它也是后来“天才”概念的起源。到了文艺复兴晚期,“迷狂的”艺术家被誉为天才;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因袭了古典的艺术家之抑郁和躁狂概念。
    用神学术语“天启”“欣喜”“狂热”来描述“艺术家之疯狂”“天资”“灵感”,以及世俗化的幻想、突来之念等,这在西方世界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人们还在因循经典意象,但却越来越多的在心理层面上使用相关概念。与创造性有关的个性特征中,有忧伤型性格,抑郁型性格,或者那些时常与之同义、需要治疗的性格缺陷,比如歇斯底里或躁狂性格。与此相关的还有心理治疗中的一些概念,如精神错乱、抑郁、躁狂,以及精神分裂症的不同表现形式等。
    作家和艺术家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歌德在谈论其《少年维特之烦恼》时曾说:健康的人是不会写这些东西的。⑧因肺结核而早逝的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非常肯定地把疾病说成创造力。在他看来,患病虽然痛苦,但能赋予生命浓缩状态,获得精神升华。疾病可以是刺激生活的强有力的兴奋剂,激励人们丰富多彩地生活。他的这一理论影响深远,尼采也持这种观点,甚至“大肆颂扬所患痼疾使人幸福”⑨。将疾病同创造力和天才联系起来,这在19世纪的欧洲是很流行的。也是在这一思想血脉中,托马斯·曼做出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显而易见是在病态灵感之下写成的天才作品”⑩的判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