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简评《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孙亮 参加讨论

    在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双重背景下,一种不断拓展的生活维度,即公共性的生活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对这一公共性问题进行思考,国内理论界在社会学、管理学领域曾借鉴西方“公共性”理论的学术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马克思哲学研究界还处于一种刚刚起步的阶段。贾英健教授的《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 的当代阐释》(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版)则是一部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著作。该书主要有两大特点:
    一、探索马克思哲学公共性的研究新路径和新层次。作者以“一根主线”与“四个维度”的线索展开了深入阐释:“一根主线”即从对马克思哲学以前的公共性传统中,找到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的切入点,以此来说明,马克思哲学的产生是一场以公共性为理论旨趣的革命性变革。接着,以马克思对生活世界的公共性考察入手,分别讨论了“实践、人、社会、历史”这样“四个维度”。首先,作者认为,与传统哲学的实践理解不同,马克思的实践观具有公共性品格和价值,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就在于它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公共实践哲学。其次,把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分析纳入到“公共人”的视角,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人本革命理解为“公共人”的存在及其生成。再次,把公共性放在马克思关于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市民社会这一唯物主义基点上进行考察,揭示马克思哲学新唯物主义实质在于社会共同体生存的价值本位的公共性理念。最后,将公共性的分析置于马克思的历史视野,特别是世界历史视野之中,进一步揭示公共性之作为马克思历史思想的重要维度的意义。
    二、立足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进行公共性研究。从“实践、人、社会、历史”等方面来解读马克思,真正体现了马克思的整体性思想。作者认为,在马克思哲学中,实践直接表现为人的活动,即人的存在方式,通过实践,人成为社会的人,人是一种集自然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个性与全面、理想与现实、历史与生成等为一体的总体性存在。同时,它又是在人与人的公共交往实践中形成的。而这一切又具体展现为一种历史性的生成,历史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时间,人是在社会物质生产发展基础上,通过继承前人创造的历史成果不断走向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公共性生成的历史。
    原载:《光明日报》2009-08-0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