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奥运电影来了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高小立 参加讨论
今年5月5日,国家广电总局、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通知,确定了包括《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买买提的2008 》《破冰》等5部电影作为奥运重点影片推荐,这5部影片都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质量,在审查和先期放映过程中获得了各方面的普遍好评,一致认为这批影片对迎接奥运会、弘扬奥运精神、展示国家面貌、凝聚奥运共识、振奋民族意志、营建和谐气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随着奥运的临近,这批奥运题材影片正在陆续公映。
    悲壮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76年前,一个中国人单刀赴洛杉矶参加奥运会的故事悲壮而凄凉;76年后,13亿人的奥运会正翘首以待。由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等联合摄制的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正是讲述了短跑名将刘长春76年前如何历尽千难万险,第一次代表中国站在世界奥林匹克舞台上的故事。影片传递了坚持不懈、无私奉献、顽强进取的奥林匹克精神,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该剧编剧王兴东20几年前听到这个故事时,就开始摩拳擦掌,2008北京奥运会的到来终于实现了他的这个梦想。
    电影的一切从剧本开始,剧本的一切是从生活开始。早在1984年中国第一次奥运夺金的时候,王兴东就听说了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刘长春是大连人,他曾经是玻璃厂的工人,由于跑得特快,被张学良办的东北大学破格录取,他的百米成绩10秒8,是当时的全国冠军。“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让刘长春代表满洲国出席美国洛杉矶奥运会,被他断然拒绝。为戳穿日本占领者的阴谋,表达中国人民企盼和平的愿望,他决定代表中国去参赛,张学良资助他8000银元,他坐船在海上漂了23天,只身去了美国。然而,他在一百米和二百米预赛中就被淘汰了,输得挺惨。
    王兴东说,这个悲壮的故事从此在我的脑海里盘旋,特别是北京申奥成功后,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的讲演中说起了这个故事,温总理的讲话更加坚定了我把这段故事演绎成一部电影的信心。刘长春在1983年去世,无法采访他本人了。可喜的是我在1980年的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七十辑中,找到了刘长春写的回忆录《我国首次正式参加奥运会始末》,30页的亲历回忆为电影创作提供了真实有力的支点。三年时间的琢磨,为了一个人,一部电影,一种精神,一种始终激励着我克服困境追求更高更强的意志完成了这部剧本。
    刘长春与世界强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承担了中华民族第一棒的起跑,拳拳之心跃然在竞争跑道上,成为一个民族的脊梁,凭一身热血,凭一腔忠诚,把中国人不甘落后的誓言大写在世界赛场上,其悲壮的结局,更发人沉思,引人怀想,参与比获胜更重要,编剧王兴东和导演侯咏都认为这是影片中最令人振奋的场面。
    一个人代表了一个民族,一部电影表达了这个民族的良心。对于民族的英雄豪杰,电影有责任在民族精神家园里为他们树起不朽的丰碑。
    幽默诙谐的《买买提的2008》
    坐落在祖国西部边陲天山脚下的天山电影制片厂的电影人,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拍摄完成了青春励志影片《买买提的2008》。影片讲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个小村落一群热爱足球的阳光少年,他们虽然远离北京,却怀着和全中国人民一样的奥运梦想,组建了一支有着“世界大牌球星”的“梦想队”,虽经历了种种失败但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影片是轻松活泼的儿童题材,人物表演幽默诙谐,他们把国际巨星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外号,如:马拉多纳、齐达内、罗纳尔多、马尔蒂尼,还有孙雯、刘翔等国内体育明星。而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来北京看奥运会。
    该片导演手法朴实,没有过多特技和夸张的表演,还原了当地居民的原生态生活,把最真实的故事展现给了观众。编剧张冰最早关注新疆孩子们踢足球的题材是2003年,他在谈到影片的创作初衷时说,我去喀什采访了一个少年足球队,当时,我被那十几个维吾尔族足球少年身上的足球天赋和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训练所打动。那些喜欢足球的孩子们并非拥有良好的师资和设施,也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前途。他们出身贫寒但十分享受足球的快乐,他们踢足球毫无功利性,就是简单的热爱。这种态度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只是当时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故事来体现他们的这种快乐精神,采访下来的东西也就暂时搁置了下来。一直到了2007年,奥运会的题材列入了天山厂的创作计划,那群阳光少年的身影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我把他们的快乐和人类理想中的奥运精神联想在一起的时候,《买买提的2008》就在头脑中呼之欲出了。
    编剧张冰说,这个电影的成功,得益于奥运会来到中国的机会,也得益于天山厂长期的题材规划以及天山厂抓住一个题材不轻易放过的这种踏实的工作作风,更感谢当年打动了我的那群足球少年。
    动人的《破冰》
    近年来,杨扬、王濛等一批短道速滑名将在世界冰坛上冉冉升起,完成了中国在冬季奥运会的“零的突破”。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奥运会冠军和冬奥会“零的突破”是怎么诞生的,以及在她们背后还有一位默默奉献的教练孟庆余。
    将于6月底进入全国各地院线上映的电影《破冰》,正是根据培养出我国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王濛等多名世界冠军、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著名短道速滑教练员孟庆余的模范事迹创作的。影片描写了基层体育教练赵红旗如何把一群被人称作“小煤球”的穷孩子拢在一起,通过艰苦甚至残酷的训练,最终打造成一支全国闻名的速滑新军,赵红旗本人一生无法实现的梦想,终于得以在众多的孩子身上实现了。
    电影《破冰》由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龙江电影制片厂、天津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在本月举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破冰》作为电影节特别首映影片向奥运献礼。据悉,第九届长春电影节组委会也将《破冰》作为电影节开幕影片拉开本届电影节序幕。在北京,6月28日开始举行的第四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也将在全市9家重点影院展映《破冰》等20部国产精品体育题材电影。《破冰》出品公司保利博纳近年来投资发行了不少“赚钱”的商业大片。但同时也着力打造国产“精品”文艺片和弘扬主旋律的影片,这正是保利博纳的选择。
    原载:《文艺报》2008-6-2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