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批评与超越 ——从对新版《红楼梦》的接受谈起 从对新版《红楼梦》的接受谈起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安晓东 参加讨论
  让观众期待了四年之久,50集新版《红楼梦》甫一亮相便因其所呈现出的惊悚”风格,引来舆论的一片哗然,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很多观众评价到,李少红没有读懂原著,新版的电视剧被认为是庸俗化的理解。还有人说,新版《红楼梦》搭起了华美的外壳后,却给了大家一个糟糕的内核。那么这些评价是否客观呢?这让笔者想到了鲁迅先生曾对《红楼梦》的评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所以说,《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捉摸不透、并不定论的作品,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自然就有不同的解读。当下的社会氛围来说,公众开始用多元的目光来审视和认知《红楼梦》,不管是批评与称赞,都不是一件坏事。

  尧斯的接受理论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在其出现的历史时刻,对他的第一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满足、超越、失望或反驳,这种方法明显的提供了一个决定其审美价值的尺度。期待视野与作品间的距离,熟识的先在审美经验与新作品接受所需求的视野的变化之间的距离,决定着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旧版的《红楼梦》电视剧使读者、观众已经形成一种审美价值标准,大众期待后来的作品超过这现有作品的艺术水平,那么期待视野下新版《红楼梦》在哪些层面暗合和违反了观众的审美要求呢。
    

   从失望或者反驳的层面讲,观众指出了新版《红楼梦》的诸多不足。新版《红楼梦》播出后即招来不少骂声,绝大多数的观众,都对剧中人物定妆感到不安和荒唐,年轻演员普遍显得生涩、稚嫩、肤浅而难以驾驭,导致失去了真实感。玄幻布景,阴森的画外音,鬼魅的妆容发髻,唯美、空灵过多地被李少红大量运用在新版《红楼梦》中,极易令人联想到《大明宫词》阴风四散,鬼哭狼嚎般的幽怨,《红楼梦》在大家心目中是雍容尊贵,又是而纤细万分的,冷不丁咿咿啊啊增强了观众的负面感受。第二集中,一袭黑衣的秦可卿出场时妖气太重,人造的妖风夹杂着碎叶时不时裹进房门。在隐隐约约、时断时续的歌声中,宝玉梦入太虚幻境这一章节的叙述手法,颇似《聊斋》般鬼魅,无一不在提醒我们,这是在做戏,削弱了应有的真实感。《红楼梦》小说恰恰是以真取胜,真作假时假亦真,各种描述都极为自然,让人入戏。如果失去了了这真,那就真落入了曹公鄙夷的才子佳人类的传奇俗套。新版《红楼梦》的演员同样富有争议,主人公贾宝玉分别由三人演绎童年、少年和青年段,薛宝钗也是前后分大小,这样安排本意是好的,可以通过时间推移见证角色的成长与心智成熟,我们看到扮演同一角色不同年龄段的演员形象、气质差异甚大,导致在剧中衔接不太自然,小宝玉面容稚嫩、心思活跃而大宝玉性格沉稳直追北静王。
    

新版《红楼梦》的不足还在于沾染了媚俗情怀。从红楼选秀的一开始,就沾染了炒作和媚俗应时的恶习。薛蟠的龙阳之好、宝玉的初试云雨这些场景的增加,观众质疑这部号称要拍给85后观众看的《红楼梦》,是在玩情色还是色情?意淫、同性恋、娈童癖,贾宝玉、秦钟、薛蟠、柳湘莲几个男人之间的打情骂俏、调戏恋爱都被肆意展现。本来需要艺术加工的地方却视而不见,《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写道:“那个贾琏,只离了凤姐便要寻事,独寝了两夜,便十分难熬,便暂将小厮们内有清俊的选来出火。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新版电视剧中琏二爷找了一个清秀的小厮给他拔火罐,理解的偏差出入非常之大。黛玉的裸死争议更大,剧中黛玉死时没有穿衣服,露出光光的肩膀,镜头扫过那灰绿灰绿的指甲,灰蓝灰蓝的皮肤。然后扫过胸膛和大腿,膝盖,小腿。黛玉的裸尸,给人感觉更是惊悚而不是美。
    

批评的焦点还集中在在旁白处理上,新版《红楼梦》尽一切努力尊重原著,除了玄幻细节的极尽铺陈,演员台词、对白和无所不在的旁白基本原样照搬,所以很多人觉得它与今天的审美趣味大异其趣,不可避免地让人望而却步、心生隔膜,进而指出李少红的“尊重原著”仅仅浮于表皮。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我们知道,媒介文本不可能表达出受众期待的所有意义,而受众有可能以媒介文本没有预设的方式解读文本。对于对白的处理,我们可以换一种解读方式,大量的小说正文文字作为人物的对白、独白和旁白恰恰可以视为新版电视剧对原著精神的回归,孙逊在谈到新版的对白时这样说道:《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重视心理描写的,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精彩之笔,在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视觉形象时,往往总不如诉诸文字的心理描写来得细腻,真切。新版《红楼梦》在这方面做得尤其出色,诸如宝黛二人感情冲突时的内心描写,宝玉在平儿遭冤时的体贴和同情,都用了有关小说正文作旁白,深化了人物的情感表现,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说,新版《红楼梦》对原著的忠实程度较之于87版是一个超越,在影视作品呼唤回归经典的今天,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既然谈到了超越,我们看新版《红楼梦》超越的层面。前面讲,新版《红楼梦》更加忠实于文本,这里主要指120回本原著的改编原则,形成了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一大特色,更何况后40回确有不少精彩的篇章,诸如黛玉之死、众姐妹离散、贾府抄没、宝玉出走、雪地拜别,无论是情节的设计和描写,还是环境氛围的渲染,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新版电视剧确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在这些地方都有精彩的演绎和不俗的表现。
    

   新版《红楼梦》的整体艺术风格也有大胆的创新,可以用唯美两个字来概括,这也是李少红导演的一贯风格,唯美表现在昆曲美的加入,服装的昆曲化还有一缕昆曲女声缭绕在半空,长吁短叹。“唯美”还表现在画面和镜头的唯美,新版《红楼梦》把电视剧当电影拍,镜头技术上很下功夫,画面色彩格调讲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如贾政打宝玉、晴雯跌扇撕扇、海棠诗社、广雪亭对诗、尤三姐自刎、晴雯之死,黛玉葬花、宝玉恸哭,拍得有诗情画意,很好地传达了青春、爱情之美,以及这种美的终将被毁灭。还有表现一些大事件的画面,如元春省亲、贾府抄没两集,场面铺陈,气势恢宏,前者鲜花着锦之盛,后者寒风枯枝之败,前后映衬,形象地展现了皇家的威严和家族的兴衰,让人看后感慨系之。《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在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上,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中国古代现实生活宏伟壮丽的篇章。所以大家都在把《红楼梦》的人物、环境、氛围,理解为中国贵族生活的真实的体现,这就是接受《红楼梦》所承载的传统价值观,三百年来,无论是士大夫,知识分子,还是村妇老妪,市井走卒,从书本,到评书、民间戏曲,这个基本的主题并没有变。新版《红楼梦》从奢华、瑰丽的气质开始,荣宁两府的繁花着锦、烈火烹油都达到了极致的表现,秦可卿丧礼的场面更是轰轰烈烈,令人震撼“元妃省亲是新版《红楼梦》的重头戏之一,仅拍摄就花费了三天。人物服饰、头饰、拜见的规矩及府中的张灯结彩,均让人看到一个令人炫目的荣国府和大观园。在诸多生活细节上,新版《红楼梦》制作显得更为精心,道具也比较考究,家具、古董、摆设等物件,基本上都符合原著的描写,精美大气,让人眼前一亮。
    

总的说来,不管是褒还是贬都源于我们对这部小说的热爱。红学热或者说是国学热为《红楼梦》的重拍创造了最佳的群体心理期待与文化氛围。与87 版相比,将近三十年,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总体提高,“红学”的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是其他任何一部文学经典所不能相与比拟的。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全民解读经典的社会,《红楼梦》的小说与电视剧在解读中存在,任何一位读者、观众都可以对它发表出一番自己的不置准确与否的观点与看法,人人心中有个林黛玉”,这种全民参与诠释经典的现状,恐怕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种契机,当然更是一种挑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