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王晓峰天生勤勉,长期在文学评论园地默默耕耘,不断有著述问世。新近出版的评论集《生活里的文学和艺术》一书就是他对当下中国文艺现象的思考探讨的结果。 让我们很注意的是,这部评论集的独特的视角。我们通常会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分析研究,来考察文学如何反映现实,表现时代精神和文化风貌,归纳一些文学创作的规律。但王晓峰却没有打算设套这种习惯性的逻辑思路。他的评论更加注重从现实生活的变化发展的进程中去评判文学,探讨文学艺术存在的理由以及存在的价值。因此,他的评论视野会比较宽广,既有很强的学理性,又有很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从评论创作现象(《别处的文学》)到评论批评动态(《关于媒体文学批评》)进而讨论文体的变化(《小小说的现实》);从评论文学的生态《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和文学艺术》到评论群众性的文化形态(《倾听二人转》《溯文说玉》)进而对地域文化的独到认识。(《白玉之歌》《风情云南》)这种写法看上去有些散,有如散步一般,但因为有思想之魂贯穿其中,便是散中有聚,学理思路还是很清晰的。 看的出来,王晓峰对当下文学创作现状和文艺评论现状并不满意,评价也不高。他认为社会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但我们的文学并不关注;在基层,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学如此丰富,我们的评论并不关注。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文学和评论的社会责任心。这对一个热爱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受俄罗斯文学影响的评论家来说,持某种程度的批评态度很正常。在《别处的文学》一文中,他显然无法赞尝那些名气很大,但思想苍白艺术的作家作品。因而,很明确地告诉我们,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作家那里,有着我们的生活最需要的文学。在这样的“别处”,文学充满生气活力,充满生活的气息和生活的思想,这是文学最有力、最有品质、最有价值的部分,可惜这样的作品却被我们评论,我们的媒体完全忽略了。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不断延续,并构成一段就必然会怀疑我们当代文学史的真实性、可信性。在《关于媒体文学批评》一文中,他显然在批评一个又一个不负责任的作品研讨会对这样的文学现象起着推波助澜的不良作用,因此,他宁可相信这些年兴起的所谓“媒体批评”。他当然看到当今媒体批评的缺陷和不足,但他认为媒体批评在描述文学现象,引导作家的文学创作方面,比那些冠冕堂皇的研讨会更真实、更有效、更符合新时代的价值取向。当然,也更符合他的文学理想。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他高度评价小小说这样的新的小说文体,高度评价“二人转”这种看上去很粗俗的东北民间文艺形式。关于“小小说”的讨论,这些年展开的较为充分,各种意见都有,其中也不乏有“瞧不起”的评述。王晓峰则是从这种文体受到读者欢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更具时代小说精神等方面回应了那些“悲观”的言论,坚定地确信这样的小说大体发展是一种创新,关于“二人转”,王晓峰更是抑制不住自己的热情,高度评价这种来自民间肥沃生活土壤的艺术。他的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虽然我不是东北人,对“二人转”也没有像王晓峰那样深入研究,这些年,我看到了一种地方民间艺术不断被提炼,不断被推广,不断被不同地域文化的观众共同喜爱的过程。同时也看到了这种艺术滋养着当代作家除,不断被主流文学如电视剧吸收的过程。我以为,这是艺术繁荣发展的规律,王晓峰深刻认识到了这个规律。总之,《生活里的文学和艺术》通篇都在呼吁一种“现实”的“有社会责任”有“文化价值”的文学。这一点,王晓峰并不是仅仅在见证一般的文艺理论,而是在描述一种他们接触的所熟悉的现实生活的文化需求。 作为一个评论家,他在适度调侃那些名不符实的评论家时,王晓峰自然会有自己批评主张。他主张思想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力度,但在文风上追求一种批评“温度”。这一点,他更多地接受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他对宗先生《美学散步》一书的喜爱,表明他试图尝试一种当下批评所缺失的文风,那就是把批评当着一种“生命”形式来表达,写出具有生命“温度”的评论。他的许多文章,就是在学习和践行这样的主张。当然,要使自己的评论思想达到如宗先生美学的那种境界,他还需要学习很多,不过他的探索在警示着我们当下的沾沾自喜,自我循环的文艺批评所存在的危机和风险,很有意义。值得赞尝的是,王晓峰具有老派文学思想的坚定性,又有对新派文学思想的宽容与认同。他对福柯、杜拉斯、卡尔维诺等外国思想家、作家的阅读展示了他的开放自由心态。我并不认为他已经完全读懂了福柯、杜拉斯等。不过,他对这些作家放浪形骸的个性行为的理解正在接近现代思想,现代文学的某些真实本性,同时也在提示文学创作的某些带规律性的内涵。 这些年,有一种关于“日常生活的审美”的观念,试图消解文艺的崇高性、理想性,通过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来实现艺术过程。看得出,《生活中的文学和艺术》的一些论述,在某种程度上是认同这样的观念的。例如,他把文学也当着一种“社会行为”来看待。好在王晓峰没有动用这种理念的消解功能,而是充实我们对文学的认识。他以一种很生活化的有“温度”的口吻告诉读者,什么是文学,那里才有文学。 原载:《文艺报》2008-12-2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