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诗文鉴赏 >

“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 ——孟浩然《过故人庄》赏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杜甫曾称赞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清人沈德潜也评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平淡而富有思致,清新而余味无穷,正是孟浩然诗之主要特点。
     孟浩然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风格恬淡孤清。我们知道,盛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诗歌题材是政治诗和边塞诗。而孟浩然,这类诗很少,边塞诗只有两首,七言歌行一首也没有,他很少反映盛唐时期沸腾生活,他好像是一位被时代遗弃在外的人。他的这一特点与其一生的特殊经历和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
     孟浩然诗歌的特殊风格是恬淡、孤清。恬淡——指的是语言,孤清——指的是诗人在诗中所表现的心境。先看诗中所反映的孤清的心境。孟浩然的山水诗,特别是他落第以后于吴越等地作的山水诗,常常揉入游子的漂泊之感,给山水染上一层清冷的颜色。诗人的遁世愤世情绪,使山水诗也渗透着感伤的情调。像《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中,写山水是“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宿建德江》“移舟泊夜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些诗句中都揉进了游子漂泊之感。描写山水景色中寄寓着乡思,淡泊的意境中流露出淡淡的愁绪。如果拿这些作品与李白描写山水的作品,如《庐山瀑布》等相比,对孟浩然的孤清就会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虽然他也有一些豪壮的句子,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当然,这样雄伟的诗句不是孟浩然诗句的主流。
     再看孟浩然恬淡这一特色。他的隐逸诗多表现了孑身自好的情趣,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他虽过了较长时间的隐逸生活,但并没有参加劳动,没有接近农民,所以他的诗不可能像陶渊明诗那样反映生活和劳动。他的隐逸诗创造了一种恬淡幽雅、静谧的意境,以及彼此相补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现以《过故人庄》作些分析:
     《过故人庄》是孟浩然隐居襄阳鹿门山时所写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题材普通,叙事写景朴实,语言平淡,然而,“淡极始知花更艳”。我们读这首诗,当透过平淡的外表,去感受其内在的韵味,即真趣盎然的田园风光,简约朴实的田家生活,坦率纯真的主客情谊,以及洋溢其间的诗人因政治失意而一时忘情在农事,忘怀于世事,陶醉于田园的愉悦之情。
     先看诗题:题中“过”字,是访问,拜访似的意思。“故人”就是老朋友。从诗题即可知道,这是一首描写乡村访友的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首联写应邀赴约。“具”,备办。朋友杀了家中自养的鸡,煮了可口的黄米饭,邀请诗人前去做客。这两句如谈家常的叙述告诉我们,故人是以俭朴的“鸡黍”之宴相邀,而诗人则是一“邀”就“至”。这里通过“鸡黍”这样具体细致的事物描写,点出了田家生活的情景和朋友之间的淳真友谊。所以开头两句不仅表现了田家特有的淳朴风味和朴实的农家气氛,而且也揭示出诗人与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颔联写访友途中见故人庄的景色。诗人缓步徐行,只见成排的绿树环绕着村庄,青翠的山岭斜立在城外。田园风光清新如画,而诗人快愜舒畅的感情也在景物描绘中自然流露出来。在取景布景方面,两句采用由近及远的手法。近处,连接成片的树木呈现一片葱绿;远处,春笋般矗立的山岭现出淡淡身影。绿树掩映下的村庄近景,与城郭依依相伴的青山远景,层次分明,浓淡有致,相映成趣,显示出一种和谐而单纯的农村美景。这两句是全诗的灵魂,诗人赞美了农家幽静的环境,表现出极其恬适的心情,思想感情与艺术形象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合”“斜”二字使村边的绿树和郭外的青山产生了生动的姿态,这农村图景尤如一幅风格淡远的水彩画,历历在目,把读者带入恬静而秀美的艺术境界中。这两个字的使用真可以说是一字一景,表现力很强。
    前四句写诗人来到田家、看到田家,那么他和老朋友都谈些什么呢?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颈联写与故人饮酒畅谈的情景。“开轩”,打开窗子。“场”,打谷场;“圃”,种菜的园地。这两句意为,打开窗户,正好对着一片打谷场和几畦菜地,两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话着农事安排,“开轩”二字,由上联对村庄外景的描绘,转到对屋内欢晤的叙述,即由田园的自然美转写到田家的生活美。读着这两句,只觉有一种乡村风味和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我们眼前仿佛呈现打谷场上摊晒着的金色稻谷和菜园中翠绿的菜蔬,耳畔仿佛传来宾主共话桑麻的欢声笑语。这两句写得非常朴素切实。但细读起来,真不知里面包含了多少话语和多么广泛的农家事物。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关心和对朋友深情厚意地流露,使心情与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说,此情此景,自然使诗人忘却了个人的荣辱得失,官场的尔虞吾诈。所以这两句不仅是叙述宾主的饮酒晤谈,而且也表露着诗人徜徉于田园,醉心于隐逸的生活情趣.在前四句的基础上,这两句把田家古风淳朴的生活环境表现得更加具体,把朋友欢聚时的欢乐气氛渲染得更为浓郁。
    以上四句写的非常自然,但细细体会,就可看出诗人是以他到田家做客为线索,从村边进入村内,然后进入友人室内,并以此行踪之先后写下来的。几句合在一起,即远处是青山,近处是村边绿树,而友人居室正面对着谷场和菜园。这就构成了一幅恬静、朴素的田园风光。面对着这种纯朴的环境,诗人把世间的名利、得失、穷达、荣辱都已忘怀了。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中,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全抛到一边去了。和朋友畅谈农事兴味很浓。此次聚会的兴味之浓,以至于还有后约。诗人喜欢这个地方,喜欢这里的生活,所以临走时他不客气的对主人说: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尾联写诗人的告别之语。诗人直率地表示,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再来观赏菊花,和你重聚。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赏菊。古人有重阳饮酒赏菊的风俗,而且这天又是亲人团聚、朋友相会的佳节。诗人主动提出重阳再会,在一般人看来似乎过于直言不讳了,然而正是不邀自来的预约,才把故人相待的热情,自己做客的愉快,以及朋友之间融洽亲密的感情和盘托出。“就”,亲近。原义是接近、靠近。这里有不邀自来的意思。为什么还要来呢?当然是诗人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老朋友的热情款待难于忘情,是分不开的。结句的抒写正合于前几句的思想感情,并用“重阳”和“菊花”把这种感情更加深化了。“再”字也突出表现了难以忘怀的思想感情。结尾两句写的是临别时讲的话。临别而有后约,可见此次访问所见农家风光和友人的真情,已经深深地吸引了诗人。所以这结尾写的虽是将来之约,但表现的却是眼下的情感,是那种自然的、朴素的、真率的忘怀名利的胸襟。
     读完这首田园诗,我们感到它就像一幅农村风物画,生活气息是浓厚的。在诗人笔下,田园风光是那么秀美可爱,农村生活是那么宁静淳朴,生活田家特有的淳朴风味,而且也揭示出诗人与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在那里的人们又是那么恬然自适。这中间,固然有封建文人缺乏劳动生活的局限,但诗人确实是在田园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这就使得他在尽情歌唱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田家生活的同时,把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珍惜人间友谊,追求理想中的社会美的真实感情渗透到字里行间,并以忘怀名利的超旷怡悦之情蕴藏其中,所以我们读后感到兴会自然,情味隽永,亲切感人,并获得历久难忘的印象。
    采用白描的手法,不饰雕琢,景物清新秀丽,写情意直挚深厚,把田家生活写写的简朴可爱。全诗语言明白晓畅,行文从容自在。虽是律诗,却不见熔炼词句的痕迹,不以锻铸奇情异彩的警句见长。这首诗究竟哪一句写的特别精彩,很难说。而是凭借极为平常的叙述,自然流露出深厚的情味。更值得称道的是,这首诗在质朴无华的外衣下,却蕴藏着深厚纯美的内涵。如写故人邀请却能表现农村风气的淳朴,写把酒畅谈却能反映对田家生活的恬然自乐。所以清人黄生说此诗“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唐诗摘抄》)近人闻一多说“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看似平淡而诗味醇厚,读了这首《过故人庄》,我们对孟诗的“淡而浓”这一特点是会有所体会的。
     孟浩然受陶渊明影响很深。孟诗不同于陶之诗,因为孟浩然没参加农村劳动,也没接近过农民,所以离不开个人小天地。二人诗虽说都恬淡,但陶诗在恬淡中有热情,孤清却又亲切。所以无论在诗的内容、境界上,孟都远不如陶。但与初唐诗歌相比,他的诗题材扩大了,语言纯净了,格调提高了,有极大的进步,显示出从初唐到盛唐的过渡。同时他对五律也有发展、贡献。孟浩然在繁荣的盛唐诗歌中,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独特诗风。我们应透过他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
    原载:肖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