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红字》的文化和政治批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兼谈文化批评的模式
    金衡山
    内容提要:
    霍桑的《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介绍三篇不同时期的对这部作品及其改编影片的评论,重新阐释作品对现实与人的心理的再现,说明在通俗文学的文化语境中重新解读海丝特女性主义形象的意义和作品在人物刻画上表现的自然与文化、神圣与亵渎、压抑和欲望以及法律的需要与自由的意志之间的双重性和含混性所体现的创作意图,以及对海丝特的邀进与妥协的对立统一描述中表现出的文化的和意识形态的意义,从而探索文化批评的模式,对文化批评的本质作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文本  历史  互读  文化批评
    霍桑发表于1850年的《红字》历来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美国文学的源头之一。这部篇幅并不很长的小说以其含混、艰涩、充满象征的风格而著称,故事以17世纪新英格兰清教社会为背景,主要内容则是与清教社会格格不入的“通奸”及其风波,作品因此形成了一种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张力,也使其成了评论家和研究者们关注的一个经典文本。霍桑含混、象征的风格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尽管这是一个重要方面,更多地则是表现在思想内容方面,“通奸”仅仅是故事的一个核心,围绕这个核心透露的则是诸多相关主题——宗教的、人性的、社会理想的、文化传统的、政治的、女性主义的、性压抑的等方面的主题。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内容交错复杂的文本,同时也是一个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充分探讨诸多主题的文本。
    本文拟对有关《红字》的几篇经典评论做一番再审视,并从中分析归纳出某种文化批评的模式。涉及的三篇批评文字发表于不同的年代,角度也各有不同,但它们都体现或暗含了一个共同的取向,即文化批评的取向。除这三篇文章以外,另有一部改自《红字》的同名电影,虽然内容与原作有所不同,但仍是基于原小说而拍摄的,也可以看成是对该小说的一种解读,因此也含有批评的意味,而且这种批评本身就表露了时代的文化取向,因而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对《红字》所作的文化批评的思考。
           
    

文章首页全文见《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