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党至今的90年风雨历程中,中国电影人始终坚定地团结在飘扬的党旗下,遵循着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不断的奋力前进,满怀真诚、呕心沥血地创作出一批又一批反映社会进步思潮的电影精品,在祖国大地上高歌着时代的主旋律。 站在建党90周年的喜庆时刻,纵观电影界激情推出的28部重点献礼影片,回顾中国电影追求进步的光荣历史,让人心生感慨。早在1932年,党的地下组织就建立了电影小组,确立了党对电影工作的领导,为中国电影开创了大众化、革命化的道路,推动了中国左翼电影的创作高潮,涌现了《神女》、《渔光曲》、《马路天使》、《风云儿女》等担当民族救亡重任的代表作品,中国电影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42年,在抗战的背景下,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从此中国电影开辟了崭新的境界,进入了人民电影的创业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电影继承革命传统,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指引下,电影工作者焕发起极大的创作热情,先后创作出《白毛女》、《林家铺子》、《甲午风云》、《早春二月》、《英雄儿女》、《五朵金花》等脍炙人口、风格各异的经典影片,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辉煌记忆。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发表了纲领性文献《祝词》,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确立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指导方针。在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拂下,中国电影创作再次迎来了空前活跃的生动局面,持续涌现出《小花》、《人到中年》、《沙鸥》、《黄土地》、《开国大典》、《周恩来》、《焦裕禄》等一大批优秀影片。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提出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等重要电影指导理论,引领着中国电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面对竞争、勇于突破、不断创新,创作出了《孔繁森》、《大转折》、《离开雷锋的日子》、《横空出世》、《生死抉择》等“三性统一”的精品力作。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党中央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艺术指导思想,中国电影跨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征程,电影创作呈现出数量质量同步提升、市场成绩快速增长的喜人态势。 实践证明,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与党的历史休戚相关,民族电影事业是党的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正确领导是电影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电影人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党的关怀哺育下,只有坚持党的文艺方针,中国电影创作才能拥有持久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才能不断地发展进步、生机勃勃。 陆续与全国亿万电影观众见面的《建党伟业》、《杨善洲》、《飞天》等28部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有的影片描绘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高风亮节的领袖形象,展现了党在各个时期的丰功伟绩;有的影片力求在对先进人物的再现中,更深入地挖掘时代精神的内涵;有的影片在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折射和深入观照中,表达出理想主义的情怀;有的影片力图在继承传统中寻找电影语言的创新,表现出可贵的艺术追求。这批献礼影片不仅体现了中国电影的创作实力和制作水准,更承载着中国电影人对党的深情厚意,传达出他们遵循党的文艺方针、坚守党的精神家园的坚定信念。 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06月20日07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