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出王朝柱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目录,他已经从《长征》写到了《解放大西南》。如果沿着中国现代史回溯,也就是自国民党的几十万大军从江西瑞金一路围追堵截共产党到陕北,写到共产党以星星之火之势转败为胜,从中国大陆将国民党的八百万大军挤压到大西南,直至赶出大陆退守到台湾孤岛。从中国战争史看,真有点像楚汉相争中刘邦之于项羽;从艺术创作看,王朝柱的史学研究、历史观的把握和艺术功力的展现不能不令人扼腕称奇。 以少胜多,以“小米加步枪”的几万“穷棒子”部队能够打败全部美式装备的几百万大军,这绝不是几部兵书能解释得了的,可朝柱的系列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却具体而形象地给予了一一解答。如果说《长征》《延安颂》《解放》回答的是共产党掌握了历史大势,顺乎了历史潮流,得到了土地的人民选择了共产党、毛泽东的如神用兵……那么,《解放大西南》则从正反两面形象而残酷地告诉人们:人心背向才是决定战争胜负、决定历史选择的根本因素。 《解放大西南》的艺术特色之一也是它的看点之一就是揭秘性强,从中下层军官到高级军官到中央作战厅,都有众多鲜为人知的共产党情报人员打入国民党的高层且任高级官衔。这不光是为了满足喜看谍战片观众的胃口,而是历史真实的再现,更是人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负的有力佐证。纵观古今中外,从春秋时的西施到如今的俄国克格勃、英国的军情五处、美国的中央情报局,由间谍打入敌方的高层窃取情报本并不鲜见,可像这场国共最后的战役中有如此众多的中共情报人员,如郭汝瑰、龙泽汇、宋一痕等或打入国民党作战厅,或官至军长、兵团司令,或成为李宗仁的秘书,胡宗南、宋希濂的作战参谋等却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他们何以有这样的胆识智慧打入国民党的心脏?他们何以甘冒生命危险在虎穴狼巢中与国民党蒋介石斗智斗勇?他们何以在国民党的官场中享高官、拿厚禄还要为共产党的事业艰苦卓绝地奋斗不息?这一切都是为了打倒反动派解放全中国的崇高信仰,都是为了反蒋拥共的人心。 人心向背的第二个标志就是蒋介石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与滇系的龙云、卢汉,与川系的刘文辉、杨森、罗广文,与黔系的谷正伦、何绍周又打又拉又利用又排挤的角逐,和在这些角逐中蒋不断将他们推离自己的现象。毋庸讳言,自蒋介石开始,无论他们是开明者愚顽者,从本质说都属于旧军阀和从旧军阀衍绎出的旁支。军阀者,看风使舵、拥兵自重,人人都想当个草头王。蒋介石为了当成那个中华民国真正的独一无二的大总统,对这些军阀们从来都是表面拉拢,暗地里却处心积虑地将他们一个个吃掉。当刘邓贺大军重兵压来的时候,他本想迁都重庆或昆明,保存实力负隅顽抗。为此,他一面要他的嫡系保存实力,要那些地方军阀的兵马作为挡住共产党大军的炮灰,借以达到他实力不减又侵吞地方军阀经营多年视若安身立命的地盘;这自然触痛了军阀们的敏感神经,于是在中共大军压境的大西南,那些号称90万国民党军就在利用与反利用、蚕食与反蚕食中内斗内耗,根本无力也无心还击。蒋介石意识到这点后,不但不以真诚之心团结整合,合理对外(这自然不是各怀私心的军阀们能做得到的),反而以军阀之道刺地方军阀之心,逼其就范。剧中最典型也是最有戏剧性的当是蒋对杨森及其侄女杨汉秀的戏和蒋对罗广文和其胞弟罗广斌的戏。罗广斌、杨汉秀虽然都出自军阀豪门,却一样的是追随正义追随革命的热血青年,在大学校园里他们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牵制杨森和罗广文,蒋命毛人凤让被关渣滓洞的罗广斌只要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即可释放出狱;对杨汉秀,他们先放其回家,却命杨森亲自劝其在悔过书上签字即可既往不咎。可当杨森将为其写好的悔过书和飞往香港的机票递给杨汉秀时,汉秀却不假思考地就将它们撕个粉碎,之后她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尚不谙世事的儿子坦然走向刑场;罗广斌为陈然、江竹筠等被杀烈士也是为自己写好“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的挽联后,和战友们朗诵着先烈留下的《天快亮的行凶》的诗篇准备就义。杨汉秀、罗广斌这段戏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激荡之情塑造了那时共产党员铮铮铁骨、为崇高信仰殉国殒命的高大形象,令今人看来更是思之良多、掩面唏嘘;于杨森、罗广文之心,真是撕心裂肺,不禁心凉三尺!这正说明,哪怕蒋介石心机用尽、谋略穷极,既已人心尽失,还是难逃江山已去的失败命运。 自然,战争的胜负从来都是实力与智谋的较量。毛泽东在战略上的筹谋,刘邓在战役上的用兵,全国基本解放后解放军千军席卷的态势威力,西南人民心向共产党的支持与配合,当然都是仅仅在57天内就将蒋介石赶往台湾的基本因素。限于篇幅,此文不赘。 风格决定于题材。电视剧《解放大西南》比之王朝柱的其他剧目,第一是入戏快、节奏快,第二是戏的密度大、戏剧性强,第三是揭秘性强、悬疑多,第四是人物性格中的人性开掘得深,这就决定了它的可看性和发人思索的点与线。就总体氛围说,共产党一方是大江东去高歌猛进;国民党蒋介石一方则是悲风阵阵挽歌声声,浓烈的悲剧氛围压得蒋介石皓首背驼只能退出历史的舞台。从表演上说,胜军将帅中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自是舒卷自如、俯仰接天;马晓伟扮演的蒋介石则摆脱了脸谱化、类型化的巢穴,从形似到神似,探入蒋的内心,深入又分寸适度地演出了蒋的文化心理结构和他独特的性格内质。此外,蒋经国的扮演者也分寸适宜,有与老蒋形影相吊的一面,也有适度地展露自己独特思考的端倪,这既符合历史和人物,也为他后来在台湾接班后的作为埋下了伏笔。 原载:《文艺报》10年12月24日第八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