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诗情画意的电视剧审美坐标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肖惊鸿 参加讨论

    2010年的电视剧顺应了“精品战略、理性回归”路线,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整体要求下,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电视剧创作呈现出一个共同特点,体现出创作者的艺术自觉,彰显出更高的审美价值,深化和创新成为本年度电视剧的关键词。电视剧的创作者们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创作数量稳定,质量上扬,不乏热点与亮点。虽然跟风现象并未完全消解,但已趋于式微。学院派的电视剧批评贵在其真,百姓视角的电视剧评论以量取胜。电视剧播出与反馈几乎同步,电视剧创作与批评的良性循环不再遥远。电视剧正成为提升国人审美品位的全民艺术。此外,相当数量的电视剧在坚持反映现实、反映社会历史进程的高度上,自觉坚持了美学意义上的探索,彰显审美风范,突出美学价值,电视剧审美大众化的坐标日渐清晰。诗情画意的艺术追求,为中国电视剧品质的提升找到了出口。本文主要以央视播出的电视剧为蓝本,试图梳理本年度电视剧的特点。
    现实题材剧构建和谐境界,塑造典型形象美
    这一年的现实题材剧体现了多样化的题材选择,力求贴近现实生活,回归生活本真,表现生活中的真实美感,远离“伪现实主义”。这类剧作着重塑造典型化形象,更加注重提升思想意蕴和美学价值,以百姓视角,不俗格调,聚焦社会现实,探讨价值观念。
    首先,主旋律题材剧聚焦典型人物,以勇于担当的道义美、高尚的品格美感染观众,热情讴歌奉献精神,倾力宣扬奋发向上的价值观。开年大戏《奠基者》中的 “铁人”王进喜、“独臂将军”余秋里的艺术形象栩栩如生。《远山的红叶》谱写了一位基层女干部的生命绝唱,塑造了铁骨柔情的鲜明、完美的形象,丰富了其审美内涵,在艺术创造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雪域天路》表现了十几万筑路人长达五十多年的艰难历程,展现了荡气回肠的悲壮美。《一路格桑花》通过爱情与友情、小家与大家的取舍抉择,讴歌了当代军人的奉献与牺牲精神。再如描写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命运》,以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为原型的《第一书记》,将镜头对准活跃在都市的农民工的《张小五的春天》,以宽恕和拯救为主题的《那些迷人的往事》,歌颂诚信之美的《胡杨女人》,讲述“80后”飞行员励志故事的《第五空间》,揭示医患关系的《医者仁心》,这些剧作注重对人物的刻画,以典型化的形象塑造,真实再现了中国社会历史化进程中人的作用和价值。
    都市生活剧沿袭了先前的家庭伦理、爱情婚姻等主要题材,温情大于激情,重于表现生活质感和日常美感,注重弘扬中国传统家庭美德,体现和宣扬了和谐社会关系的境界美。《金婚风雨情》通过和谐家庭、纯真爱情,营造了社会和谐境界美,其艺术表现获得一致好评。《婚姻保卫战》《全家福》《媳妇的美好时代》也都体现了这种价值取向。《家有爹娘2》集中社会代表性话题,展现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老大的幸福》试图告诉观众,身边事,平常心,简单快乐最幸福。《不如跳舞》传达出平凡的人生需要梦想,《漂亮女人》书写爱与拯救,《迷失洛杉矶》颂扬了老北京平民的执著美。另外还有《鲜花朵朵》《一一向前冲》等等,以亲情和爱情、婚姻问题以及婆媳关系、职业责任和道德困惑等与普通百姓休戚相关的事作为载体,晒寻常的生活,晒平凡的情感,以传统文化道德引领人,以细腻的现实生活吸引人,营造出和谐的审美境界,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些剧作以其思想的深度、表现现实生活的广度和创新的艺术探索,引导了本年度现实家庭伦理剧作的创作方向,成为这一年度电视剧的主打题材。
    本年度的农村题材剧努力关注现实,关注新农村建设,表现日新月异的乡村变化。《花开的美丽季节》和《玫瑰园里的老少爷们儿》关注时代热点,探讨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就业问题。《永远的田野》用好看的故事情节展现了新旧观念的冲突和嬗变。但总体看,这一年的农村题材剧还缺少艺术创新的亮点,相对都市生活剧,质量和数量均不占优势。
    革命历史题材剧再现历史本真,传达人物审美意蕴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剧大检阅,本年度的红色题材剧在稳定中求发展,顺应了电视剧发展的总体方向,从红色革命历史中汲取诗情画意,力图发掘审美意蕴,再现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彰显出历史的艺术价值。
    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宏大叙事中更加注重思想的艺术与艺术的思想,注重作品的历史品位与美学品位的和谐统一。电视剧的创作者在唯物史观导引下,一方面艺术再现真实的历史,一方面塑造典型的历史人物形象。《毛岸英》以成功的艺术形象和家国爱、父子情,宣扬了共产党人的人性美,为革命人物传记剧的审美创新树立了新标杆。《红色摇篮》成功塑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群体形象。《黄炎培》《民主之澜》《铁肩担道义》《江姐》和《为了新中国前进》也各自以独特鲜明的人物塑造获得好评。《解放大西南》出色演绎了共产党人的风范美,同时表现了历史进程中的真实美,让观众深受启迪和教育。《滇西1944》《决战南京》《解放海南岛》和《高粱红了》等剧作以紧张推进的情节、一波三折的故事演绎真实历史的同时,刻画了丰满的人物形象,深得观众喜爱。这些剧作的成功证明,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来说,以宏大叙事表现历史本质的艺术真实,塑造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传达审美化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美学功力和感染力。
    此外,《永不消逝的电波》和《利剑》围绕人物形象的塑造,以谍战剧的结构方式演绎革命历史题材,在艺术创新上前进了一步。《松花江上》以抗日战争、抗联文化、解放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20年间黑土地上“小人物”的故事,体现了以爱国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气节美。《南下 南下》尤为成功,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生动、饱满、鲜明,表现了年轻一代为新中国奋发图强的情操美。
    古装剧展开世俗神话长卷,表现中国式浪漫美
    作为开年大戏,《神话》以传统叙事主题组合现代叙事结构,以凄美爱情结合英雄传奇,以不凡的想象力,吸纳了文学作品穿越题材之长,虽未如预期形成引领电视剧新潮流的大势,但在一段时期内带动了类型化创作。《神医大道公》演绎了医神与瘟君斗法的神话故事,创作者力图在江湖和神话之间找寻传统文化的寓意。先后占领央视一套和八套的《传说》最具神话意义,达到了这一年神话剧的制高点。该剧艺术地展现了上古时期华夏文明的浪漫传奇,颂扬了英雄主义,演绎了理想主义的世俗神话,表现了中国式的浪漫美。由古龙小说改编的武侠剧《流星蝴蝶剑》,和众多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剧一样,赢得一批武侠迷的追捧。表现清代文人祁隽藻的《天地民心》,宣扬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正气和风骨,成为历史剧的一大亮点。刑侦剧《神探狄仁杰前传》,在沿袭前几部成功模式的基础上,以缜密的情节和超凡的中国式智慧让观众为之赞叹。
    年代剧聚焦商业传奇,体现人物命运悲剧美
    这一年的年代剧数量虽不多,仍有亮点。《新安家族》以徽商创业传家为主线,讴歌了诚信敬业、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血色沉香》以酿醋行业为背景,反映了旧中国民族资本家为捍卫民族利益所遭遇的坎坷命运。《经纬天地》以柞绸织造业为背景,通过不同商业价值理念的冲突,表现柞绸作坊的成长经历。这几部剧作均聚焦商业传奇和离奇曲折的人物命运,对观众产生强大吸引力。改编自老舍名著的《茶馆》,人物刻画生动细腻,体现了被黑暗社会吞没的小人物的悲剧美。
    谍战剧摆脱收视倦怠,力图达到审美新高
    近几年谍战剧不断升温,其中,《潜伏》达到制高点。因数量和质量的反差,谍战剧一直处于口水战的漩涡当中。尽管谍战剧热点颇多,但经过几年的跟风,观众进入审美倦怠是不可避免的。2010年谍战剧出现回落应是题中之义。经历了2009年的硝烟弥漫,这一年又呈现出新的特点。从题材上讲,这类剧作的创作者更愿视之为英雄传奇故事或革命战争题材剧。从这个角度讲,这是谍战剧转型的发端。同时,谍战剧经过几年的发展,有望进入理性发展时期。创作者不再只是专注于收视率市场,而是寻求艺术突破,把目光投入到创作中,着力塑造具有理想之真、信仰之善和道义之美的人物形象。如《永不消逝的电波》《利剑》《黎明之前》 等,其画面动感和情节推进富有张力,加之较成功的人物塑造和独特的叙事结构,达到了谍战剧新的审美高度,成为这一年谍战剧平凡中的亮点。
    名著翻拍畸形繁荣,收视口碑两重天
    名著翻拍历来都是热议的焦点,2010年更是比较集中的一年。新版《三国》《红楼梦》和《包青天》播出后反响热烈,收视火爆。尽管普通观众和专家的批评声音此起彼伏,连成一片,但结果是众多翻拍电视剧越骂越火,收视率稳居前列。知名导演扎堆名著翻拍,一翻再翻,乐此不疲,形成中国电视剧的一大景观。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它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后来者(包括改编与翻拍)难以超越。因此,翻拍剧作(文学作品改编亦如此)受到了捍卫经典的观众的普遍质疑。如新版《红楼梦》遭到观众的广泛批评,甚至被认为颠覆了大众审美取向。名著翻拍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但为什么会出现畸形繁荣?经典到底需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翻拍?市场或可成为标准答案。如果电视剧创作过度依赖市场,对艺术将产生严重的损害。无论这些翻拍剧取得了多么辉煌的市场业绩,剧作本身的败笔证明,经典翻拍一定要尊重原著的艺术创造,创作者必须谨慎对待任何脱离原著精神内涵的改编。事实上,有限的经典大都已被一而再地影视化,质量参差,莨莠不齐。名著翻拍容易催生市场的宠儿,同时,也易于诞出艺术的怪胎。名著翻拍的现状,对目前走上理性回归之路的电视剧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26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