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现代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运涛 参加讨论

    现代武侠小说入选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一度成为社会热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次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读本(必修)高中第四册《语文读本》里面首次选入了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两部武侠小说,分别排在第五课和第六课,并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此举立即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批评者认为,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文学形式,其思想境界不高,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赞成者则认为,武侠小说蕴涵着许多中国文化的精粹,著名导演李安根据王度庐武侠小说《卧虎藏龙》改编的电影以其特有的中国审美文化意蕴震惊世界,获得奥斯卡大奖,更不要说审美文化内涵丰富的金庸小说了,所以把武侠小说的精彩篇章收入课本是非常必要的。反观现实,凡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人在看武侠小说,青少年更是沉迷于武侠小说之中。因此,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对中学教材入选武侠小说一事进行争论,而是要对“武侠热”给予适当的引导,这样也许会更有利于大家对中国传统“侠”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现代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
    对中国大众读者而言,武侠小说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样式。它以超常的想象、丰富的内涵、精彩的对话、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情节生动的叙述,最具有广泛的读者群。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研究与深思。武侠小说为何深受广大读者青睐?传统的看法认为它是一种供大众休闲消遣的娱乐读物。它不仅有精彩的情节与巧妙的构思,还以快意恩仇和神奇武功吸引读者。大概正因如此,武侠小说只能归属于通俗文学的范畴。它一直被某些文学评论家视为不入流的娱乐文学,至少在中国评论界,对它的重视与研究显然是不够的。可惜的是武侠小说百姓喜闻乐道、学者不屑深究的现象,近年来已有了很大的转变,先后涌现出墨白、严家炎、孔庆东、张乐林等对武侠小说研究较有心得且为人所喜爱的学者,他们孜孜以求的钻研对武侠小说的研究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武侠小说以武为底色、以侠为精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优秀的武侠小说往往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儒、道、佛学思想融会其中,因此抒写世间的悲欢的同时能表达较深的人生境界。从文化角度透视武侠小说的武功描写,往往能够看到渗透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侠客的神奇武功有各种各样,九阳真经、九阴真经、太极拳、太极剑、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易筋经、小无相功、四象掌、两仪刀法等,却无不是周易、阴阳五行学、经络学、道藏、佛学经典等“文化元典”的基本原理与各人的武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武林中人的侠义故事更是义薄云天,“江南七怪”为了兑现答应丘处机“十八年后重逢”的约定,苦苦寻访六年后在蒙古大漠传授郭靖武功,十八年后准时赴约;神雕侠杨过为了断肠崖石壁上的“十六年之后重逢”的约定,苦等一个人十六年后欣然赴约……总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家国主题上,对国家有情有义,尽力而为;在情爱主题上,对爱侣有情有义,尽心而为,均是崇尚“一诺千金”。当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武侠小说对丑恶人性的揭示也往往入木三分,种种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荒淫酒色和迫害无辜的罪恶阴谋伎俩也贯穿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武侠小说本身就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批判主义的精神。
    2.武侠小说的艺术特征
    优秀的武侠小说都有巧妙而脱俗的布局与构思,读来出人意外,结果又在情理之中,表现了文学结构的严谨与周密。如金庸把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英雄模式、爱情理想、人格范型、人生情趣、正义观念、文化价值,以极富审美感受、极富个性强度、极富生命体验的艺术表现力传达出来,让每一个与他有“文化血缘”的读者都沁透肺腑地获得精神享受。同时,武侠小说都强调“文学是写人、写人性”的观点,在梁羽生、金庸、古龙的笔下,不仅把侠客描写得有血有肉,令人惊叹而讨人喜爱,而且其塑造的武林败类也各具个性,由此也增加了故事的离奇性与丰满度。由于对武打过程注重细节的描述与挖掘,从而使武侠小说的故事叙述细致而具体,无论是侠客的离奇遭遇还是社会环境氛围的描写,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显示了武侠文学的独特魅力。由于武侠作者的持续创作,俨然缔造出一个侠义的江湖,每个武侠小说的读者,都在潜移默化中熟悉了江湖的规则,日常生活中常不乏脱口而出的广泛引用,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扎根传统文化,影射现实社会,运用超常想象对江湖故事进行形象化与通俗化的描写,“成人童话”似的武侠小说从而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由是可知,武侠小说在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上,都有其可取之处。它在形式上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心理,在内容上有积极的教化作用,在文学上则别出心裁、独具风格,充满着东方文化浪漫主义的美学格调。无数读者对那个神奇的“江湖世界”心向往之,对那妙不可言的中国功夫醉心不已,也从阅读中和主人公一起经历奇幻的“成长历程”:磨难培育了男主人公成功所需要的品质,武功赋予了男主人公成功所需要的才能,爱情使男主人公获得了成功所需要的凭借之力,奇遇提供了男主人公成功所需要的机会,它们交互作用,合力造就了男主人公的成功。正因如此,武侠小说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熟,涌现了各种流派与风格,各有特点,甚至跨越不同文本而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二、现代武侠小说的审美特征及表现形式
    把握现代武侠小说的审美特性,是确定其审美价值的基础。优秀的武侠小说决不因其所写之人之事是大众的通俗的,而使其审美品性指向平庸肤浅。武侠小说的广受欢迎,不仅表明当代中国最大多数的文学读者,仍然生活于渊源极深的文学和审美传统中,新武侠小说与当代中国读者在阅读和心理对话中,具有广泛的“视界交融”——作品的视界和读者的视野共同融合在统一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而且表明武侠作品中对现代意识的自觉追寻,符合了现代读者的审美理想。
    首先,现代武侠小说继承了古典武侠小说的叙事传统。古典武侠文学有其固定模式:其主旨,必定是以武犯禁,锄强扶弱,快意恩仇;其人物,必定是出身世家,身负血仇,历经磨难,练成绝世武功,手刃仇人;其情节,必定是从血海深仇开始,以善恶有报作结,其中又必定关系到一种武林秘籍或宝藏的寻找,在结束处必有一场正邪两派武功大较量,等等。[1] 在现代武侠小说中都能寻找到这些特征的影子,甚至还可以寻觅到更为远古的神话的痕迹。对超越极限的武功崇拜,实际上是对生命力的一种崇拜。这种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远古神话的一种重现和追忆。神话是原始社会远古初民对于自然和社会的幻想性产物,而武侠小说则是现代人对理想人性和理想社会的幻想性产物。所以,从本源上说,武侠小说是一种现代神话。正如卡西尔所说:“原始人并不认为自己处在自然等级中一个独一无二的特权地位上。所有生命形成都有亲族关系似乎是神话思维的一个普遍预设。”[2] 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生命哲学,作为一种祖先集体经验的积累而将永远地留存在每个民族的记忆深处。正是有着这样的记忆,当我们阅读到武侠小说中对赋有灵气的动物的摹写,对出神入化的武功的崇拜,以及对超自然力的生命不灭、人可以返老还童的抒写,我们没有想到要提出什么疑问,而是情感上不自觉的接受和认同,从而使隐藏于心理深处的记忆得到复苏再现,使这种意识得到强化。
    其次,现代武侠小说保留了朴素的“万物有灵”的文化氛围。如在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一些“灵气逼人”的动物的摹写:在神雕的帮助下,杨过终于练成绝世武功,并且在孤独的人生之旅中成为他的兄弟和忠实的朋友;在白猿的指点下,越女练成举世无双的越女剑法;每一个千年异果的旁边也都有一种灵蛇或者异兽的守护;每一个门派也往往有其镇山之宝,或为宝剑,或为秘籍,且只传有缘人。这种构思,与原始思维中“万物有灵”观是相融合的。而对于无涯子、天山童姥能够几十年保持童年之躯的幻想则是对个体生命极限的超越,相信死亡并不是不可能战胜的。这恰恰是对现代人视野的颠覆,充分体现了武侠小说作者独特的思维模式,实现了其对人性的深刻揭示。万物既有灵,则种种天性均可贵,从而使得武侠小说可以为人生选择提供多种人格类型。江湖争斗大多不过为了名利,但由帝王而为高僧的一灯大师,少林寺里扫地的无名老僧,以及其他众高僧,他们大都出场不多,现身尘世时也并不张扬,但他们却是一种让人景仰而亲切的光彩人格。周伯通纯粹从率真本性出发,在完全“无意”(相当于现在年轻人的“不在乎”)中完成着自己,既无意于一宗一派的信仰,也天然地无意于功业的建立,名望的获得,完全听凭本真天性的呼唤,实现了“真人无功,至人无名”的人格理想。各种人格类型又是彼此联系,相互勾连的:段誉心有佛念,却不入佛门;虚竹出身佛门,但命运把他赶出了佛门,心中却仍然深存佛念;黄药师鄙弃一切门派成规、正学传统,但他精研八卦五行之术,颇具逸隐之风。
    第三,现代武侠小说多以独特的创作视角恰当地迎合了中国读者的审美心理,可以给读者一种怀旧的体验,甚至产生强烈的共鸣。武侠小说之所以在20世纪久盛不衰,与其现代意识的强化密切相关。其现代审美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重人物塑造,以体现美在人物的意识;二是采用现代心理机制,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以体现美在适宜的心理;三是运用新形式、新方法,以体现美在形式的意识。[2]如武侠小说往往是通过解构神圣来实现他的现代性的,通过对历史、战争、英雄,这些历来带有很多神圣光环的质疑之中去实现的。这一点有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为证,在金庸笔下,历史不过是一连串的闹剧,通过韦小宝的飞黄腾达好运亨通,将历史的不被人知的喜剧性的存在展示出来,这种游戏历史神圣性的情节设置,借助于历史幻想建立了一个完全属于自身的虚幻世界,虽带有一定的虚幻性,但是也给我们理解历史的另一种视角。如杨过的神勇与他亲手杀死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儿子、忽必烈的哥哥——蒙哥大汗的情节,是何等地让人叹为观止。在武侠小说的阅读中,读者从一系列侠客身上,体验到一种人性的异化和生命的张扬,这正迎合了现代读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
    第四,现代武侠小说在修辞技巧等方面,给广大读者带来了思维上的狂欢和阅读的快感。现代武侠小说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游戏”性,因而更善于举重若轻,更彻底地解构负载于生命之上的种种一本正经,使武侠这一文本所蕴涵着的游戏品格,得到了更淋漓尽致的开发利用。文学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这种创新精神在武侠小说中始终是一种原动力,不但金庸、古龙、黄易等人的小说风格迥异,即便是金庸本人,每一部小说也都有新的尝试。这是武侠小说盛行几十年而生气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武侠小说作家思维的跨越和时空距离的产生,让人的思维处于极度的欢快之中,让大脑时时处于幻想的亢奋之中,从而愉快地接受了种种虚无缥缈而又充满神秘的江湖世界:或是高耸云天的华山、茫茫无际的大海、布满毒蛇的热带岛,或是千年冰封的火山绝顶、美丽的桃花岛、令人不寒而栗的不乐岛……[3]随着主人公一起经历种种奇遇,对神秘的体会认知和追求是人类审美探究心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现代人工化生活环境的一种心灵补偿。于是“中国的武侠小说活跃于闾巷之间,藏身于草野之中,是一种纯粹的下层社会的大众文化的产物。”[4]
    当然,一种文学现象的兴起与衰落总是与一个时代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取向有关,而这正是文学发展的深层次的原因所在。武侠小说之所以能够在读者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其文化底蕴与我们民族的心理结构有着深度的契合,使我们在审美状态中深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它的意义既不在于武伙小说作为通俗读物能够带给人们消遣娱乐,也不在于武侠小说本身的内容包含了多少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在于它能够为拥有现代意识的人们提供一个文化认同的文本。
    参考文献
    [1] 蒋益.论现代武侠小说的审美意识[J].中州学刊,2001,(3):103-107。
    [2] 恩斯特·片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 柳青.金庸武侠小说的审美内涵[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9-72。
    [4] 陈山.中国武侠史[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2.
    原载:《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09/1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