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诗文鉴赏 >

借俗写雅 谐中见庄 面子放倒 骨子认真 ——读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肖旭 参加讨论

    关汉卿是我国戏曲史上的最早、最伟大的作家,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马致远、白仁甫、郑光祖)他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的领袖,是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是大都人(今北京),他多才多艺,在当时戏曲界有很高的威望。他的大半生生活于人民群众之中,他广交演员朋友,很熟悉舞台演出。他自己也曾经粉墨登场,这些不仅能使他的作品反映时代和社会,而且还很适宜演出,他的剧本都有良好的演出效果。关汉卿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一生写了六十多种剧本,传下来的只有十八个。他的杂剧按思想内容可以分三类:第一类公案剧,这些剧揭露政治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触及到尖锐的社会矛盾,著名的作品有《窦娥冤》、《蝴蝶梦》。第二类描写妇女的生活和斗争,代表作如《救风尘》、《望江亭》等。第三类历史剧,如《单刀会》、《西蜀梦》。
    除杂剧外,关汉卿还有散曲小令五十七首,套数十四套。
     著名的散套【南吕·一技花】《不伏老》。从题目和内容看,这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这一散套曲不仅为封建士大夫所不齿,即使解放以来也屡有争议。套曲由【—枝花】、【梁州第七】、【隔尾】、【尾】四支曲子组成。这里选的是第四支【尾】。
     在第一曲【一枝花】中,作者直诉了自己“半生来折柳攀花,世里眠花卧柳”“浪子风流”的生活经历;第二曲【梁州第七】则无畏地宣称自己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第三曲【隔尾】进而说自己人到中年,更深于此道;最后一曲【尾】则是在前三曲基础上的总结。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前两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干层锦套头。”这两句是作者把自己比作“铜豌豆”(指手段园熟的老狎客),以铜碗豆钻入锦套头来自喻沉湎于勾栏妓院的生活。虽指老狎客但也隐喻着他性格刚强。不伏老,他要继续走着过去的生活道路。不管是谁,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手段,也不能使他回头,使他改变。在这两句中大量衬字的运用,把态度的坚决表现的十分突出。
     第二段写他放纵生活的具体内容,“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写自己所见世面,从“玩”、“饮”、“赏”、“攀”几个方面,写出他生活阅历之深广。这如实地反映了关汉卿是活动于勾拦剧场、倡优之间并过着浪漫放纵生活的人。下面接着写他多才多艺,兴趣广、技艺精。“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燕作,会吟诗,会双陆。”他是棋手、是诗人、是运动员、是猎手、是演员,他是这么几种身份的集合体。这几句写出了他的社会身份、地位。这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是十足的下层市民。这种带有夸张性的描写,是关汉卿以自豪而又带着嘲弄的口吻,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感,是对元代统治者断决了知识分子出路的一种反抗,也是对自己生活道路的肯定。
     最后一段,表现自己决不伏老,至死不变的决心:“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歹症侯,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期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首写实的曲子,高度概括了元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生活,共同情趣,共同道德,揭示元代知识分子没有出路,沦落到下层的反映,是知识分子没有名利的束缚,要求人性解放的反映。也是关汉卿对他一生道路的艺术概括,是高度个性化的作品。这里既有对社会的反抗,又流露了封建文人庸俗低级的情趣。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戏剧作家,留下的生平资料却少得可怜,而这一支曲子恰恰是我们了解关汉卿生平的一个重要资料。
     怎样看待和评价关汉卿在这支曲子中所表达的思想和生活态度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生活。因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元初,统治者奉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汉人和南人列于蒙古、色目人之下,遭他们打骂而不得还手,不同民族有不同刑法,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征敛标准。在统治机构中,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各级官吏,汉人和南人最多只能任副职。元朝法令规定汉人和南人不能聚众打猎,不能执弓箭,甚至不准养拘。然而,在此同时,统治者也认识到:若要牢固地统治汉地,就必须行汉法,用汉人。因此对部分汉族知识分子施行笼络利用政策。如元世祖忽必烈就任用姚枢、许衡等人定朝仪,治礼乐,设官制,隐居为僧的刘秉忠被元世祖拜为光禄大夫,位太保,参与重大决策。但是,另外一部分知识分子则或坚持民族气节,或不满现实,就遁人山林,作了隐士。由于元代终止了科举考试八十多年,那些未得高官或不能仕进者,则凭借城市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基础,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中汲取养料,创作为下层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杂剧,敢于面对“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元史·刑法志》三)的高压,进行抨击黑暗,昭示正义的曲折战斗。仅据《录鬼簿》所载的金末至元世祖时的剧作家五十余人看,他们多为布衣之士或低级官吏,而关汉卿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在那个“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懦也”(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的社会里,“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于声歌之末,以抒其怫郁感慨之怀,盖所谓不得其平而鸣焉者也。”(胡侍《真珠船》卷四)在这支被压抑的民族交响乐中,唱出了最高亢激历的声音。
     关汉卿曾做过太医院尹,《永乐大典》引述元末熊自得编纂的《析律志》,将他列入“名宦”传,他的出身、职业虽与“医”有关,但他一生却以戏剧活动为名。《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是时文翰晦盲,不能独振,淹于辞章者久矣。”由于长期被淹,难展才华,关汉卿走上了戏剧创作的道路。钟嗣成《录鬼簿》所写的【凌披仙】这样评价他:“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热。姓名香,四大神洲。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并列举了他所作杂剧六十二种之名。
     关汉卿之成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决非偶然。他长期生活在大都,这里是政治和文化中心,有通俗文艺的创作团体——玉京书会,除关汉卿外,还有为数不小的一个作家群—一燕赵才人,有杂剧的演出场所——勾栏,还有以珠帘秀、顺时秀等为代表的演员一—“倡优”。关汉卿不仅积极从事创作,而且“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者。”(臧懋循《元曲选》序二)与艺人们共同过着舞台生活。戏剧创作活动和舞台生活实践,使“九儒”的关汉卿与“八娼”的珠帘秀等人亲密合作,创造出杂剧艺术的高峰。由于长期出入勾栏妓院,关汉卿不仅深刻了解下层社会,熟悉他描写最多的对象一一妇女。关汉卿是很善于刻画妇女形象的,他笔下的妇女性格特色很鲜明,但都是比较勇敢、机智的,是敢于斗争的强者形象。因此关汉卿的剧本中,旦本戏多于末本戏,这是关汉卿剧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代表作如《救风尘》、《望江亭》等。而且,他更为蔑视世俗偏见,更增长了性格中的反抗因素。除了通过剧中表现自己的爱憎和思想外,关汉卿还写了这一套散曲。这套曲不啻是蔑视世俗、与传统决绝的宣言,且是反抗性格的自供状。但是,不可讳言,由于长期出入勾栏妓院,作者也沾染上了流连风月的浪荡作风。
     元朝的汉民族并不一个整体,隐居者有之,投身蒙古王公帐下帮闲、厕身蒙古官吏府内成为幕僚者也有之,关汉卿不屑仕进,在杂剧艺术上施展才华,从而出入勾栏妓院,纵不检细行,但无亏大节,是无可厚非的。对照“妄撰词曲”处死,“诸乱制词曲为讥议者流(流放)”,“诸民间子弟,不务生业,辄于城市坊镇演唱词话、教习杂戏,聚众淫谑,并禁治之”(见《元史·刑法志》四)的禁令,反观关汉卿自喻为“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铜豌豆”,则可见作者的反抗性和斗争性了。在元朝这一“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挫折英雄,消磨良贱”(无名氏【中吕·朝天子·志感】)的社会里,作者自豪地宣称自己的多般才艺,难道不能看成是对轻贱文士才人、摧残文化的不合理现实的谴责和挑战?至若曲中最后所表达的坚韧、执着、至死方休的精神,则几令人看到了“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的形象。清人刘熙载曾说过:“《魏书·胡叟传》云:‘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余变换其义,以为其妙在借俗写雅,面子疑于放倒,骨子弥复认真。”(《艺概》卷四)关汉卿也确实是在借俗写雅。我们应看到他“谐中见庄”,面子放倒、骨子认真的深意。当然,生而倜傥、蕴藉风流的关汉卿虽蔑视世俗礼法,但长期沉湎于风月场中,很难出污泥而不染,曲中也确实流露出庸俗的情趣,这是难于以“保护色”遮掩的。
     作为一个作家,关汉卿善于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戏剧语言也多姿多彩的。但诚如多数论家所说,关作有“本色当行”的特点。“当行”指宜于演出,“本色”则指语言的不加涂饰。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称道他“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为元人第一。”吴梅《中国戏曲概论》则进而以“雄奇排奡”、 “豪放”论关作的风格。以两家所论揆之此曲也是十分恰当的。关汉卿并非不能作清俊、浓艳或典雅之语,但由于曲中不是抒发幽怨缠绵之情,而是在沦为第九等贱民后与娼妓为伍,从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在这样境遇中不甘屈服、还要进行战斗的决心,要凸出自己倔强、正直、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所以曲中的语言不是深加琢炼,用心涂泽,委婉而言,而是手写口中语,口言心中事,浅言直说,明白道来。这样写来,人物性格与语言就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从而表达主题就更为准确、鲜明、有力。
    在艺术表现上很明快,要说便说到十二分,说痛快了,决不含含糊糊、吞吞吐吐、决不郁郁含羞。
     曲中的比喻和排比很值得称道。“铜豌豆”既关合青楼狎客的身份,又可见性格之坚强,实堪称妙喻。作者在“铜碗豆”之前加人大量衬字,作了极情尽致的形容,可谓对性格表白的进一步强化和深化。同样,在以“锦套头”喻勾栏妓院前,也加了大量短句作形容修饰,则可见自己与之关系深而密切。两个长句形成了极自然又工整的对仗。接着,作者以自己的游赏经历和才艺特长分作两组排比句,在自豪之中流露出对世俗的蔑视和对现实的抗争。最后,又以“落了我牙”的四句和“阎王亲自唤”四句,组成两组排比句,淋漓尽致渲染坚韧、执着、至死不休的不屈精神。作者充分利用了散曲可增字句的形式特长,极其熟练地驾驭语言,在一气奔进之中尽情渲泄,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强烈的印象。
     清人黄周星在《制曲枝语》中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而已”。论曲之妙无他,不过三字尽之,曰:‘能感人’而已。”又说:“制曲之诀,虽尽于‘雅俗共赏’四字,仍可以一字括之,曰:‘趣’。”关汉卿此曲,可谓于此尽合,其之众口相传,代代不已,艺术上的成功是很主要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