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海国记》出版的前前后后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雪霞 参加讨论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作品,虽系自娱之作,但艺术水准甚高,素有“小红楼梦”之称。俞平伯形容此书“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
    和《红楼梦》拥有同样遗憾的是,《浮生六记》也有两卷佚失。在作者生前,《浮生六记》只以手抄本形式在苏州一带流传。光绪四年(1878),清人杨引传在苏州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残稿,此后方以活字版刊行。此时,全书仅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卷,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已经佚失。民国时期有所谓“全本”,实际上后二记皆为伪作。一个世纪以来,文化界、出版界和民间爱书人士对后两卷佚记文的搜寻,从来没有中断过。
    《浮生六记》部分佚文的发现
    2005年秋季,古旧书籍收藏爱好者、山西省平遥县人彭令,于南京朝天宫一个地摊上,搜寻购得包括钱泳(号梅溪)手录沈复《浮生六记》卷五——《册封琉球国记略》(下称《海国记》)的杂记稿《记事珠》。《记事珠》外表破烂,内中字迹漂亮,文字有涉及金石书画等内容。起初,彭令认为可能是一个民国时期的杂稿本,当年年底,彭令仔细审阅《记事珠》字迹与内容,经过查证,基本认定是清代中期著名书画家、学者钱泳的笔记本,为钱氏亲笔手写稿。
    2006年年初,著名古文献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审阅鉴定后,认同《记事珠》为钱泳亲笔书写的手稿。3月10日,辛教授写成《钱泳〈记事珠〉稿本经眼识略》,刊发于《收藏•拍卖》2006年第4期上。
    2006年中国书店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记事珠》上拍,由于该书破烂,又因春拍展品多,藏在“石头”其中的《浮生六记》卷五佚文《海国记》未被买家发现,流拍。流拍后,在天津市古籍版本专家张振铎老先生指导下,彭令将破烂的《记事珠》杂记稿大体分为杂记、金石字画、《履园丛话》草稿与信札底稿四个部分,并请张老先生一一题写“钱梅溪手稿”书签。根据张振铎老先生审定的四个部分,北京琉璃厂胡振方师傅将其装裱成经折装四册,以便于翻看。
    2007年秋季,彭令认真查考《钱梅溪手稿》“杂记”册(即《记事珠》分册),发现在钱泳的笔下,有清嘉庆十三年(1808)“册封琉球国”的记载,还有关于琉球国风物的详细记载,共18页,6200余字。查阅资料,彭令发现钱泳没有去过琉球,显然无法写出这样的见闻。此外,钱泳自撰的名称为“浮生六记”的笔记条目中,还有沈复的身世及《浮生六记》各卷的标题。那么,钱泳手录关于琉球的内容,是不是钱泳从去过琉球的沈复之《浮生六记》第五记中抄来的呢?
    这期间,彭令搜寻众多与沈复《浮生六记》相关的资料,以考证《海国记》等关于琉球国记述部分的来源。
    2008年6月中下旬,香港《文汇报》副刊连载了彭令的《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的发现及初步研究》一文。
    7月10日,时任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所长,《〈浮生六记〉后二记〈中山记历〉、〈养生记道〉考异》一书的作者蔡根祥,即针对彭令的发现,写成《沈复〈浮生六记〉研究新高潮——新资料之发现与再研究》一文,刊发于《国文天地》2008年8月号。
    7月15日,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萧相恺的指导下,彭令又写成《钱泳手录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考略》一文,发表在“中国古代小说网”上。
    8月,曾眉批《浮生六记》的台湾学者俞国基写信给彭令:“钱泳杂记之发现,至少有三点贡献,一是篇目较后世传诵之版本更为雅致。一是‘六记’之说应可确定,后二记虽系伪作,但兄既自钱泳杂记中理出《海国记》之部分原文,则《养生记》或可于日后面世也。一是稿本较后世之‘抄本’更能还原作之本来面目。”
    至此,《海国记》从钱泳杂记杂稿《记事珠》中“浮出水面”。
    各方面的关注
    201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浮生六记(新增补)》,收录有彭令所整理的《海国记》。
    4月15日,全国政协委员林嘉騋修订《关于再证钓鱼岛属于中国之新文献〈海国记〉原件的调查报告》。林委员在调查报告中指出,《海国记》原件主要有如下价值与意义:
    一是经典佚文。其中钱泳抄沈复《海国记》部分,是《浮生六记》的经典佚文,王韬、俞平伯与林语堂等许多文人学者,寻觅一百余年,今终现幸存之文。
    二是再证文献。《参考消息》2009年12月4日刊发《钓鱼岛属于中国再获文献证明》,其中的文献,即指此部典籍。《海国记》所描述的文字,证实了钓鱼岛并不在琉球国界内,而是在中国海疆版图内。
    三是原始墨宝。《海国记》当为1840年以前,确知其姓名的古代知名人士,亲笔、明确记载“钓鱼台(岛)”的唯一传世古人墨宝,是汉文记载钓鱼台(岛)的最原始墨迹之一。
    四是震撼人心。《海国记》是再现再证钓鱼台(岛)为中国固有的领土、与广为流传的沈复《浮生六记》完美结合的经典篇章,极自然地使保钓精神与保钓意识和传世名著融合在一起,必将震撼人心。
    5月18日,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傅璇琮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浮生六记新增补——一种新的敦煌学》,将《海国记》的发现与殷墟甲骨、敦煌简牍的出土相比,认为“应该予以充分、如实的评价,以引起全社会的注意”。
    6月7日,国家版权部门经过历时一个多月的详细审核,对彭令提供的《浮生六记》卷五佚文著作权予以登记,并颁发证书。
    8月2日,著名文献家郑伟章撰文,从文献角度考证定论:“一、《记事珠》确属钱泳手笔无疑,不可能出自他人之手。且以《记事珠》手迹与钱氏其他手书字迹相比勘,其笔锋、风格相一致。二、《琉球》一条三部分,前后两部分钱氏均注明了出处,唯第二(主干)部分未明言出处,但在《记事珠》另有一条《浮生六记》云:‘吴门沈梅逸名复,与其夫人陈芸娘伉俪情笃,诗酒唱和。迨芸娘没后,落魄无寥,备尝甘苦,就平生所历之事,作《浮生六记》。’‘梅逸尝随齐费两册使入琉球,足迹几遍天下。余与梅逸从未一面,亦奇士也。’这是该主干部分最好说明,钱氏不可能采自沈氏口述,唯有撮录自沈氏传世的唯一著述《浮生六记》之第五记。三、钱泳《记事珠》是其资料库,所录资料以备他用。如上述《册封琉球国记略》即已完全被《登楼杂记》之《琉球》条所采录。钱氏所录资料虽略有加工修改,已非沈氏原作,但仍保留了《浮生六记》之第五记《海国记》的基本内容,难能可贵,真可谓仅下沈复真迹一等!”
    8月6日,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傅熹年,鉴定《海国记》原件后,说:“我认为,这是清代的旧东西,是钱梅溪(钱泳号梅溪)手稿真迹,当代人是造不出来的。”
    这就是《浮生六记》卷五——《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出版的前前后后的经过。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0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