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与时代共鸣的真实寓言——《军营文化天地》编辑部《士兵突击》座谈会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梁粱、方莉 参加讨论
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热播以来,引起了军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其反响的热烈程度是近年来少有的,以至成为一个文化热点话题。这种现象说明,真正优秀的作品是不会被观众忽视的。那么,这部作品在哪些地方取得了成功?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它的成功对于军事题材文艺作品如何反映当代军人的生活,如何同观众、读者一道共同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军队有什么启示意义?围绕这些问题,《军营文化天地》编辑部邀请部分军事研究专家、军事影视专家、军队媒体人、军队文化管理部门的组织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高强度刺激的精神元素
    当今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处于多元状态,在巨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的“钝化”和软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呼唤那些能够使精神强健、澄明的作品。《士兵突击》正是在这个层面上给人以刺激、震撼。与会者共同认为,《士兵突击》之所以受到观众的追捧,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教授边国立说,军事题材电视剧到了《士兵突击》,大幅度改变了原来的面貌,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它以更加娴熟的综合面貌面世,有着高强度刺激的精神元素,充满了阳刚之气。军队是一个武装集团,反映它的生活有强烈的标杆意义,到今天仍然是社会精神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我们不能丢掉这个高度。生活的多样化不等于价值混乱,也不可能搞价值平分。一个民族不能丢弃她最根基的东西,一个民族恒久的东西是不变的,她永远流传的价值也是不会变的。从这个层面上看,许三多的成长很有时代意义。它朴实地传递出来的是具有普遍意义、耐人寻味的生活理念。
    《军营文化天地》原主编刘林说,这个戏实际上有很重的寓言味道。社会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许三多这个形象,用最简单的四个字来概括,就是“傻子无敌”。最单纯的东西能够战胜最复杂的东西,这是了不起的,给这个社会提供了价值参照系。在社会转型的情况下,看了这样的作品,能不能对你现在这种心乱如麻的状态多少有一个调整,或者是哪怕有一小点澄清的作用?《士兵突击》的真挚性是不可怀疑的,它针对的完全是我们此时此刻的社会现实。这个戏在体现阳刚之气上做到了极致,把男子汉的情感能够展现到这种地步,不光对部队,对中国当代社会整个文化氛围,都是很难得的影响。
    《军营文化天地》原主编梁粱结合自己从军30多年并在基层带过兵的经历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这部戏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把传统和现代打通了,它所张扬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军队的铁血精神、奉献精神和战友情,都是与我们的传统一脉相承的。它挖掘得比较深,展现得比较深。作者的创作是基于对军队、军人的深刻理解,所以我们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军营文化天地》副主编余戈说,一般的军事题材作品所传达的是军营内的自说自话,老百姓可以有兴趣,也可以觉得你这个是类型化的东西,但是这个剧实现了整个社会共享,与当下的时代共鸣。它引发的话题已经让地方的很多不在军营甚至对军营生活还相对陌生的人能够在同一语境下交流。
    《军营文化天地》副主编姜念光认为,《士兵突击》给人带来的最强烈冲击,事实上是它纯粹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人们对文化生活中的虚假和恶俗倾向产生疲劳和厌倦的时候,这种对理想、对精神价值理直气壮的张扬,令人激动,而它在表达上又非常真实、感人。对观众来说,它就成了一种对照和追寻,似乎能找回心中已经遥远、应当百般珍惜的东西。
    新华社摄影部记者章开元从观众的角度谈了他的感受。他说,一部好的电视作品,它应该能够打动人。如果这个电视剧只能打动一个军人只成功了一部分,如果能打动一个军事爱好者就成功了。
    当代军人世界的真实再现
    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表现了生活的真实。与会者围绕这个问题,从军营生活的展开与挖掘、人物塑造的丰厚与多样、军人精神世界的重铸与锻打等多方面展开了探讨。
    余戈认为,该剧把艺术作品再现和表现、还原和超越生活,诠释得非常到位。再现和还原就是让人感受到“原生态”,同时,作品又给现实的生活注入了一种理想,一种激情,它不仅表现生活,而且超越生活,催人振奋,令人鼓舞,给人希望。
    国防大学教授李钢林说,我觉得这样一部男人的童话,是男人初始生活的童话。这个过程是多彩多样的。导演是用许三多的眼光在看这个世界的。许三多恪守着一个男人原始状态的东西,他没有被社会“格式化”。一个初始的生命,这是人的本性:我要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别人对我好,我就对他好,很原始的逻辑。细节来源于生活,很准确地反映了战士的状态。它完全是男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很多情节催人泪下,引起了共鸣。我们怎样才能把军旅文化资源变成社会通用的资源?我觉得这个片子已经回答了。作为一个男人,许三多保留、坚守了生命意义的理念,他内心的冲突实现展现了一个比较大的人文心理冲突。
    这个戏为什么能够让人不断看下去?那是因为观众关心主人公的命运。人生每一步都在告诉你,你可以选择坚持,也可以选择放弃。由此而产生的内心冲突,只要手法用得得当,是能够惊心动魄的,能够感人的。还有就是语境的真实,语境和语言有很大的区别。该剧的语境是战士的语境、是军人的语境,这是不入其内不易准确把握的语境。语境的真实也是一种真实。
    《世界军事》杂志编辑金昊说,《士兵突击》吸引我们的就是特别的真实。该剧的主角许三多起点很低,这么一个人能够成功,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很多东西。剧里的配角演得特别成功,这也是该剧成功的一个因素。剧中的语言很精彩,完全可以当警句来读。
    空军政治部宣传部干事王凯说,该剧最大的亮点就是对连队生活的刻画非常真实,极具生活气息的细节感动。通过这些很小的细节来表达官兵之间、战友之间,还有个人和连队集体之间的关系,都是表达得最成功的东西。《士兵突击》展现的是阳刚的美感,是这种光荣感和集体荣誉感,是人的比较伟大的情感和情绪。一部戏如果能够打动你,触动你内心真实的东西,它就成功了一半。该剧恰恰把这种感觉表达得很温暖、很动人、很阳光,也很青春。叫它励志剧也好,叫军旅戏也罢,我觉得更多的还是情感戏,是男人与男人之间、军人与军人之间、军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它能把情感表达得这么充分,这么打动人,这是它最大的成功之处。
    刘林说,该剧一个很大的贡献是写出了一个真正的班长。都说“班长是军中之母”,剧中的班长是前后延伸的,三个班长的形象前有头后有尾,这是很难得的。
    梁粱说,作品阐释了我们中国军队的价值是什么,它的文化是什么,这个文化包括它的架构、它的冲突,而且冲突并不是人为设计的。这里最大的冲突是人的灵魂的冲突。面对牺牲、面对孤独,不是和敌人斗,是和自己斗。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他们灵魂的搏斗是共同的。这样就有一种震撼力量。我抛弃什么?我选择什么?我要什么?我追求的中心目的是什么?我们现在在什么位置?我们到哪里去?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跃升到了哲学层次,从一般的娱乐层面进入,让人又有回味和咀嚼的可能,具有非常大的空间,把生活提升了。
    谈到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时,大家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之树常青,只有真正沉下去,才能敏锐地理解生活的本质意义,才能敏锐地捕捉到那些鲜活的细节,才能使作品真正打动人。
    姜念光说,对军人生活表现的真实,来自创作者对军人的深刻理解,也来自对当代中国军人的深刻理解。军人是男人最为崇尚的职业,它的关键词就是忠诚、荣誉、勇敢、使命、牺牲,它能让一个普通男人成为一个伟大的士兵,能让一个最卑微的人成为英雄。该剧对这种心志、气节表达得相当充分。在表达过程中,它超脱了职业选择和个人生活的层面,避开了职务升迁、家长里短等等日常的物质的内容,而以一种理想高唱的姿态,将当代中国军人的生存与精神表现得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余戈说,该剧令人非常信服地感到了深入生活的重要,它创造了深入的一种深度模式。为了拍好戏,整个剧组拉到北京军区某部,所有人和部队融为一体,每人根据自己的角色选一个模特,天天跟他生活在一起,学他的一切,感受他的一切。主演王宝强单独在连队里一直待了三个月,都没有暴露真实身份。
    多样观赏元素的审美共享
    一部作品能否得到认可,除了它所传达出的生活真实程度和所挖掘的思想深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艺术表现力。与会者对《士兵突击》采用的艺术手段和它的观赏价值也做了较深入的探讨。
    《中国军工报》编辑王新国从当代受众心理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士兵突击》每一集都有矛盾冲突,符合大众口味。从艺术性上讲,《士兵突击》在剧作上是成功的,它完整地反映了许三多这个年轻人成为好兵成长的历程,而且表演真实,使得人物个性鲜明,每个人都立了起来。
    边国立则具体分析了该剧的几个重要元素,认为《士兵突击》能够抓住观众包括年轻观众。从观赏性上看,它有真枪实弹的元素,有活脱脱的青春元素,有令人忍俊不禁的谐趣元素,符合军营生活的特点。班长和士兵、军官与士兵、军官与军官之间的人物对场戏都很出色,人物个性鲜明。这就构成了饱满的观赏元素。各种叙事方式的交错,各种各样的观赏元素促进了审美共享。再就是军人情感的凝聚和张扬。一个电视剧如果缺少情感的力量,观点再好,动作再漂亮,武器再新鲜,也是很难抓住观众的。该剧火辣辣的硬汉情感表现,透露出了军人生活的本质。
    李钢林对作品的镜头运用有独到的感受。他说,有些镜头拍得很美,比如说在草原上走的状态、跑的状态,配的音乐是华尔兹,那是年轻的生命在跳舞。
    梁粱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剧作的现代气息。该剧可以看作是一部青春童话。为什么年轻人到了部队以后有那种激情?首先军队生活本身就符合男孩子的心情。青春在于发出光和热,在于生命本能的发挥,在军队打打闹闹也是一种发挥。许三多这个人物是有点寓言味道的,剧作者对他的定位是很有意思的,可以放大来看,不仅仅对军人,对所有人都有参照价值。正因为有这样的价值,才能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修养的人共同欣赏。
    原载:《文艺报》2007-11-2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