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谍战剧与原小说的非一般关系 ——听小说作者怎么看“被改编”的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龙一石钟山 参加讨论

    龙一 (作家,《潜伏》、《借枪》的原著小说作者)  
    石钟山 (作家,《地上地下》、《锄奸》原著作者)
    ●《借枪》这部小说,完成于2007年初,记得当时,我的小说技术学习,正关注在“主要人物的压力承受能力”上,便在这部小说里进行了一些这方面的试验。
    ●2009年,由于姜伟导演的出色才华和完美的再创造,电视剧《潜伏》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影响之深远,大大超出了所有创作者的预期。而在这个时候,我与宏震、张静夫妇(《潜伏》制作人)的合作,自然而然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或者说,是我个人对友谊的忠诚不得不面临着新的考验。
    ●一个人对生活的选择,根本的需求是“利”和“益”。“利”字在先,因为它是生活的切实需求,然而,这种需求却应该是以“益”为道德准绳的。作为小说作者,在影视剧的创作中,“益”的作用让我感受极深。如果需要举例说明,最恰当不过的例证有二:首先是电视剧《潜伏》的编剧和导演姜伟,他在这部剧中的功劳最大,却总是在夸赞合作者,希望他人能享受更多的荣耀;再有就是宏震和张静夫妇,这部戏中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令人感动、敬重,而又默默无闻的。
    ●小说家在影视剧制作过程中原本是“局外人”,但是,当电视剧《借枪》的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都拿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这部戏添砖加瓦的时候,身处其中,我便再没有了陌生感,而是有了一种集体的荣誉感。这部戏的主创人员早已达成共识,没有一个人奢望《借枪》在“影响力”上超越《潜伏》,但同时,大家又努力在制作水平上超越《潜伏》。
    ●我是原著,把作品转让给了制片方,制片方再根据原著找编剧来改编,这个过程中有一点,如果把“嫁接”的过程做好了,那是没有问题的,是在做乘法,真正领悟到了你的作品。其实认识不认识都没有关系,只要我们的审美一致,对它的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没问题。但有时候编剧误解了原著的意思,用他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重新架构你的故事,那时就不敢说加分,可能就变成另外一个平台、另外一个故事了,这时故事的精髓、命脉和我没有关系了。我的作品被改编得很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5部了,遇到好的合作人有,不好的合作人也很多。但从《地上地下》来说,我和海林还是在改编之后才陆续有交往,从我个人来讲,我认为作品改编得很好、很成功,在我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情节的丰富,故事的脉络、走向又没有改变,故事性和人物性格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持,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风花雪月、家长里短不是军旅谍战作品的主流,主流是男人的对抗。《锄奸》中婚姻情感并不是主线,如果设计得非常复杂容易喧宾夺主。
    ●我同华谊签约做了一个“石钟山工作室”,相当于一个小的分公司。我现在不只做编剧了,更负责写剧本和制作。自己做制片人,自己挑演员选导演,自己把握电视剧的方向,剧本信息流失的相对比较少,单纯做编剧比较被动。写剧本也有高潮低潮,有时候换个身份换个角度,思考方式会不同,思路也会开阔很多。
    原载:文汇报2011-03-0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