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让兵团精神传承下去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征顺 参加讨论
电视剧《戈壁母亲》非常真实、非常感人、非常亲切、非常催人奋进。剧中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很多细节描写以及胡杨林、地窝子、戈壁滩等新疆所特有的景物真实地再现了建国初期发生在兵团可歌可泣的事迹。女主角刘月季是生活在那个火红岁月的老一辈军垦人及其家属的缩影,时至今日,在我们周边团场也不乏像刘月季这样的“戈壁母亲”。对于一名在兵团生活了近四年的学生而言,我感到非常亲切,电视剧中的一幕幕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故事就像是发生在昨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故事已经不止一次地让我感动。曾记得,2004年我在高考作文中就写到:“西部的母亲正熬红了双眼等待着远方的天使,除了满腔的热忱以外,我和西部一样贫穷……”,按当时的分数,我完全可以在内陆上一所大学,但当我得知石河子大学是兵团的一所大学时,我便不顾亲人们的反对来到了新疆。
    来到新疆后,我对兵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明白了兵团是个伟大的集体,是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集体,兵团精神进一步感染了我和像我一样从内陆来疆的大学生。我们为能学习在兵团、奉献在兵团而感到自豪。
    众所周知,石河子大学是全国惟一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这也正象征了像电视剧女主角刘月季那样的兵团人宽阔的胸怀,张开双臂迎接五湖四海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一直是我们石河子大学的办学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兵团精神”已经成为我们石河子大学所有学生的“魂”,而且也是兵团大学生的“魂”,也完全应该成为所有当代青年的“魂”。因为她往往会在我们徘徊不前、消沉颓废时让我们找到人性的光辉,重新给我们以奋进的动力。受到这种兵团精神的鼓舞,多少年来,一批批石大毕业生扎根边陲、奉献西部,履行着“文化戍边”的义务。并且他们大多数扎根在了南疆四地州以及北疆比较偏远的地区。曾记得有位师姐,从内陆考到新疆,毕业后去了遥远的喀什地区一个小县城当了幼儿教师,当人们不解地问她当一名幼儿教师干嘛要来这么远的地方时,她说:“自我实现是每个人所追求的最高人生价值,我能像老一辈军垦人那样在兵团建功立业,也就是我的最高追求。”2007年,仅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内陆生源中留疆就业的学生就占到了内陆生源总数的75%。他们正像老一辈军垦人那样,在兵团这块热土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电视剧中反映的兵团精神使我们边疆学生备受鼓舞、心怀感动的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一种责任和使命。我们师范生刚刚从遥远的阿勒泰实习支教回来不久,我们发现居于祖国最西北部的新疆,其基础教育与内陆还有着一定差距。我怎么也忘不了阿勒泰布尔津小朋友唱的“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屋后,界河边上种庄稼,国境线上牧羊牛”,忘不了边远团场孩子们那明亮的双眸,那一双双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外面大千世界的好奇。我学的是教育学专业,今年读大四,面临着就业。我理应在兵团精神的感召下,立足专业、苦练基本功,扎根边疆,服务兵团,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天山脚下,农牧团场,奉献青春,大有可为!
    我真诚地希望“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能在新时代给更多的人以灵魂的洗礼,能成为更多青少年的“魂”。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使这火红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而努力。
    (作者系新疆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专业学生)
    原载:《文艺报》2007-12-1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