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革命与爱情的另一种书写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仲呈祥等 参加讨论

    从小爱到大爱——
    艺术谱写知识分子精神史
    仲呈祥
    为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精神史谱写艺术篇章,对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有着特殊的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延安爱情》值得我们加以肯定,给予高度的评价。
    看到《延安爱情》,我想起曾写过《南渡北归》的岳南最近在几十年搜集的资料基础上写出的作品,讲述清华、北大在抗日战争时期迁往云南以及梁思成、林徽因率领同济大学到四川李庄创办中国营造学社的历史,写出了上世纪一代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引起知识界甚至全社会的强烈反响。作品中所展现的冯友兰等老一代学者的精神境界令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动、至为敬佩。细细体会,感动我们的,第一是他们的家国情怀;第二是他们的学术操守;第三是他们的理想信念。
    《延安爱情》也是这样。这部作品所描绘的绝不仅仅是两性之间的爱情。它从小爱写到大爱,既涵盖了人类最圣洁、最普遍,而且最纯真、最感人的两性之间的爱情,也展现了一个人作为个体对民族、对国家的感情。
    《延安爱情》的主人公,作为一个特殊年代的知识分子,有着值得我们瞩目的精神历程。他出身于一个汉奸家庭,却通过人生的洗礼、革命的锻炼,树立了自己崭新的人生信念,锻造了对国家、对自己所爱的人的真挚感情。美国作家福克纳说,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包括艺术家,寻根究底,都是从一个古远的心灵走来。这个古远的心灵是个什么样的心灵呢?它的焦点是在爱、在同情、在怜悯、在赋予牺牲、在英雄主义,这才是艺术通向真善美必然的轨迹。
    这与现在有些用艺术表现恶劣的个性化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认为,虽然艺术不排除个案,但是毕竟恶劣的个性化不是我们最需要、最应该表现的。在这个意义上,《延安爱情》是一个有召唤意义的典范。在新的时代情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太需要树立理想信念,太需要坚持人格操守,太需要秉守对真理、真情、真实的追求。而《延安爱情》就抓住了这一主旋律,导演的把握适度,两位主演的表演精彩,合力塑造了一对年轻的主人公,传递出一种对真理和纯真人性的追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我们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只有自觉而不盲目,才能以文化人;只有充分自信才能实现真正的自觉;只有自觉而自信才能走向自强。文艺作品在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文化的艺术性,坚持重在引领,贵在自觉的信念。文艺创作是精神生产,它在生产自身的同时也在生产自己的欣赏对象。这是对艺术在当今文化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自觉认识,是一种文化自觉的显现。
    《延安爱情》在这方面尤其可贵。它在男女主人公的个性刻画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显现了人性的深度。没有概念,没有说教,自然流露,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剧中对于中心人物的精神轨迹的表现努力做到入情入理,与当下某些电视剧的生硬设计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同时,导演对视听语言的语法规则和技巧的运用娴熟,为该剧的高水平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看到信仰,也看到这代人成长的代价——
    新时期的“青春之歌”
    尹鸿
    《延安爱情》是我们在新时期续写的《青春之歌》,是继《青春之歌》之后中国少有的有深度的、关于知识分子成长的叙事。很多观众对结局充满遗憾和不满,从情感上,他们希望看到这对经过那么多磨难的有情人终成眷属,能够有好的结局,能够让观众爱上这两个人物,为人物的命运牵肠挂肚,观众的这个表现,一定程度上说明电视剧叙事的成功。但事实上,如果说一开始为两个人物走到一起设置的障碍,可以从戏剧性的角度去理解的话,那么,最终的结局一定是出于思想性的考虑。
    在杨沫的《青春之歌》中,知识分子从小家庭走到大家庭,于是威力无穷,没有个人欲望,没有性格缺点,领导人民群众不断地从斗争走向斗争,从胜利走向胜利,脱离了人的基本情感,这是当年的叙事逻辑。
    在《延安爱情》这个新时期的“青春之歌”里,我们要考虑个人和革命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个关系,促成了故事的结局。实际上,他们都在追求个人的幸福,尤其是彭登科,本就是一个成长者,他成长的起点是个人的情感和愿望,他因为爱上苏贞,所以开始了解她,了解她从事的事业、她的信仰、她所参与的这场革命,从而开始走上革命这条道路。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恰恰是因为它使那些想要改变自己命运、获得自身幸福的人从中找到了共性,让他们相信这个政治团体能够解决个人命运问题,可以从这里得到大家庭的温暖,摆脱孤独和渺小。
    同一个梦想吸引了人们奔向延安,走向革命的道路,这些革命者并非没有自我,他们是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找到人生的意义,甚至找到自己的爱情。彭登科以爱情为起点进入了革命大家庭,此后,他也因为加入了这个整体而发生改变。创作者为他们设置了走到一起的障碍,这些设置反过来又成为他成长和选择的过程。他一开始为自己的幸福那么执拗,不怕死,不怕流血,不怕艰难险阻,但加入这个群体以后,为了同志而放弃个人的爱情,舍小家,顾大家,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这一代人成长的逻辑。
    通过这部传奇,我们回望这段历史,看到的可能不是《青春之歌》那样纯粹的颂歌,而是一方面看到信仰和理想,另一方面看到这代人为他们的成长付出的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情感上接受它确实很困难。但在思想上,这部戏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系,使得它有了一定的现代感,完成了现代感跟历史感的结合。这种结合的难度在于,在观众的情感需求和我们的思想性要求之间,怎样找到更好的平衡?这部剧的最终结局——让两人分开——会让人感到人物的内在主动性不足,必须靠外在的力量把它生硬地截断,这说明创作者想传达的东西和艺术上的表现力之间还有裂缝,还没有做到悲剧让人怆然泪下的效果。
    这部剧下了很大功夫,对细节的控制非常出色,文学性很强,大多数情节都是扎扎实实的,符合人的性格和情境的,没有为了传奇性和戏剧性而牺牲细节的真实感,有非常好的生活根底,体现了良好的创作态度。
    讲述那些革命人的爱情与信仰——
    烽火岁月里的圣洁情怀
    杜高
    彭登科和苏贞的爱情以及他们的精神成长史,可以看作一部交织血与火的中国革命战争史和一代革命者的奋斗史,因此《延安爱情》是一个很有历史概括性的选题。
    爱情都是美丽的、动人的,而《延安爱情》中这种拯救民族危难的战争年代的爱情,包含着一种深刻的悲剧性,令人叹息。爱情不仅是一首诗,一支歌,而且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可以推动我们去追求和创造一个有意义甚至辉煌的人生。彭登科的这一生就是被爱情推动着。他是出生在富商家庭的阔少爷,哥哥和姨父都是汉奸,为了追求苏贞,不顾一切来到延安。他并不是有意地背叛家庭,而是为了最真诚的爱情而改变自己的一切。在既陌生又艰苦、严酷的革命生活中,他终于磨炼成为一个坚定而自觉的革命战士,完成新的自我的铸造,这个过程是何等的不可思议啊,它使这个电视剧具有了独特的艺术性。而彭登科这个人物,也就成为我们在其他电视剧中几乎从没有看到过的一个非常奇特的革命者,并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彭登科这个人物的塑造成功,是这部电视剧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的基础。情节是性格的发展史,这部剧作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条戏剧法则。
    彭登科性格的发展变化构成了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彭登科的性格很倔强、很自信,但是他很单纯、很真诚、很正直,也很有男子汉的勇敢、正义感和爱国热情。这样一些性格特点,使他到延安以后和生活环境格格不入,产生矛盾,不断地出点状况、犯点错误,但是他的品质又使他很容易接受革命理想的感染和熏陶,和革命的道德要求相吻合。他的每一次犯错,都是一个很生动的情节,也都是剧作对他性格特点的展开,既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的成长,同时也深化了对他所处的环境和其中人物个性的描写。
    彭登科以外的其他人也都写得个性鲜明,台词生动。比如严处长和许大姐这两位老干部,对新参加革命的青年人的关怀和爱护令人感到亲切,观众很容易接受。即使像王新语这样一个有点自私、嫉妒心很强的青年人,表现得也很恰到好处。甚至像彭登科的哥哥,虽是一个汉奸,但也没有被刻意丑化,故事还特别写到他对弟弟的亲情。
    戏中所有的出场人物各有特点,人物语言也都比较符合他们的身份和处境,体现出编创者的艺术功底。注意人物心理的刻画,巧妙地反复运用黑白的闪回镜头,细腻地刻画和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形成了这部戏的一种独特风格。
    传奇性和真实性的完美结合,构成了这部电视剧突出的艺术特征。
    这部电视剧令人喜爱,因为剧情紧凑,矛盾复杂,冲突激烈,形势紧张,有很强的传奇色彩,但又有浓郁的历史氛围,使人感觉到真实。举个例子,戏一开始,在辅仁大学的楼顶上,一个爱好摄影的男学生把一个女学生的形象拍了下来,日军要搜这个女学生,女学生突然抱住男孩子给他一个亲吻,奇迹般地“孕育”了这对生死恋人,这个情节设置得很巧妙,成为戏剧发展的重要一环。此外,电视剧的第三十一集,我认为是这个戏里最精彩的一集,在北平举行盛大婚礼的那场戏,主人公和日寇小野的斗争惊心动魄,使故事达到了高潮。导演充分运用蒙太奇手法,造成紧张的戏剧形势,一面是婚礼,一面是运送器材的车在奔驰,一面是彭登科假装醉酒,越过酒店的墙去枪杀日军的侦查队长,逃离北平。这样类似惊险片的情节、场面,观众却能够接受而不怀疑它的真实性,仅这一点就可看出这部电视剧在艺术表现上的高超了。
    减租减息的戏很难传奇化,而这场戏也把观众吸引住了。故事既要表现党的政策,又要有分寸地表现农民的不觉悟和一些不法分子的对抗,很难把握,但这部剧却处理得非常好,既结构出了很有戏剧性的情节,又很生动地描写了人物。比如,贺宝善和彭登科谈话后,很佩服他的才学,由此服从党的政策,把农民欠租的账本移交了;后来贺世才勾结贺老七谋杀贺宝善,表现了当时斗争的复杂和严酷,这两集不仅具有很强的戏剧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显示了独特的品位和价值。
    这部电视剧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导演十分注重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像延河水、黄土地这些画面拍得都很美,制作精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部电视剧的成功还在于演员们创造出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扮演彭登科的邓超和扮演苏贞的殷桃,他们把自己融化到了角色的生命中,创造了使我们难以忘怀、深受感动的人物。
    不过,这部有较高价值的优秀电视剧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第一,从整部电视剧的艺术结构来看,我认为前31集已经达到了戏剧高潮,紧凑而且精彩,后面的7集,情节和人物性格都没有再超过前面,显得有些拖沓,戏剧的吸引力已经逐渐地减弱了。第二,在第三十一集北平的重大行动中,彭登科作为一个英勇战士的形象塑造已经完成,但是完成北平任务回来以后,编导还要对他进行进一步的英雄化处理,几乎把他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对这个人物过分英雄化的描写,有些过犹不及。
    所以如果把后面的几集加以修改和调整,引导观众真正认识和理解《延安爱情》所蕴含的悲壮的历史内涵,相信这部戏会获得更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03月22日2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