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一场女体的盛筵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宋倩茹 参加讨论
还有哪一部电影像《色戒》这样让国内普通观众和文化评论人展开甚嚣尘上的追逐呢?如果我们仔细玩味一下有关电影的几个关键词,就不难看出,这场文化喧嚣的各个现象背后还存在着种种有趣的关联。
    女性·身体-电影分级制
    
  电影分级制早已不是电影界的新鲜话题,但是《色戒》却让这个名词不再仅仅局限在专业争论的范围之内,电影分级制俨然成为一个大众热切参与的热门话题了。
    究其原因,其实就在已经被媒体宣传的拂拂扬扬的那三场“汤唯三点正面全裸,梁朝伟露到极点”的床戏。没有电影分级制,无疑意味着国内观众注定绝缘于这三个片断中的大部分镜头,其实也就绝缘于传说镜头中被最大程度暴露的女人的身体,以及女人身体与男人身体的纠缠;而相反,港台地区的观众恰恰是因为有了电影分级制,使得近在咫尺的他们得以观赏到原作全貌。
    从这个角度看,《色戒》,完成了中国观众同这一电影制度的第一次正面的触碰。观众在乎的不是这一制度对于国产电影以及电影市场未来发展的影响,在乎的是他们可以自由地欣赏裸露的身体的权利。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电影分级制在这里未尝不是在无意之中同观众达成了一次小小的“窥视”合谋:一方面,电影分级制的缺席看似没有满足观众窥探裸露身体的欲望,但是另一方面,这一制度的缺席,恰恰又在暗中刺激了观众的亲眼目睹影片的观赏欲,尽管他们坐进电影院的时候,完全知晓他们其实已经被剥夺了的窥视全部的权利。
    其实,越是有禁忌,就越是有快感。对于电影《色戒》的大陆阅读也就会变成一个持续的过程。人们不仅看影院中的《色戒》,也会去四处搜寻传说中的不同版本的《色戒》。一方面,观众因为特定的原因失去了观看一个“女体”的机会,另一方面,它却创造了更大的观看这个“女体”的兴趣和热情。
    性别的政治-郑苹如事件
    
在影像中呈现政治和历史,却从来没有缺乏过女人。只不过,这些作品里面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意义显明的:要么母性,要么荡妇。相比,王佳芝则暧昧了许多,因其暧昧所以观众可以琢磨这个形象背后的丰富意味;而更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个暧昧人物居然还有着历史原型。
    发生在汪伪政府时代的“郑苹如事件”,这个本来已被尘封于文献一角中的人物和事件因此被媒体拣选出来,并以各种媒介专题的形式,追溯、放大、重写。而那些被媒体们有意无意渲染出来的种种细节:波谲多变的历史风云、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汉奸、美人计、中统特务的暗杀活动……,看似猎奇的挖掘,其实无一不是在迎合着现实大众的阅读需求,因为由这些细节堆砌出来的那样一种传奇的生活样态无疑会给生活在苍白浮躁时代中的我们带来某种小小的悸动和别样的惊异,自然就会有咋舌的反应,当然也会凭添许多茶余饭后的话题作料。
    不妨说,《色戒》采用了可以激发人们的传奇想象的种种资源,并在这个资源的基础上,讲述政治谋略里面情感纠葛的波澜起伏。这给中国的历史平添了几分悲凉的韵律和浪漫的韵调,也算是一种把世俗人的想象投射到神秘高层政治领域中去的方法吧?
    女性·作家-张爱玲
    最近几年的时间,几乎所有被关注的影视作品都从来没有缺少过图书界的如影随形,这一次当然不能例外。电影上映前后,张爱玲原著短篇小说《色,戒》被不同出版商以不同名义编辑重组出版,伴随着电影的热映、评论的狂潮,图书销售量自然也在不断地攀升。这样,电影、图书、媒体、大众,各据其位,并肩作战,共同促成了新一轮的对张爱玲及其作品的追逐性阅读和评论。
    女作家从来不缺乏作品外被品读的可能性,更何况张爱玲这样一位本来就有着传奇一生的天才女作家。但是这一次大众重读的狂潮与之前的屡次重读似乎有了小小的不同,而这个不同的产生就在于作者原作及情爱人生恰好与电影互为文本。于是,在相互为参照的两种阅读中,围绕着“张爱玲是否是为自己开脱”、 “张爱玲是否比李安更灰暗和绝望” 、“王佳芝是否真的爱上老易”、“电影是否在美化汉奸”等等问题,评论界与观众争先恐后地发表着各自的观感。
    与其说这是一次电影的播放,毋宁说这是一次以影像为核心的大众杂语的狂欢。不仅看得热闹,还要唾沫四溅、话语杂讲,呈现一片乱云飞渡的群众热潮。我们在发现、考据、论证、推理,也在感叹、反讽、赞美或者哭泣,甚至于也会拍案而起借题发挥……总而言之,我们把太多的意义都赋予了这部小小的《色戒》。
    张爱玲在小说《色,戒》中完成了她对情感与人性决绝冰冷的解释,李安在电影《色戒》里完成了他对女性与情欲温情脉脉的表达,他们都是严肃的。看上去,他们严肃的创作带来了一场热热闹闹的文化渲泄,似乎是为喧嚣浮靡闹世中的人们提供了一次静观和思考自己的机会,但是其实通过对以上关键词进行的解读,我们不难看出,这场喧哗的文化盛筵,围绕着对女人的各种玩味,不过是又一次的大众对文化进行的集体消费行为,只不过,这次因为有了张爱玲和李安,盛筵比以往高级了一点而已。
    原载:《学术中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