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艺术人生》如何传播主流价值观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峥 参加讨论
作为电视文艺工作者,既肩负着社会重大的导向责任,又面临着电视界同行的激烈竞争,创新成为重中之重的考验与使命。
    如何强化创新愿望?从2000年到2008年,《艺术人生》的九年,见证了中国社会变化的九年。我们的观众从看电视产生情感共鸣,到现在很多人在新媒体上找到了更自我的表达方式,同时,观众的流失与新的要求对我们提出更多挑战,每一个创作人员始终都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时代变化以及技术创新对我们的巨大挑战。一是低俗化:期望即时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二是殿堂化,期望在雅文化中寻求暂时的绿洲。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是先驱者们的伟大理想,也是当代薪火相传的媒体人的责任,这也正是《艺术人生》团队九年来恪守的准则和规范。最强烈的创新愿望不是源自于收视率的压力,不是源自于节目形态压力,而是源自于创新责任和历史机遇。《艺术人生》的目标就是要成为“用文化引导娱乐”的旗舰阵地,要面对大众、影响大众、坚持立场。不媚俗,不媚上,走出对新时期主流价值独特的创新传播之道。
    如何创新?我们在《艺术人生》制作中,曾经遭遇瓶颈期:如何突破嘉宾枯竭的限制,如何反映转型期的中国,我们苦苦思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压力,曾经到了低谷。在策划会上,有人提出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的“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为此,我们从被动到主动,我们开始了新的实践。
    首先是文艺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创新。2008年央视文艺中心的四大主题晚会在抗冰雪、汶川地震和2008北京奥运会的国家大事中再次彰显了文艺的力量。这都促使在《艺术人生》传统节日的特别节目中实践文艺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创新。例如,在端午节和重阳节特别节目中,栏目邀请了文化大师、心理学家、社会学者以及文艺界人士共同畅谈“中国人的精神价值”,播出后反响强烈。在2007年军旅文化周的系列节目中,我们制作了一台8月1日晚上播出的名为《战旗为什么这样红》的节目,深入挖掘了成都军区的历程和军魂所在,将宏大叙事与文艺节目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08年教师节晚会,我们尝试将文艺节目和教师故事融为一体,开拓新的文艺手段,让人耳目一新,达到了感人的社会效果。
    其次是文艺资源的深入挖掘创新。中央电视台的文艺节目要发挥优势,保持领先,就是建立以先进文化为主导的节目系统和集群,分层次、有活力地传播先进文化,完成第一媒体的责任。《艺术人生》要获得创新,就必须在此有所突破和贡献。2000年到2003年,栏目的基本嘉宾是大众明星。2003年起,我们的创新就是逐层剖析主流价值的不同传播层次,开拓新的领域。
    一是开拓主导文化资源达到资源创新。对于国家重要人物、作品、事件、活动的宣传,要深入研究,个性表达。我们在这个领域中的创作口号是“公共话题,普遍情感,个性故事”。我们先后制作了《冰山上的来客》的再聚首,引起巨大轰动。后来又录制了《东方红》再聚首,有意识地梳理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主流文化的集体记忆。之后又制作了《红楼梦》再聚首,进一步开拓了这个资源的文艺节目。针对产生的新的社会关注热点,《艺术人生》制作了《理想2005》和《理想2006》,由主持人宣传媒体责任。
    二是开拓民族民间文化达到资源创新。第12届青歌赛创新了原生态这一品种比赛类属,为电视文化引入了一股清新风潮。谷建芬说民歌“可以医治我们浮躁的创伤”。“原生态”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和热门关键词,在百度等搜索网站,“原生态”相关词条就达793万。《艺术人生》录制了青歌赛获奖歌手,我的大学老师在录制现场看到来自遥远边疆的歌手,禁不住热泪盈眶,这本来只能在文献中找到的文化,通过电视文艺人的传播,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
    三是传播高雅文化达到资源创新。让艺术走近大众,让大众了解艺术是我们的职责。《艺术人生》在2007年用故事化方式讲述中国话剧百年九位大师往事,这期节目响彻着国家电视台的钟磬之声。
    四是引导大众文化达到资源创新。在年轻一代从电视媒体慢慢流失的情况下,我们要树立流行榜样,展示当下崛起中的大国国民的心态和情感,做到“主旋律好看,多样化健康”。《艺术人生》每年年底都制作年度文艺盘点《温暖》特别节目,邀请新闻中心主持人白岩松和社教中心主持人张越共同主持,对一年的文化个体记忆综述为集体记忆,以“是什么温暖了我们的心灵”作为题目,用“坚守”、“支持”、“奋斗”、“勇气”等主题以疏导人们的社会情感,以严守导向阵地。
    我们在2007年春节制作的《星光灿烂不夜天》,邀请两岸三地的年轻歌手和艺人同台贺岁,用娱乐产生欢笑和感动,在引导流行文化实践中,产生了不错的社会反响。 (作者系《艺术人生》栏目制片人) 
    原载:《文艺报》2008-11-2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