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0日,苏州高校放假的第一天,大二学生小李直奔苏州科文中心,观看《集结号》。一个月前,由冯小刚执导的《集结号》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虽然当天并非假日,但是全国各地的影院上座率却十分可观,首日票房就达到了1500万。随着影片口碑的传递,越来越多的人涌向电影院一睹冯小刚的转型之作,《集结号》票 房因此轻松突破2亿元。 在《集结号》放映期间,由于恰逢元旦,出现了大量年轻观众带父母看《集结号》过节的情景。而作为票房保障的中坚力量,年轻观众对于《集结号》的热捧无疑是其票房一路飘红的重要原因。从《亮剑》到《士兵突击》再到《集结号》,严肃题材的主旋律影视剧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主旋律”同年轻人这一群体产生了同频共振。 “主旋律”和年轻人的“共振” 2007年的最后一天,一年一度的清华大学新年电影晚会在清华大礼堂举行,《我的1919》、《鸡犬不宁》、《天堂口》和《集结号》轮番上阵。据清华大学团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年电影晚会至今已经举办了五届,在全校师生中反响热烈,已经成为清华学子迎接新年的仪式之一。而从现场情况来看,《集结号》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影片,甚至在前期订票过程中,由于订票人数过多而一度造成订票系统瘫痪。 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影院观看《集结号》——这部不同于以往的贺岁片。“真实、感人,让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人对战争的残酷和战争中的真实人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刚看完《集结号》的小陈对记者说,“电影刚开始,有几个年轻人还在小声说话,但很快思想就进入了电影情节中。” 而在《集结号》票房大奏凯歌的同时,一群喜爱冯小刚作品的“80后”草根网友根据《集结号》曝光的故事梗概及花絮内容改编的网络版《集结号》,也在网络上迅速蹿红。他们自发筹集了3万元制作经费,其中80H的内容为网友实景拍摄而成,从正面的角度阐述了《集结号》中关于牺牲的人性情怀。 同样是军事题材的主旋律作品,《士兵突击》在2007年也着实火了一把,这部没有美女、没有爱情、没有明星的电视剧指挥着中国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在互联网上汇集了几十万“兵迷”。而从《士兵突击》的观众群体年龄分布来看,20至30岁的观众群最为庞大,职业分布十分广泛,“70后”和“80后”的“意外”追捧是《士兵突击》成功的一大原因。 无独有偶,一部反映革命青年爱情悲欢的电影《云水谣》,去年,在苏州举行的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成了最大赢家,共获8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录音三个奖项。这部宏扬“主旋律”的影片,讲述了台湾青年陈秋水告别爱人来到大陆,先后奔赴朝鲜战场和西藏,最后殉难于雪山的故事。两个相爱的人被无情的现实分隔两岸。这段终生不渝的爱情赚取了无数青年观众的眼泪,获得了4000多万元的票房。 “我们需要这样的主旋律作品,主旋律作品的发展也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网友百合仙子的话道出了中国主旋律电影悄然“转身”的原因。 真实,所以认同 “从《集结号》的宣传片中看到精彩激烈的战争场面,这是吸引我进影院看这部电影的原因。”苏州大学学生刘成对记者坦言,而和他持同样想法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 “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令人眩目的爆炸场景,这些有着明显美国大片特色的元素,是让年轻人走进影院的直接原因。”曾是军旅作家的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侯大康告诉记者,“而电影的真实感则是此片如此受年轻人喜欢的主要原因。” 在《集结号》中,战争第一次被具体到了一个个性格真实的“士兵”身上,这里有曾被吓得尿了裤子的文弱的王金存,有冲锋前仍不忘往嘴里塞大饼的贪吃的焦大棚,还有时常骂咧咧流露出一副“兵油子”习气的谷子地,这跟以往主旋律影片中主角“高大全”的形象有着天壤之别。“通过赋于人物缺点的方式让他们更接近于真实生活,这才能引起年轻人的认同。”侯大康表示。 “无论是《亮剑》中一身匪气的李云龙,《士兵突击》中傻乎乎的许三多,还是《集结号》中‘一根筋’的谷子地,这些真实而又有点另类的人物都和年轻人求新、叛逆的性格相符合。”苏州科技学院团委书记李萍对记者说,“尤其是对大学生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感性思维高度发达的群体来说,很赞同这样的人物刻画。” “战争生活、军队生活展现出来的新鲜感、神秘感,以及谷子地、许三多等人和他们完全不同的生活,对于年轻观众有着不可抵抗的吸引力。”侯大康对记者说,“同时在选秀节目、娱乐片、爱情片泛滥的情况下,这一类阳刚气十足的影视作品的出现,唤醒了年轻人身上所缺乏的一些刚性的东西。” “许三多的‘抛弃但不放弃’和谷子地的穷尽一生为战友正名,这些都在表现个体积极寻求方式表达自身主观意愿,最终自身的操守得到了坚持,这符合现在年轻人追求个性解放的想法,也契合了他们对理想执著追求的认同。”长期从事学生工作让李萍对年轻人的想法有很深的了解。 期待更多“让人思考”的 主旋律作品 “不仅仅是年轻人,其实各个社会群体都需要流淌主流价值观的文学作品。电影是容易流行的载体,而主旋律电影的流行重在思想张力。我们应该承认主旋律电影是有时代烙印的,但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流行开来的主旋律作品一定是‘让人思考’而非‘替人思考’的。”侯大康告诉记者,“历史和现实都是产生‘主旋律’的‘沃土’。从上述流行的主旋律影视剧不难发现,‘主旋律’不能被‘格式化’,而要艺术化地再现历史或现实,首要的环节是处理好人物,除去‘脸谱化’,无论是‘小人物’还是‘大英雄’,都能在真实的再现中拨动受众的心弦。” 分管学生工作的苏州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浦育忠告诉记者,在网络化时代,年轻人表达更加外向,而要让作品触动年轻人的心灵,就必须正视年轻人的表达方式。正在回归青年人群体的主旋律题材作品,开始懂得用思辨的方法还原历史、描述现实,用一个更加细腻的、人性的视角去对接“80后”正在形成的主流价值观。 浦育忠认为,无论是在影院还是在课堂,主旋律作品客观上发挥着教育的功能,没有人排斥被教育被感动,但人们更渴望平等的教育和真实的感动,校园里的年轻人更是这样。当大学生手挽手走入电影院观看“集结号”时,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校园主旋律教育的反思。“看一场生动真实的电影,比单纯的课堂说教有效果得多。”李萍告诉记者,他们准备把《集结号》放到学校的网上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同时在论坛上建立相应的讨论版,引导学生对《集结号》进行讨论。 李萍说:“《集结号》等作品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青年人思想教育过程中多一些互动性、平视化的教育,用贴近年轻人生活和想法的事例和主题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同时多利用网络、影视作品等现代化的手段,作为课堂理论教育的有益补充。” 2008年,我们期待更多“让人思考”的主旋律作品问世,期待更多人在不同主旋律作品中分享到“真善美”。 原载:《光明日报》2008-01-2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