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百年兴学弘道一堂说古谈今——评九卷本《人文通识讲演录》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蔡宛若 参加讨论
在国内众多综合性重点大学中,位于江苏南京的东南大学似乎并不显山露水。然而近几年来,这所素以工科见长的院校,却在人文学术领域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从1997年开始,东南大学推出以“人文大讲座”为名的学术讲演,将国内外第一流的人文学者请上讲台,十余年坚持下来,如今这一讲座已被公认为是国内坚持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层次最高的校园人文学术讲演活动。最近,北京博学近思学院与文化艺术出版社合作,从十余年来近千场人文大讲座的演讲记录中撷取精华,精心整理,汇编成《人文通识讲演录》系列丛书出版。
     东南大学的人文讲演有几大鲜明的特点。首先是讲演者阵容强大。举凡海内外华人文、史、哲、艺术领域最杰出的学者、名家,几乎都曾在东南大学的人文讲台亮相,堪称集一时之选。其中既有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叶嘉莹、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许倬云、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台湾大学教授陈鼓应等寓居海外的一流文化学者,又有北京大学教授费孝通、陈平原、钱理群、乐黛云、楼宇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秀山、庞朴、陈乐民,两院院士王选、吴良镛等国内大师级专家,以及广受大众欢迎的文化名人余秋雨、易中天等。东南大学素以底蕴深厚的人文传统著称于世,她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至今已有106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在上世纪20年代,东南大学和北京大学作为当时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大学,就以人文精英荟萃并称,向有“北大以文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然东大之文史实不亚于北大”的说法。如今,这一素以“兴学弘道”为己任的百年名校,又因这一讲座焕发出新的人文生机。
     其次是演讲内容之丰富。目前结集出版的《人文通识讲演录》分为九卷,文、史、哲外,还有美学、文化、人文教育、学术人生等单独立卷,几乎涵盖了人文通识教育的各个领域,而具体到每一领域中,又因为演讲者术业专攻、学识传承、禀性气度各有千秋,使得每个话题都独具特色,蕴涵深广。
     第三,演讲程度之深浅恰到好处。这些演讲针对的是偏重理工专业的大学生,演讲的内容又是文史为主,这就要求演讲者把握好深浅的尺度,既不能像面对水平参差不一的电视观众的“百家讲坛”,又不能是纯研究探讨的学术报告,既要有常识概要性的讲解,又要避免照本宣科的老生常谈,而以特有的风格和技巧将听众/读者吸引进入一个全新的人文领域。从收录在这套讲演录中的文章看,基本上都在常识和深度两方面取得了极好的平衡,很多学者在介绍专业入门常识上,便给予严谨又不乏个人鲜明印记的诠释。
     这套丛书命名为“人文通识讲演录”,也是大有深意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一词源于西方,原指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而这个概念被引入到中国现代大学教育中,又被赋予了新一层的含义。蔡元培先生有句名言:“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也说:“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显然,他们侧重强调的是一种博学多思、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识,是相对于“专识”而言,又与普通意义上的“常识”不同。人文科学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引导人们通过思考和认识人生的目的、意义以及价值,去追求、博得人的综合素质的平衡发展,完善人格,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人文通识教育是为了培养公民的人文精神,继承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精神,一种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套《人文通识讲演录》丛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它填补了人文通识教育存在的空白,让学问不再显得深奥和空洞,从而缩短了高雅和大众的距离,值得推荐给每一个生活在当今社会希冀拓展智识的中国人。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8-06-1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