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投资亮起黄灯,在中国电影市场持续了10年的大片热会因此降温吗? 答案似乎并不肯定。就在不久前,旗下拥有几十家影院、几百块银幕的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在上海展望国产电影前景,声音很响地宣称:“当我们能够投资10亿元拍一部电影的时候,电影不好看也会好看!” 对于大投资的依赖和迷信,源自中国电影当下面临的多重挑战——在不少业界人士眼里,商业大片是突围的首要出路。 新媒体兵临城下,靠大片才能杀出重围? 开始是网络下载,然后是手机电影——全世界电影工业都无法回避新媒体引发的观影方式的改变。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和便宜,就拿北美市场来说,这两年风头最劲的影音下载网站Netflix和Hulu,8到10美元包月,可无限量下载;亚马逊提供的影音在线观看服务,每次最低只要99美分;苹果公司的iTune打包下载,最贵也不超过20美元。相比之下,去趟电影院真是又累人又破财。 好莱坞最早感受到这种威胁——去年以来,北美电影市场无论票房还是观影人数都持续下滑;而应对之道,就是砸更多的钱营造视觉奇观,凸显大银幕无可比拟的视觉优势,给观众一个非去电影院不可的理由。正因为这样,“3D+IMAX”成了今年好莱坞出品的标准配置。派拉蒙公司额外花费3000万美元来确保《变形金刚3》3D效果的完美,除了拍摄精益求精,后期制作也花了相当长时间精雕细琢,连眼部动作都是一帧一帧做的。这一来,整部影片的预算上升到1.95亿美元,派拉蒙主席布拉德·格雷忍不住王婆卖瓜:“这是我所体验过的,最宏伟壮观的视觉。”而导演迈克尔·贝特地在影片上映前夕给观众写了一封信:“我恳请大家去最好的影院看这部电影的3D版。”在此同时,《加勒比海盗4》、《功夫熊猫2》以及《哈利波特7(下)》,也统统拍成了3D电影。 在中国,新媒体以另一种形式掀起的新浪潮同样波涛汹涌。去年,由中国移动联合土豆网、优酷网共同发起的2010“G客G拍”原创视频大赛赢得了200万元“无线票房”,许多网民和手机用户发现,与其花钱花力气跑去电影院看些不知所云的烂片,还不如用电脑和手机屏幕看这些创意十足的草根微电影。今年,新一届“G客G拍”大赛正在进行,并且新推出了“永不落幕的手机院线”概念,目标直指5000万元票房收入。 同样面对兵临城下的新媒体,中美两国的电影工业也有不同:好莱坞赢利模式成熟,善于“多渠道创收”,而中国电影的赚钱方式过于单一,90%来自影院票房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大投入+大制作+大明星+大场面”,更成了中国电影主动或被动的自救之道。 投资10个亿拍部电影,不好看也会好看? 除了新媒体攻势凌厉,中国电影工业还招架着好莱坞的“入侵”。有数据显示,如今好莱坞出品的电影,70%票房来自北美以外市场,其中很大一部分由中国市场贡献。对于好莱坞,有些中国电影人的心态是又爱又恨。爱,原因很简单——借用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描述今年头4个月票房形势时说的一句话:“没有《阿凡达》的日子里,中国电影市场的日子不好过。”他介绍说,今年1至4月,在放映场次比去年增加50%的情况下,联和院线的票房收入却逐月下降;直到5月份,《雷神》、《速度与激情5》、《加勒比海盗4》和《功夫熊猫2》连续4部好莱坞大片上映,才扭转颓势,总共拿下将近1.4亿元票房,占同期总票房的85.4%;联和院线的票房也因此一举比去年同期上升70%还多,几乎赶上了去年贺岁档。 但,这票房提升的背后,是大量国产影片的亮相机会被好莱坞挤掉。有一句话,说电影市场,不论中外,永远是大部分人看少部分电影,而大部分电影只有少部分人看。为了至少在自己的地盘上成为那被大部分人看的少部分,国产影片别无选择地上阵与好莱坞大片正面交锋,而想要打赢,照新画面影业董事长张伟平的理解,就是把国产商业大片不断做大做强,“大片才有竞争力,大片才能去参加正式比赛”。出于这样的认识,张伟平豪掷6亿元投拍《金陵十三钗》,创下华语电影史上新的投资记录;其中有1000万,就拿来搭建一个实景教堂,不仅搭了,还将教堂做旧,连周围的枯草都仔细打理,工程浩繁而琐细。 从这个角度,我们似乎可以理解张宝全那一句“当我们能够投资10亿元拍一部电影的时候,电影不好看也会好看”。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只有大制作,才能保证电影必须在大银幕上看,才能捍卫电影之所以为电影的特质与要义。有学者说得更直白:大片或许有损电影的艺术性,但却能挽救电影工业。 果然如此,那我们的电影大片时代非但不会终结,甚至才刚刚开始。 本报记者 邵岭 原载:《文汇报》2011-07-1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