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地炎都寸草无,百川水沸煮虫鱼。 定应焦烂无人救,泪落三篇古《尚书》。 赏析 马异: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卢仝的诗友,以诗风险怪著称于中唐诗坛。 马异的诗留存至今的数量极少。他主要以诗风怪异和与诗友卢仝的关系而著名。两位诗坛怪人结交时曾互赠诗作,使他俩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卢仝在《与马异结交诗》中称赞马异生就一副“奇骨”,其文章(包括诗歌)风格苍老雄劲,好比“千岁万岁枯松枝,半折半残压山谷,盘根蹙节成蛟螭,忽雷霹雳卒风暴雨撼不动,欲动不动千变万化总是鳞皴皮。”这也许有助于我们想见马异其人其诗的大致情貌。 《贞元旱岁》虽是一首小诗,却颇能体现马异的诗风和他对于现实民生的关切。诗的首联好懂,讲的是贞元年间的一次大旱灾。贞元共二十年,其间水旱之灾不断。这两句用习见的手法状写旱魃肆虐的可怕,虽属夸张,其实是近于写实。 关键是下一联,由于用了典故,意思较曲、较深。传说在上古商汤时代,曾有七年大旱。祷雨之法已经用尽,老天就是无动于衷。无可奈何只得使出最后一招:作为国君的汤本人“以身祷于桑林之际”(《淮南子》)“使入积薪,(汤)剪发及爪,自洁居柴上,将自焚以祭天”(《文选·思玄赋注》)。因为国君亲自充当了献给天帝的牺牲,“火将燃,即降大雨。”(同上)这才把老百姓从焦烂的危厄中解救出来。大概商汤的这件壮举同他的其他许多业绩一道,曾记载在作为古史的《尚书》之中(今本无),所以当今天又逢到大旱,而再也见不到帝王亲自舍身救民的行为时,马异便忍不住想起古代的贤君而要“泪落三篇古《尚书》”了。原来“泪落”乃是将古今帝王作了对比之后,因为今不如昔才引起的。作者的言下之意很清楚,他是在埋怨,在批评今天的皇帝不肯为救百姓而采取实际行动。这无疑是本诗思想最有价值的地方。 原载:吴庚舜陆永品等主编《唐诗名篇赏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