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念史》 丁罗男著 上海百家出版社出版 《电影观念史》是资深戏剧史论家丁罗男教授的一部新作,也是他多年潜心研究和沉思电影本体属性及相关历史发展的思想成果。 “电影观念”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概念,它既是历史的、文化的、工业和民族意识的汇聚,也是电影艺术在历史行程中阶段性和积淀性的文化追求含义。丁罗男以电影观念史作为电影文化和艺术研究的角度,在新世纪的当下,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正如他在该书导言中所写的:“如果不想把电影研究弄成纯粹的市场营销学的一个分支,或一般文化学的附庸的话,坚持电影的艺术本体性还是非常重要的。有鉴于此,该书虽然也部分地涉及电影的文化环境及在整个文化中的作用,但主要还是论述其艺术的本质特性。” 丁罗男指出,电影本性的认识和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性概念,艺术本性的确认是在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之中,“所以电影观念变化更新的‘过程’,是我们了解的重点,这就是‘观念史’涉及的内容”。所以,“‘史’和‘论’的结合,就是本书采用的研究框架和方法”。 从这一主旨出发,作者用详尽而充实的电影艺术作品史和理论史相结合的脉络,回顾了20世纪电影艺术发展的行程。对其中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观念定位及文化内涵,进行了作品、作者和思潮相互印证的论述,显示出作者考察详尽、梳理清晰的评史主见和理论功力。 20世纪前期,电影艺术作为一种新兴艺术媒介,处于初创、探索和成长时期,全球经济虽然处于上升阶段,文化思潮和流派亦活跃纷呈,但比起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世纪末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元化、多媒体、文化商品化畅行的当下,还是相对单纯。所以,在回溯和分析电影观念的前期演变及艺术流派潮起潮落的现象时,显得艺术分析突出,电影本体的研究和讨论可以尽情发挥。丁罗男在对默片时期、戏剧化电影时期以及纪实性电影时期的电影观念论述中,充分地显示了观点鲜明、史料详尽,特别是例证充分的理论特色,从而生动有据地论述了20世纪前期电影观念形成、发展与更替的历史过程。在论述默片时代向戏剧化电影时代转变,或是深入探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历史贡献和观念特色时,俯仰巨细,主次分明,梳理百家,褒贬犀利,反映出他长期关注电影艺术史论的丰厚积累,也显示出跨学科研究的特殊优势和慧眼独具。 作者在分析和总结电影观念的历史演变和相互交替中,对每一历史时期电影运动的观念特点和艺术主旨,做出了清晰而简练的归纳,显示了他想强调的20世纪电影艺术史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和“后一个阶段往往是对前一个阶段的观念的反拨和纠正,但这种拨正是……建立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观点。正是在这种归纳和整合的理论阐述中,凸现了该书作为观念史的理论价值和有别于其他电影理论著作的意义所在。 比如,对于20世纪30年代全球戏剧化电影三大流派的美学特征的归纳:美国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精巧”,苏联社会主义戏剧化电影“雄健”,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戏剧化电影“朴实”,精炼明确,予人以启迪和共鸣。又如,在分析和论述法国新浪潮和现代主义电影的观念特点和正负面影响中,作者也展现了研究电影观念历史的辩证立场和科学分析态度。在详尽而系统地讨论了现代主义电影的哲学根源、叙事特点和形式拓展的艺术贡献和负面影响之后,丁罗男指出现代主义电影和现代电影的异同和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足迹。现代主义电影的哲学主张和对世界现状的表达,尽管是我们不能完全赞同的,然而它们对60-70年代及其后年代电影观念的影响却不可否认,也不能抹杀。由此,作者在这一章的小结中归纳为“电影思维的现代性”。正是由于现代主义电影在生活流、意识的电影化,时间的特殊化的电影处理等方面的形式拓展,使现代电影的思维发生了观念性变化,影响了全球现代电影思维的走向,或者说人类电影思维几乎同时敏感到这些现代性的内容和对象,因而呈现出与传统电影观念不约而同的断裂和扬弃,进一步呈现出东方和西方的创作者们在现代电影思维上的共鸣和回响,使全球电影艺术迈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全面现代形态时期。 《电影观念史》既是一部视角独特的理论著作,同时,又是一部高等院校教学所用的专业教材。因此,它具有体例严整、布局合理、知识全面的特点。在论述各个历史时期电影观念之形成、高涨、衰退和更替时,作者都详尽整合各个历史时期电影作品和理论论述的文献资料和争论观点,旁征博引,又梳理成章,使电影研究者和高校文科专业学生从中得到完善的电影知识和观念历史指引。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03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