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苛求”存在于我与角色之间——演员章子怡访谈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江月 参加讨论

    虽然此次采访章子怡的缘由是《夜宴》,但是我并不想把话题拘泥于此。因为,现在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们是通过章子怡认识了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她为中国电影在国际上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品牌。美国《时代》杂志曾这样评价章子怡对于中国电影和国际影坛的意义——她是中国给好莱坞的惊喜,她已经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文化牌。著名电视评论员杨锦麟先生曾这样说:兰州拉面与日本拉面、麦当劳与葱油饼、可口可乐与中国茶相比,其实中国的东西一点也不比它们差,就是缺乏对外的宣传和包装。同样,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也是如此,我们既要传播孔子的思想,也需要有像姚明、章子怡这样代表着当下中国精神风貌的青年形象。
     “只要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的评价,一定是最宝贵的。”
     问:很多人都说,《夜宴》是你演技发挥最淋漓尽致的一部电影,你怎么看这样的评价?
     答:其实每部戏都是我的极至,我都很珍惜它们创作的过程,而且每部戏都有不同的启发和感触。《夜宴》这个角色是让你不太敢碰的角色,也就是说难度比较大,但这也正是这个人物的魅力所在。所以虽然开始的过程很艰难,驾驭角色难度也大,但突破这一点之后,就抓住了这个人物的灵魂,演起来就游刃有余了。无论演技还是其他方面,这个角色于我都是一个很好的揣摩机会,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完全释放的空间,这个舞台仿佛是为我设计的。演员很难真正碰到一个对演技有挑战的角色,在这一点上,我是幸运的。这也是《夜宴》对我的意义所在。
     问:你怎么评价自己的表现,是不是更苛求一点?
     答:我在创作每一个人物的时候都是一丝不苟的,这种苛求是没有人看得到的,它只存在于我与角色之间。我愿意听观众的观后感,只要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的公正评价,一定是最宝贵的。
     问:你是否有接受各种不同声音的心理准备?
     答:当然。我们可以参与和控制的只是创作的那一个环节,不管是导演、编剧、还是制片人,都要面对电影公映后的不同的声音,演员也是如此。
     问:看过影片的人说,最后一场戏你的表演很有感染力。
     答:像这样大段的独白戏我从来没演过,至少在电影中是很少有的,这种分量的戏是对演技的绝对考验。
     问:《夜宴》是一部悲剧色彩很浓的电影,你一直觉得悲剧是最有震撼力的,据说这也是此戏打动你的一个因素?
     答:任何一部电影不管是正剧还是悲剧,关键是故事能不能打动人。故事好,再加上一个强而有力的创作班子,有可能成为一部好看的电影。我个人喜欢看这种文艺性比较强的片子,碰到这么大的悲剧情结,复杂性又这么强的电影,感觉特别满足。
     问:《夜宴》的演员阵容很强大,在表演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那种“高手过招”的快感了吗?
     答:演员的表演是需要互动的。有很多场戏我都印象很深,和葛优最后那场,当他发现是我在酒杯里下的毒时,两个人的情绪都很复杂,是很感人的一场戏,我们俩都落泪了。其实感人的戏并不是靠那几滴泪水,关键是泪水背后的内容是否打动人。好演员是用心交流的。
     “如果我的影响力可以演变成一种生产力的话,这种快乐就变得更有意义”
     问:有评论说《夜宴》是冯小刚走入国际的一部电影,而章子怡正是《夜宴》走入国际的“代言人”。
     答:这个帽子似乎有点大。说老实话,中国电影在欧美市场的需求是挺大的,而中国电影走入世界这道门刚刚被为数不多的导演打开,张艺谋、李安他们是功臣。目前,中国电影有了这个机会,问题是有没有能力把握这个机会,我们不能只是指望这两个人。热爱中国电影的人都希望能看到更多走向国际的导演和演员,更重要的是好的作品,这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电影的关注,《夜宴》如果有机会能够延续这条路,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电影,我们都很欣慰。我很愿意做这件事。
     问:你的欣慰不仅仅来自《夜宴》走入国际,而是由此让中国电影被关注?
     答:对,我觉得中国的媒体应该多支持自己的电影产业。韩国电影如果没有韩国媒体的支持,他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远远达不到现在的程度,他们这种全民总动员,像个运动队一样,体现出的整体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电影也是个团队,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理解。
     问:我们注意到了你正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和号召力在为中国电影尽力,戛纳电影节期间,你就在不遗余力地推介冯小刚和《夜宴》。
     答: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我想让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还有这样一位导演,他在做什么。我们的电影能被更多人认识,能让不同肤色的人都产生共鸣,不是一件好事吗?
     问:这方面你个人的影响力不可低估,冯小刚可以以此在步入国际之路上走些捷径或者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可观的票房。
     答:其实这不光是我个人的影响力,更多的是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果我的影响力可以演变成一种生产力,能给中国电影带去便利和效益的话,这种快乐就变得更有意义了。
     “多会一种语言,就多一种交流,视野会更宽阔”
     问:今年五月份,你参加了华盛顿的中国电影节,它跟你以往参加的其他电影节,心情上有什么不同?
     答:这个中国电影节是胡主席访美期间的一项活动。电影局的领导、胡安导演、陆川和我,参加了这次电影节。我感受最深的是,虽然大家才相处了几天,但是你可以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因为我们是带着同一个任务来的,就是为中国电影做宣传,让华盛顿的媒体多报道中国的电影。我们都不是代表个人,大家很团结,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很激动,这种气氛让所有人都感受到这是一个中国电影代表团。
     问:电影节上,你、陆川都用纯熟的英文回答记者提问,让国外的媒体对中国电影人的“国际化”刮目相看。
     答:如果我们自己人也能这样想,就太好了。说到这,让我想起一件事,现场气氛很轻松,当有人问到我中外导演的区别时,我就用了几句玩笑话来形容它。没想到,竟然被国内记者翻译成“李安导演很自私”。第二天,连电影局的领导看过不实报道后都很气愤,因为他当时在场,知道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那你当时为什么不给予澄清?)这种被杜撰的事情在我身上发生得太多了。我不能每件事情都站出来说吧,要不是我们聊到这儿,我也不会提这事。
     问:说到英文,你受益最多的是什么?
     答:多会一种语言,就多一种交流,视野会更宽阔。
     我很热爱中国电影,这是我的事业,希望它越来越好。虽然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些事情。
     “其实国外观众对中国很多题材都感兴趣”
     问: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你作为评委有机会看了很多电影,是不是也对世界电影和中国电影的现状做过比较?
     答:是的,我可以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导演带来的不同电影的理念,尽管这个过程并不轻松。我也做过一些比较,我觉得我们有我们的特殊性,有时一部电影承载的内容和适应的面太多,可能会影响到艺术创作。
     问:现在中国电影走入国际的大多是武侠片,你觉得国外观众除了对武侠,还对我们的哪些题材有兴趣?
     答:其实国外观众对中国很多题材都是感兴趣的。武侠片种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任何一个国家是无法复制的,不同的导演去尝试这个“中国的特色”,也是挺有意思的。当然拍电影也要考虑市场的因素,电影也要看利润,如果不卖钱,恶性循环会影响整个电影市场。
     问:当你在各种国际电影节和时尚活动中亮相,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答:我觉得是一种尊重。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多年来作品的肯定,也是对中国电影人的一种尊重。
     问:《夜宴》之后你一直没有接拍新戏,在忙些什么?
     答:我希望拍好电影,一直在寻找有挑战和难度的角色,这个过程是需要耐心的。现在我对制片比较感兴趣,想多了解些东西,对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都想多看多学些东西。
     问:曾经的“四小花旦”现在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也都在不同方面有所成就。你关注别人的进步吗?
     答:我从来没有和任何人比过,我觉得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路途,大家都在不断进步、成长。生活中我们几个人有机会都会在一起聊一聊,相互也会鼓励。令人高兴的是大家都在不断地努力。
    原载:《文汇报》2006年9月1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