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自张纪中这位金牌制片人之手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在各地荧屏开播。自这部剧拍摄伊始,制片方就把高科技的大量使用当做了宣传卖点。然而,观众在看过剧中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镜头后,对这些镜头的使用效果和剧中演员的表演却恶评如潮。例如,打星吴樾版的孙悟空因神态表情缺少变化被网友讥讽为患上“面瘫”,全无83版电视剧中六小龄童版的灵气逼人。另外,小说原著第一章中对于乾坤万物起源“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的瑰丽想象,到了电视剧中却变成了天文科普节目般对银河系星云和太阳系行星运行轨道的直观呈现,让观众味同嚼蜡,全无想象、品味的空间。 其实,随着科技的进步,高科技手段在影视制作中得到应用,这对于丰富观众的视听体验本是一件好事。六小龄童就曾说过,83版《西游记》的一大遗憾就是当年的制作手段未臻完善,很多原著中的奇思妙想因为制作技术的缺乏未能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然而,不断花样翻新的影视制作技术其实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制作者过于依赖高科技手段带来的强大视觉冲击力,各种特技镜头使用得过多过滥,以至于对剧情的发展带来阻滞,甚至让演员怠于在挖掘角色内心上下功夫,那么势必对整部作品的艺术质量带来不利影响。比如,新版《西游记》中,演员吴樾就曾坦言,自己是在电视剧开拍后,利用一次从剧组返京的时机才到动物园看了一天的猴子,而在83版《西游记》拍摄过程中,六小龄童长年亲自喂养猴子,以熟悉猴子习性,让自己的表演更加逼真。这二者的差距真是不可以道里计!正因如此,同样的角色,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能够20多年来一直深入人心,吴樾版“孙悟空”却被讥为患上“面瘫”,也就不难理解了。 演员表演才能的锤炼需要付出长久的努力,而对于影视制片方来说,五花八门的特效镜头或许只是在技术设备上进行一番操作就能完成,同时,作品早一天播映,就能早一天收回投资成本。这样的话,在急功近利心态的驱使下,制片商们就做出了貌似符合“经济规律”的选择。然而,如今影视制作技术日新月异,今天的高科技到了数年后就有可能过时落伍,乏人问津,但经典的人物形象却能长留观众心间。在默片时代,卓别林的无声喜剧电影,甚至连字幕提示都尽力避免使用,全靠演员的表演功力和剧情构思来吸引观众,这也成就了世界电影史上至今不可逾越的经典。时至今日,83版《西游记》也是时常重播,当人们打开电视机看到孙悟空敢作敢当的无畏个性,看到女儿国国王缱绻眼神中的欲说还休,看到那些个性各异的妖魔鬼怪,仍然会不由自主地大加赞赏。归根结底,影视作品是讲故事的艺术,而故事讲得如何,关键在于演员对角色的塑造是否传神到位。试想,如果屏幕上堆积着一大堆高科技特效场面,演员在旁边却表情木然,这样的影视作品注定是失败的。 现在,新版《西游记》在各地的收视率尚在上扬之中,该剧亦不乏超越前作的长处,如对原作故事脉络的重新编排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视习惯等。今后,对经典名著的重新演绎也会继续下去,我们所希望的,是看到一代代演员在锤炼演技上付出更多努力,从而塑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物形象。同时,制作者对高科技手段的使用也应更加精细到位,更加符合影视艺术规律,从而让文学名著在今天得到更好演绎,为今后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经典。 原载:中国艺术报2011-08-1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