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寻找批评的灵魂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春林 参加讨论


     同作家的写作相比,文学批评向来是处于“边缘”位置的再创作。某种程度上要比创作本身更难,付出心力更多。这一点,恐怕只有真正将文学批评作为一项事业和一生追求的人才能够明白其中之甘苦。对置身边陲宁夏的牛学智来说,就更属不易了。
     《寻找批评的灵魂》是牛学智继《世纪之交的文学思考》后第二部批评文集。学智始终存有一种无法割舍的底层情怀,一种敢于直面“现实”的“真的猛士”的气度,为人如此,为文同样如此。他的文章少了些文人的温文雅气,多了些斗士的铿锵锐气,既不同于侧重先验理论阐释的“学院派”批评,又与“闭门造车”式的单纯文本解读拉开了适当距离。虽专注于具体的作家作品,却又能主动地游离于作品之外,从宏观的视域予以全局性的观照,最终泥沙俱下,百川汇聚,从而归结到问题的实质中来。
     这样一种批评思维和批评方法的运用,缘于他对文学批评本身的定位,在他看来,衡估文学对象时,首先要看这一对象“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有没有真诚的情感分量,有没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居于其次的才是实验性、探索性以及提出的可资谈论的审美问题”。也就是说,学智把作品的思想性放在第一位,如果文本内容没有立足于生活,立足于人类普遍的共同情感,没有从真实的生活感受出发,再谈论其艺术审美问题就显得多此一举了。如果一部作品的情感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那么这部作品又能呈现给读者多少审美的闪光点呢?关于这一点,学智在上编“文化视野与文学批评”中,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述。比如在《现实关怀是文学永恒的生命》一文中,他就针对上世纪90年代文学写作中出现的边缘化、个人化倾向予以切中肯綮的分析,并且不无忧虑地指出,“以文学思潮为普遍基础的意识形态正在经历着‘解构’的锻造,因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判断裂痕……一个民族应有的正义、责任、理性遭到空前的破坏,个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一夜之间变得虚空而平凡,不再信仰‘神话’、‘英雄’,理想就是活着或者成为金钱的俘虏”。在他看来,这种去中心化,去生活化,以解构为特征的文学写作不仅造成了对文学创作本身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这种人文精神的缺失,自觉不自觉地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感的缺失,继之是文学走向万劫不复的死亡境地。他一方面忿然疾呼文学关注现实人生,关注底层人民的生命情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以“现实”为出发点的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进行某种必要的指导和矫正。唯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批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来。
     也许是学智太注重研究“现实”了,所以在他的文章中,问题意识就表现得相当强烈。学智很喜欢从他所叙述的文学对象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具体而微的分析判断找到问题的根结所在,应该说,这正是学智文学批评的一大特色。
     (《寻找批评的灵魂》牛学智/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版)
    原载:《文学报》2009-01-0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