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诗文鉴赏 >

无名氏《一剪梅·襄樊四载弄干戈》赏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陆永品 参加讨论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前首提到,正当南宋王朝日益腐朽的时候,北方新崛起的蒙古族却日益强盛起来。强大的蒙古骑兵随时准备南下夺取整个中国。这首《一剪梅》揭露了在敌人军事威胁下,人民生活非常困苦,但统治者仍然只知享乐,而根本不顾国家危亡的情况。
    “襄樊”指襄阳和樊城,在今湖北省。这两个城市隔汉水相望,是一个扼守江口、保卫东南安全的军事重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也正是蒙古军所选定的进攻南宋的一个突破口。因为,攻下襄樊就可以派兵从汉水乘船进入长江,然后沿江而下,南宋就很难抵挡了。
    宋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蒙古军侵扰襄阳,掳去五万人。四年,蒙古军围攻襄阳。五年,蒙古军围攻樊城。南宋军队屡遭惨败。九年,蒙古军攻破樊城,襄阳守将吕文焕向蒙古军投降。
    词的上片写“襄樊四载弄干戈”,指襄樊被蒙古军围困了四年,南宋宰相贾似道却没有发动大军去援救。本来,打鱼人和砍柴人唱着渔歌和樵歌,在这一带是很普遍的,可是这几年却全都听不见了。在蒙古军的围困之下,襄樊人民被困在城里,危险极了,还有谁敢下河打鱼、上山砍柴呵!所以词中说:“不见渔歌,不见樵歌。”“干戈”是盾和矛,“弄干戈”就是打仗。“渔歌”、“樵歌”是打鱼和砍柴时唱的民歌。
    “试问如今事若何”,是作者问道:那么现在情形怎样了呢?襄樊被蒙古军围困了四年,还在继续坚守。由于贾似道不去援救,也不去接济,围城里面钱快花光了,粮食快吃光了。即词中所说:“金也消磨,谷也消磨。”“消磨”,消耗掉。这里指出围城很难坚守下去,含有对贾似道误国罪行的极度憎恨。
    在国家陷于危亡,人民在受苦受难时,掌握大权的贾似道又在干些什么呢?原来,当襄樊危急之时,贾似道却躲在他的西湖葛岭别墅里沉湎在酒色歌舞之中,不采取任何措施去援救襄樊,却津津有味地在同一群姬妾斗蟋蟀玩耍。这怎么能不引起人民的痛恨呢?这首词的下片,一开头就是一声大喝:“《柘枝》不用舞婆娑!”“柘[zhè]枝”是一种舞曲的名称,“婆娑[suō]”形容舞姿的美妙。联系“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意思是说:不要再欣赏着美妙的柘枝舞而醉生梦死了,你实在丑死了,坏透了!“能”是当时方言,就是“恁”。“能多”就是那么多、如此之多的意思。
    最后三句,作者愤怒地责问贾似道之流:你们只知道天天往家里买歌女舞女,可是前方军情怎么样,后方百姓生活又怎么样,你们可曾有一点放在心上?“朱门”,红漆大门,这里指贾似道之流的大官僚。“朱娥”,漂亮的女孩子,这里指歌女或舞女。这个结尾是对那些只知吮吸人民膏血而根本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无情鞭挞。可以看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是十分鲜明的。
    正因为上面两首《一剪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心声,表现的方式又是那样朴实直率,有些地方(如四组重复句式的使用)甚至带有民谣风味,所以我们推测它们可能是接近人民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作品。
    原载:《唐宋词选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