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全体会议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记者的参与;还召开记者发布会,以欠发达的贵州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主题,与记者面对面,谈省情、话发展。100多家中外媒体的300多名记者争相提问。栗战书、赵克志等5位代表以坦诚、开放的态度,介绍了一个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贵州,发出了充满自强奋进、开放自信的时代强音。可以说,一个奋进开放的贵州,正越来越被媒体所关注。 同样引人关注的还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由贵州日报报业集团·黔森影视文化工作室出品的两部贵州制造的电影《幸存日》和《云下的日子》在全国院线上映。这两部低成本电影,一部是惊险刺激的悬疑灾难片《幸存日》,一部是富有年代感的生活剧《云下的日子》。对这两部电影,中影集团、保利博纳、珠影集团三大主流院线负责人都表现出热忱积极的态度,各大影院接到拷贝后,以平均每日放映3到5场高密度推介。贵州的各大影院,也加大宣传力度,推出优惠票价,让更多的贵州人欣赏到这两部本土电影。 之所以要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来思考和评论,因为这是贵州5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也是贵州经济建设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同步繁荣的共同硕果。 通过贵州省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十一五”期间成为贵州省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发展更好、社会进步显著、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5年。这5年不仅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经济财富。也正是在实现历史性跨越的精神感召下,贵州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升了文化软实力。自2005年以来,持续开展的“多彩贵州”文化系列活动,推动了贵州文化战线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贵州侗族大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多彩贵州风”等一批歌舞、戏曲作品列入国家文化精品目录。在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工程的同时,文化体制的改革也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和作家欧阳黔森强强联手,组建了影视文化工作室,策划、创作了一大批反映贵州题材、彰显贵州元素的文艺作品,继去年成功推出反映贵州乌蒙山区群众在严重石漠化地区开荒求生、改变命运的电视连续剧《绝地逢生》后,今年又推出了两部贵州本土电影,奉献给全国观众。可以说,没有贵州这5年在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就没有贵州这5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健康成长。用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那句充满自信的话语:我们不想总是垫底,我们也要奋力爬高。我们也可以富有底气地说,我们不想总是落后,我们也要努力展示。 当今世界,考量一个崛起的大国,综合国力除了军事、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外,也需要思想、文化、制度等软实力。文化不仅是国家实力的重要反映,也是发展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尺度。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其影响力更为深刻,更为长远。影视作品,往往以直观性、欣赏性、交流性可以产生广泛而长远的影响,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好评。在潜移默化中彰显价值观,浸润美誉度。贵州3月推出的两部电影:《幸存日》创作取材于黔西南州晴隆县的矿难救援事件,井上井下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终于创造了25天没有食物、靠吃煤炭、喝矿井水支撑的生命奇迹,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诠释得生动深刻,演员的表演让观众泪流满面。《云下的日子》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两个流浪儿童和一位女知青向往城市生活的艰难历程,被誉为“一部奔腾年代的心灵史诗”。 两部电影的导演闫然,虽然初次执导影片,但是十年新华社记者的经历,使他能真实把握社会心态的脉搏。两部影片主要演员的出色演技更增添了影片的感染力,相信会受到观众的欢迎、专家的认同,从而回收投资获得效益。我们更期待,通过两部电影的放映,观众能了解贵州、熟悉贵州、向往贵州,在心底能够留下一个贵州的新印象。让观众的“心房价值”和市场的“票房价值”双赢。 贵州虽然目前还没有自己的电影制片厂和成熟的制作团队,但是贵州是一块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热土,是真山真水和民族和谐的家园,有很多好题材、好故事、好人物、好景点。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创作人员深入贵州、深入生活,制作出一部比一部更好的作品,也希望有更多的制品人敢于投资贵州,拍摄出一部比一部更美的作品,让贵州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一样精彩。 原载:《文艺报》2011年03月30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