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诗文鉴赏 >

辛弃疾情感词的名篇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仲伟玉 参加讨论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既写出了元夕之夜亲人意外相逢的喜悦,又表现出对心中美人的追求,是辛弃疾情感词的名篇。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他从小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他抗金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的词深入的反应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忱。其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著有《稼轩长短句》集。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作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脱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读到此,我们不禁要问作者描写这样一位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自己人格的化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第三种境界,这也说明了《元夕》词“函盖万有”的特点。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还表现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王国维就从《元夕》词联想到了做学问的境界,而这当然是辛弃疾所未曾料到的。况周颐在《香海棠馆词话》中说辛稼轩“其秀在骨,其厚在神”,确为有见地之语。这首《青玉案•元夕》,读了之后就能使人神驰遐想,并从中领悟出深奥的哲理来,正说明了辛词内容之丰厚和辛弃疾写词功力之精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经久不衰,成为千古绝唱!通过寻找一个孤高、淡泊、独在“灯火阑珊处”的女子,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事业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在百千热闹的人群中只寻找心中理想的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就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在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作者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难泯灭!读到末句,才使人恍然彻悟:那上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呢?多情的读者,读到此不禁要涔涔落泪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