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诗文鉴赏 >

“唐代诗歌的灿烂晚霞”——漫议李商隐《无题》《锦瑟》等诗篇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肖旭 参加讨论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他一生经历了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六个朝代。这段时期历史上称作晚唐。一度空前繁盛的唐王朝,到这时也是每况愈下,濒临土崩瓦解的地步。
    一方面自从唐德宗(李适)颁布“两税法”以来,唐初的均田制遭到了严重破坏,土地兼并越来越厉害,农村一派凋弊景象,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席卷唐末的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此时虽还没有发生,但已在酝酿之中。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诸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争斗等问题,都是唐王朝无法根除的心腹大患。这就是李商隐所处的时代特点。在上述这些矛盾中,对李商隐一生影响最大的是牛、李党争——指当时朝廷里两个政治集团争权夺利而进行的斗争。
    这两个政治集团:一个以牛僧儒为代表,历史上称作牛党,另一个以李德裕为代表,历史上称作李党。这两个派别为争权夺利,明争暗斗,前后一共绵延了四十年之久。李商隐在唐文宗大和三年(829),他17岁时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以白衣身份受聘于该府任幕僚,一直到开诚二年(837)先后共8年时间。令狐楚是牛党要人,地位显赫,唐宪宗时曾做过宰相。令狐楚及儿子令狐醄,对李商隐都不错。先看《无题》。李商隐后来之所以能考中进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了令狐醄的推荐。开诚二年令狐楚去世,李商隐为了应敷生机,不得不另找出入,于是他到了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做事,得到了王茂元的赏识,并且娶了王的小女儿为妻,成了王的东床快婿。王茂元当时被认为是李德裕的党徒。李商隐原在令狐门下,现转投王茂元,牛党认为是忘恩、背叛,这就触犯了牛党的戒律,因此牛党对李商隐耿耿于怀,千方百计进行报复。开诚三年李商隐应考“博学鸿辞科”,本已被录取了,但因牛党中一位权要人物从中作梗,复审时李被除名。这次意外打击,对李商隐振动很大。他对朋党斗争深深感到厌恶、感到恐惧。写诗表明自己不愿介入这一斗争的心计。然而牛党并未因此放他过门,而对一再排挤、打压,使其一生处在职位低卑、宦途失意之中。
    可以说是主要受了牛李党争的牵累。李商隐的政治理想、政治才能无法实现,被埋没在朋党倾轧的漩涡中。尽管如此,却无法掩埋李商隐的文学才华。李商隐在当时不仅以善写骈文闻名于世,而且更以他那风格鲜明的诗歌创作成为晚唐诗坛最有成就的诗家。有人曾把李商隐比作“唐代诗歌的灿烂晚霞”。李商隐一生共写了六百多首诗,其中政治诗的比重约占六分之一,约一百多首。晚唐的一些政治斗争和社会问题、历史事件,在李商隐这些政治诗里大都有所反映。这些诗歌是我们评价李商隐诗歌成就的主要依据。然而李商隐之所以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如此盛名,主要原因却不在于此,而在于他写了不少的“无题诗”。
    所谓无题诗,也就是没有题目的诗。诗歌没有题目,在我国诗歌史上早已有之。如《诗经三百篇》中就有没有题目的。《古诗十九首》也有没有题目的。但这些诗无题,是由于当时人们还无意于给诗歌立名,因为那时还不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而李商隐的无题诗,则是有意以无题向读者宣布的,是他不愿意给这些诗歌起题目。
    李商隐为什么要以“无题”来命名呢?
    一是因为他对于一些爱情生活由于受周围环境的限制,难以向世人明白说出。如“昨夜星辰昨夜风”这首诗,无法说。
    二是由于李商隐对牛、李党争心怀恐惧,他有时对一些政治事件、社会问题,有想法,有感叹,但也不敢直接明说,往往借男女爱情婉转表达。为避嫌疑,连题目也不写。三是唐诗从中唐开始,随着封建社会走下坡路,人们的生活内容、观念、思维方式、审美心态都发生一系列变化,作为它们的外在物物化形态之一的诗歌创作也分化出两种倾向:一种理性化倾向,即以诗言理叙事;另一种是俗化倾向,则侧重于倾诉个人情绪,描写琐碎的日常小事。李商隐诗歌当属这后一种。由于以上三个原因,使得李商隐这些无题诗,旨意朦胧,而容易解错。而人们对于某一首诗的理解和认识,往往分歧不一。同时由于李商隐的这些无题诗,大多写的情意缠绵,文采华美,艺术上非常精巧成熟。所以人们虽然对它的主旨不甚明了,但却仍然吟诵不绝。这真是个有趣而又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现象。
    从今天研究水平和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李商隐的无题诗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纯粹描写爱情生活的,如“昨夜星辰昨夜风”;
    (二)因为确实有寄托,如《锦瑟》;
    (三)还有一类介乎二者之间,可能是写爱情,也可能是借爱情寄托其他思想的。我们还难以一时贸然下结论,如“相见时难别亦难”等。
    请看《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人所怀想的女子据说是李商隐的丈人王茂元的某个姬妾。因而有人指责李商隐这首诗太轻薄,有伤大雅。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过多的纠缠。也有的说是写与一位尼姑有关的爱情故事。我们尽可以在普遍意义上把它当成一首爱情诗来阅读和欣赏。
     诗的开头两句“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作者十分含蓄、简练地写出了昨天与今天,现实与回忆两种不同情景:昨天夜晚诗人和情人相会,满天星斗,清风拂面,一对情侣,携手并肩,窃窃私语,互相诉说着心中的爱情。此情此景使诗人心醉神迷,经久难忘。然而这一切都是昨天的事,都已成了过去。今天,依然是满天星斗,依然是满面清风。风光如昨,景物依旧。然而,昨天的一对情人,今天却两厢东与西,一个处在画楼西畔,一个处在桂堂东畔,天涯咫尺,不能相会。这就是这两句诗的意蕴,既有回忆的甜蜜,又有独立怅望的苦恼。这两句诗诗人只是描绘了星辰、风、画楼、桂堂四个物象,没用一个动词,也没直接抒发自己的心情,然而却非常含蓄地向读者展现了,自己对昨日相会的留恋和对今日孤身独处的惆怅。景象美丽而情韵深长。充分显示了李商隐诗歌洗练、含蓄的特点。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两句是紧承上句而来,就目前处境抒写自己的矛盾心理。凤,指凤凰。据说凤凰身上羽毛美丽,所以称彩凤。犀,是犀牛。古人认为犀牛是灵异的动物,所以称为灵犀。一点通: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线上下贯穿流动,所以说“一点通”。这两句是用比喻来表达自己与情人分离时的想法与心情。由于两个情人一个在画楼西畔,一个在桂堂东畔,两相隔离,所以诗人感叹自己没有凤凰那样的翅膀,如果有凤凰那样的翅膀,就可以冲破阻拦,飞去与情人相会,重温旧梦,比翼双飞,可惜却没有。“身无彩凤双飞翼”一句,写与情人身形分离(即形分),不能相聚的苦恼。人不如鸟,比喻得非常得当、贴切。“心有灵犀一点通”句,是写诗人与情人心灵相通(即神合)的欣喜之情。这句比喻的更是出人头第,晶莹而深刻。诗人认为,虽然与情人分居两处,不能相聚,但是,他们两人心心相印,心灵相通,彼此对爱情都抱有忠诚而又坚定的信念,有了这个精神支柱,即使形体不能相聚,而精神相会,就可以自我慰藉了。这两句诗中“有”和“无”二字,相反相成,互为映衬:越是身受阻隔,就愈能体会“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欣喜,越是心灵相通,就越加感到“身无彩风双飞翼”,身不能相接的苦恼。这两句诗,诗人从自己爱情经历出发,通过新颖独到的比喻,写出了处于分离领域中的男女双方所普遍具有的心理矛盾,内容丰实而情感真挚,写得既形象又概括。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它和秦观的【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样,成了流传不绝的情诗名句。分离是痛苦的,尽管诗人自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但他始终无法排解郁积在心头的相思之苦,无法忘却与情人相会的欢乐,心灵的冲击,所以他又情不自禁地沉入了对昨日相会情意的深思: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这两句有人认为是诗人想象情人此时此刻的行为,理由是如果把他们作为对昨天的回忆,又和首句的交代不和。笔者以为把它理解成诗人回忆昨夜与情人相聚在一起参加宴会的情景为好,躭心与首句不和没必要。因为作者可以在宴会前与情人相会,也可以在宴会之后与情人相会,这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既然身不能相接而心能通,诗人就只能靠想象来排缱相思之情了。送钩,也叫“藏钩”是古代一种游戏。把钩子藏在手中,认人猜,猜中了,藏钩的人就喝酒,猜不中,则猜的人要罚酒。隔座送钩,是说诗人藏着钩子让别人猜,而猜的人不是与他紧挨着坐的,所以叫隔座。“春酒暖”三字,是说诗人被猜中输了酒,一则因为酒本身烫得暖和,二则因为心里高兴,所以即便输了酒,喝了也觉得痛快。一个“暖”字,即传达了诗人的心情。射覆,也是古代一种游戏。射是猜,覆是用头巾、手帕之类的物件盖住某样东西,让人猜。分曹,分队,分成帮股,分曹射覆,是说参加宴会的人分成几个队互相射覆,以赌胜负。这两句说,诗人遥望着灯火辉煌的画楼(或桂堂),他的情人所在的宴会地点,默默地想象着:这时分,酒宴该进入高潮了,宾主举杯频频,席间笑语生春,时而隔座送钩,时而分队射覆,那猜中的欢笑声,不中时的哄笑声,伴着融融春酒,焰焰烛光令人脸烧心热,目光神摇!这是极力渲染昨天宴会上灯红酒暖、笑语喧哗的热闹情景,以显示诗人昨日与情人相见时的愉快,同时也在暗中对照出作者今日一人孑然独立,形影相吊,品受相思之苦的苦闷与惆怅。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正当诗人兴高采烈的时候,忽然报更的鼓声响了,诗人不得不离开宴会,骑马到兰台去应卯报到了。嗟:嗟叹,叹息。余:我。鼓:报更的鼓声。应官,应卯报道,古代制度,官员于卯时到任职的场所等候点名叫应卵。走马:跑马,“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是说关云长单枪匹马跑了一千多里地。兰台:指秘书省。李商隐写此诗时,是秘书省的校书官。走马兰台:即骑着马到秘书省去校书。类:象。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这两句诗是说,正当我兴高釆烈喝酒的时候,可叹忽听到报更的鼓声响了,可叹我这小官吏不得不前往应卯报到,骑着马到兰台省去上班,想想自己真像一颗随风摆动的蓬草。这两句诗,作者由爱情上受环境阻隔,不如人意进而联想到自己仕宦失意,屈居人下,而自己为了这渺茫的前途又不得不违心去应付,于是一股困顿无聊之情油然而生,发出了“类转蓬”的悲叹,从而使这首诗染上了一定的政治悲剧色彩。
    简言之,这是一首爱情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情人难以遏制之情。纵观全诗,诗中既有对甜蜜时的回忆,也表现出分离时的愁闷、惆怅。既有心心相印的自慰自许,又有因形体分离的哀怨、感伤。从昨夜的回忆,到今晚的感慨,从替对方想象,到为自己悲叹,昨天与今日,想象和现实,欢乐与悲哀在诗中交替出现,加之实境虚写,虛境实写,一个意象跳到另一个意象,似乎毫无联系,实则有迹可循。这“迹”就是诗人的思想轨迹、内心活动。就这一点而论,李商隐是古今中外“意识流”的祖师爷,当之无愧。
    该诗最后,虽然诗人身世之痛使这首诗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但如果说这首诗有很深的寄托是不符合实际的,是强行解说。至于诗人到底偷看的是谁的问题,说法不一:有人说,偷看的是王茂元之女、自己的妻子。既然是夫妻了,为什么还要偷情呢?这种说法不攻自破。赵臣瑷认为“此义山在茂元家,窃窥其闺人而为之。”冯浩也认为“因窥见后房姬妾而作。”这后两种说法有些道理。不论他偷看的是谁,是情人,是恋人,是好看的美女子,反正都是诗人所喜欢之人,而且是两厢情愿的。这对理解该诗无所大碍,可以忽略不计。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一、抒情含蓄委婉。诗之开头,诗人的情感活动是十分强烈的,他既有留恋昨日欢会的欢乐,又有感伤今天离别的痛苦。然而这一切他都没有直接明说,而是以“昨日星辰昨日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十四个字,创造出一个温馨、清美又略带几分凄迷的境界,将自己的情感隐含其中,让读者自己去猜测、去体会。又如“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也是如此。作者只是着力描绘宴会上的热闹景象,而自己参加宴会时的欢乐之情,与自己今天独处的忧伤,也尽在不言中。
    这首诗的情感活动,起伏多变,也比较突出。诗开头,作者回忆昨天与情人的欢会,心情当是欢乐的,然而第二句转入今日别离时心情则是忧伤的。第三句紧承第二句,写“身无彩凤双飞翼”的苦恼,第四句却突然一转,表示了与情人心灵相通的两情久藏的欣喜未已。第五六句,又—转,从今天转到昨天,用昨天的欢乐暗示今天的忧伤。第七八句是明承暗转,由相思之苦联系忧伤之痛。整首诗情感活动曲折多变,起伏不定。欢会和离别,幸福与凄凉矛盾心情贯穿始终。
    二、比喻贴切生动。本诗的颔联以生动比喻表达诗人对爱情所抱的热烈态度和坚定信念。“身无彩凤双飞翼”,说自己和恋人身受阻隔,不能像彩凤那样自由自在地比翼齐飞;“心有灵犀一点通”,则言阻隔无妨,双方精神相通,心心相印,有如犀牛角的白纹,上下相连。这样,越是写身受阻隔之难堪,则越显心灵相通之可溃;而越是写心灵相通之喜悦,则越显身受阻隔之痛苦。新奇的比喻把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不能跟恋人相聚的苦闷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三、对仗精巧工稳。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进行对仗的。该诗除尾联外,都用了对仗,而且对的既精巧又园滑。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对“身”(名词对名词),“有”对“无”(动词对动词),“灵犀”对“彩凤”(走兽对飞禽),“一点通”对“双飞翼”(联组相对),构撰极妙,对仗极工,堪称天衣无缝。首联不仅两句相对成文,“昨夜星辰昨夜风”与“画楼西畔桂堂东”相对,而且各句本身也相对仗。
    这些对仗的运用,使诗的形式对仗和谐,而且还在互相对仗比照中,突出了诗人情感的变化。
    下面,讲释《锦瑟》。人们喜欢这首诗,但该诗又最不易讲解。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锦瑟》这首诗,看上去有题目,其实这题目只是摘取首句的头两个字,并不概括诗歌的主旨,它是借瑟以隐题,因而这首诗,也应属“无题诗”。那么这首无题诗是写什么呢,有没有寄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蹈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己惘然。”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是李商隐晚年写的。是他晚年回顾自己一生遭遇时对自己年华虚度(“思年华”)、抱负成空所发的深沉喟叹。诗写的含蓄、朦胧,但可以看出该诗是有明显寄托的。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瑟,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与琴类似,所以往往琴瑟并称。瑟的体制,有人说是五十弦,有人说是二十五根弦。锦:是丽字,意谓这张瑟制作精巧,装饰华美。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第一句的意思是说:不知怎么搞的,谁把锦瑟制成了五十根弦。这一句作者以锦瑟起兴(就眼前之物),又以锦瑟自比(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瑟”非同一般,而诗人也不是凡夫俗子,是个有理想有才华之人。锦瑟无端五十弦”,虚写是假,而我这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无缘无故快要五十岁了。我们知道李商隐只活了46岁。该诗写在他的晚年,这时诗人将近50岁,所以这五十弦是个约数。请注意,“无端”二字在这里是关键词,这表现出了诗人的愤懑之情。人生老病死是有规律的,而作者说“无端”,言下之意是说自己不明不白的就活了五十岁,其实是对自己华年虚度,一事无成的一种愤懑,是不被朝廷信任、重用的怨恨。由于年华虚度,—事无成,所以诗人每每触物动辄就感伤,所以他要极力追忆往事,搜寻自己的足迹。“一弦一柱思华年” ,“一弦一柱”犹言一音—节,瑟具五十弦,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谓“五十弦”是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诗人要一步一步追忆过去走过的路,寻找自己人生的足迹,“华年”,盛景,即丰华正茂的年代,美丽的青春,这是关键诗眼。然而过去怎么样呢?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指先秦时的哲学家庄子。晓梦迷蝴蝶,是化用了庄子《齐物论》中的一段话:“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蝶也……俄而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意思是说庄子以前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过去那个庄周。结果,他连到底是自己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的问题也搞不清了。庄子说那番话的原意,是要说明世事虚幻,物我难分。李商隐这里可能借来比喻往事渺茫,如同梦幻。望帝,是传说中的蜀国君主,名叫杜宇,因伤春而死。据说死后魂魄不散,化为杜鹃鸟,每当春暮花儿凋零之际悲鸣不已。春心:伤春之心。托:托付;托杜鹃:借杜鹃鸟的嘴表达伤春之心。李商隐用这个典故也许是用来比喻自己心中的忧愤,有话不好明说,伤痛青春流逝而又无可奈何,只能像望帝托口杜鹃哀鸣寄恨那样,将此悲此愁托付于诗了。第三、四两句诗化用了两个典故。意思是讲,自己追寻过去的踪影,然而过去怎么样呢?近五十年的人生就和做了一场短暂而又迷幻的蝴蝶梦,理想成了泡影,抱负成为虚幻。自己为此忧虑,为此激愤,为此伤心,然而却又不敢在人前明显表露。只能“佳人锦瑟怨华年”了。杜鹃啼春与锦瑟是什么关系?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怨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月明珠有泪,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说。《大戴礼记》中有个说法,可以帮助理解这句话的意旨,《大戴礼记》里面说,“蚌蛤贵珠,与月盛虚。”意思是讲河海中蚌蛤里的珍珠长的圆不圆,与它长成时月亮的圆缺盈亏有关。如果是珍珠在蚌蛤里长成时月亮是圆满的,那珍珠也就长得圆润丰满;如果珍珠在长成时,月亮是残缺的,那珍珠就长得不圆。李商隐这里可能是用月亮比喻朝廷,以月亮明亮来比喻朝政清明,又自比珍珠,照理朝政清明,有才能的人应该得到信任,重用,但作者却被埋没了。暗喻自己虽身处圣明之世而冷落不遇的遗恨。所以他说:“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地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是著名的产玉之地。烟:这儿指玉的光辉。据说,玉埋在某处,当阳光照耀之时,便有光辉袅袅上升,有如烟影。这句是化用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一段话,也是用来比喻的,可能是作者用来比喻对人生的美好愿望与追求十分渺茫,可望而不可即,可以向往而难以实现。第五、六两句也都是用比喻的手法,重在表现自己怀才不遇,抱负成虚的无穷遗恨。这两句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海月、泪珠与锦瑟是否有关联?先看“月、珠、泪”三境合一: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苦为然,鮫人泣泪,颗颗成珠;遗弃海中的明珠,在月光照耀下晶圆发亮,有如鮫人的眼泪,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眼波之界。真是内涵丰富,联想奇丽,妙境也。“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瑟宜月夜,清怨尤深。
    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这种情怀。可:岂、难道。只是:就是,即是。惘然:失意貌。两句是说:这种怀才不遇、抱负成虚的遗憾难道是到今日年龄者大、回忆往事的时候才有的吗?不,早在当时,早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深深感受到了,如今回首往事,更是不胜惆怅罢了!诗人对高旷皓净十分爱赏,对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这是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的吗?其实在当时早已令人不胜怅惘了。话是说“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几层曲折,全在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该诗写作艺术上,一个突出特点是作者对比喻手法的创作性运用。我们知道,不论是明喻、暗喻,喻体与本体之间,关系一般都比较明确,然而李商隐这首诗所用的比喻却不同,该诗中间两联(四句)为了华年虚度,理想破灭,连用了四个典故、四个比喻,并且是典故、象征、比喻三法兼用并举,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的忧怨与感伤。但诗人用作喻体的四个形象:“庄生梦为蝴蝶”、“望帝化作杜鹃”、“沧海珠落泪”、“蓝田玉生烟”,究竟比喻什么?为什么感伤?我们讲析时用了“可能”是比喻什么,“也许”是比喻什么。这里只能依据作者所暗示的东西,去感知他内心的活动,而不能确切地了解诗人情感活动的实际内容。因而使整首诗显得含蓄、蕴藉,同时也有点朦胧。作者对比喻这一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使整首诗显示出一种迷惘的浓烈情趣,犹如雾里看山,隐约朦胧,逗引人们深入其中,领略其境。同时也应指出,由于诗人寓意过于朦胧,也使这首诗寓意数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前人对该诗之主题解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其实也是因为该诗这一手法过于含蓄之故。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刘攽《中山诗话》说:“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锦瑟是令狐楚婢女的名字,该诗是写给锦瑟婢女的,是写李商隐与这一婢女情事的。
    也有人说这是一首悼亡诗,沈厚墝《李义山诗采集辑评》说:“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是诗人悼念自己的妻子王氏的。说锦瑟是比喻王氏大家闺秀,不是一般的荆釵布裙,妻子中道先死,犹如庄子梦中蝴蝶,望帝死后的杜鹃,都成了画中之物,不能再与诗人朝夕相伴了。“珠有泪”是诗人哭泣,“玉生烟”是诗人埋藏妻子等。
    还有人认为这是描绘音乐的咏物诗,抒写因听锦瑟弹奏的乐曲所触发的复杂感情。中间四句是用比喻描绘弹瑟时发出的“适、怨、清、和”之声调。“庄生”句为“适”,“望帝”句为“怨”,“沧海”句为“清”,“蓝田”句为“和”,一篇之中,曲尽其意。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实虽然由于作者表现手法的特殊,使该诗的诗意显得隐约朦胧,但还是没有晦涩到不可理解的程度。因为诗人在头两句早已明确表示、指出,他这首诗的主题是“思华年”。“一弦一柱思华年”是要回忆一生一世的道路、人生历程,对自己一生遭遇坎坷而发抒的深沉感慨。只是由于表现手法比较特殊,过于含蓄,对中间四句一直很难解析的非常清楚,因而对该诗也就产生这多种分歧。据此现象可否认识以下两个问题:
    —、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确实是有所寄托的。但由于诗人的表现手法比较特殊,抒情过于含蓄,因而使这些诗显得意境朦胧,不易理解。
    二、形象大于思想问题。作家或者诗人写一篇作品或一首诗,确实是在一定的具体生活感受的基础上写出来的。但是,—旦当他们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化于自己笔下的形象时,这些形象给人以启示、联想,就大大超过了作者原来的思想,而具有更广、更深、更普遍、更为丰富的意义。不同的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这些不同形象的启示,联系自己的人生道路、生活经验与艺术修养,去联想,去发挥,去补充,去创造,去欣赏,而大可不必拘泥于某个一人—事。
    本诗在写作艺术上除创造性运用比喻外,对仗工稳、精巧,语言华美、富丽,也都是这首诗的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