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名城沃土育芳华 ——《长沙文学艺术精品库》述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宋辛 参加讨论

    枫红似火,丹桂飘香,在这美丽而祥和的金秋十月,迎来了人民共和国50周年华诞。四海欢腾,五洲礼赞。华夏儿女争相展示出半个世纪中取得的光辉业绩,长沙的作家、艺术家们则以一部心血和智慧的结晶《长沙文学艺术精品库》,向伟大祖国献上自己深情的爱,赤子之心。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地处麓山之畔,湘水之滨的长沙文学艺术界,得风气之先。50年来,他们在风和日丽下耕耘,在波谲云诡中奋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业绩,在全国文坛各项大奖的史册上,留下了获得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百花奖、飞天奖、金鹰奖、文华奖、群星奖、五个一工程奖等一串串闪光的名字。
    《长沙文学艺术精品库》(以下简称“文库”)是集五百多名作家、艺术家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杂文、新诗、儿童文学、戏剧文学、影视文学、说唱文学、民间文学、诗词、楹联、歌曲等十三种形式、819篇精心之作的大成。时代的强音,名城的丰采,奋进的楷模,历史的足迹,在作家、艺术家笔下跃然纸上。是长沙文学艺术发展史上一座前所未有的丰碑。
    (一)
    在灾难深重的旧社会,长沙经历了一场文夕大火,三度日寇蹂躏,沧入创伤累累的深渊之中。这座有着光荣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学艺术几乎成了一块荒芜的沙漠。留给新中国的仅是不到两百人的、靠卖艺糊口的戏剧、曲艺艺人。随着一批南下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入城和“戏改”政策的传播,在50年代初期,拉开了变文化沙漠为绿洲的序幕。新、老文艺工作者的有机结合,开始形成一支规模不大,却很有潜质的文艺队伍。以颂扬领袖,歌唱新中国为主旋律的《浏阳河》《天上太阳红彤彤》等音乐作品,脱颖而出。《浏阳河》原是小型歌舞剧《双送粮》的第三曲,是作者1950年5月在长沙郊区参加土改时创作的。一问一答的歌词,写景抒情;音乐感情丰富,旋律优美。表达了翻身后的农民对伟大领袖无限热爱的心声。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享誉中外的名曲。传统的戏剧和曲艺,虽植根于人民之中,但它是前人艺术的延续,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新、老戏剧工作者在中央《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引导下,克服了改革旧戏的难度并取得重大的突破,花鼓戏《刘海砍樵》,原是充满邪恶、迷信和荒诞的《刘海戏蟾》中的核心部分。剧中,刘海和胡秀英皆半仙之体,他们的结合都是为了吸取对方元气,以期早登仙界。是一种双方均怀着鬼胎的“爱情”。改编者却改弦易辙,将刘海和胡秀英描写为心地善良的青年男女,展示他们对诚挚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这一主题的更易,是思想内涵的飞跃。再加上改编者对语言、唱词的精心润色,增加了优美的唱段,极大地丰富了剧本的文学性。自1952年参加全国首届戏剧观摩会演并获奖之后,到最近建国50周年大庆成为晋京演出的献礼剧目,充分显示出《刘海砍樵》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根据湘剧传统戏《双包案》整理的《追鱼记》,是“戏改”的又一可喜成果。原整理者剔除男女偷情、渲染神力等糟粕,以“情真即真,情假即假”判断是非,描绘出一段青年男女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追鱼记》整理本搬上舞台曾引起轰动,并经田汉改编为越剧并拍成电影在全国上映。在“戏改”中,长沙戏剧界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达82部之多,《文库》收入的《刘海砍樵》和《追鱼记》只是其中的代表作。
    1958年在全国第一届曲艺会演中演出的弹词《武松打虎》,是这一时期整理、改编的传统曲目成果之一。而从业余作者中产生的数以千计的现代题材曲目,则成了这一时期曲艺创作的主流。入选《文库》的弹词联唱《霹雳一声春雷动》,弹词《雷锋参军》,评书《英雄的赞歌》,快板《打老鼠》,莲花闹《南门口》,相声《饭店新风》等六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十件作品,讴歌了人民领袖的光辉革命实践;赞美了身残志坚的农民,以身许国的战士,舍己救人的医护人员;展示了社会变革后的新面貌、新风尚。《霹雳一声春雷动》艺术地再现毛泽东领导长沙泥木工大罢工的斗争历史,和他青年时期的大无畏胆识,和善于斗争的指挥艺术。语言形象,气势磅礴,给人以亲历其境之感。在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上,突破了弹词有史以来怀抱月琴,自弹自唱的局限,增加了对唱、重唱、群唱的演唱形式,从而丰富了弹词的艺术表现力。1960年,《霹雳一声春雷动》和《打老鼠》参加了全国职工文艺会演,并到中南海向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拍成舞台艺术纪录片。
    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是长沙文学艺术从复苏走向发展的时期,产生了一批好的和比较好的戏剧、曲艺作品。而文学尚处于播种期,《文库》收入的小说《山里人》,七律《长沙和平解放》,新诗《三水情歌》等虽是凤毛麟角,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
    十年浩劫,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重压下,长沙的文学艺术创作,处于万马齐喑,百花凋谢的冬天。
    然而,承续着屈原风骨,充满着辣椒性格的长沙文学艺术界,坚持在严寒的冬天里寻觅春的生机。1972年冬天,长沙湘剧界的艺术家们在观摩学校剧演出中,选定碧湘街小学的多幕剧《新教师在成长》进行改编,他们承担了极大的风险,删去剧中描写和赞扬红极一时的工人宣传队的全部内容,代之以青年教师启发教育淘气学生的故事,表现“没有文化怎能把革命重担来承担”的主题,易名《园丁之歌》,在全省专业剧团创作剧目调演中获得好评,并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成舞台艺术片,为长沙戏剧走向银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在江青调看《园丁之歌》影片之后,“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招魂”、“向无产阶级反攻倒算”的“三大罪状”,从她口中瓢泼而出。她利用窃据的权力,在全国掀起围剿《园丁之歌》黑风恶浪。尽管毛主席看过影片后曾明确指出:“我看是出好戏,为什么要批判?”她仍置若罔闻。直到粉碎“四人帮”后,《园丁之歌》才得以重见天日。
    无独有偶,在《园丁之歌》尚处于深重灾难的时候,又一部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巨著正夜以继日地创作之中,这就是作家莫应丰的长篇小说《将军吟》。莫应丰是1970年转业到长沙文化部门工作的。他凭着多年在部队经历的“文化大革命”的生活积累,又承续着军人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浩然正气,将笔触伸向令人避之尤恐不及的危险区。
    《将军吟》写于1975-1976年间, 198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故归入新时期文学的范畴。“小说的特点:一是正面和系统地描写了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二是作品如实地描写了当年的人物和事件,不像某些作品那样离开当时的具体环境去拔高和丑化当时的人物,因而给人以真实的印象。三是作品不单纯描写十年浩劫的灾难,而是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刻划了一系列的经魔历劫,其志弥坚的革命者形象(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时期文学六年》一书)。
    《将军吟》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是作家胆识、才华和勤奋赢得的荣誉;也是长沙文学作品走向全国的里程碑。因限于篇幅,未能收入《文库》,但长沙人民是不会忘记这部引为自豪的作品的。
    “文革”十年,是长沙作家、艺术家在陷身灾难,承受高压的环境中,与文化专制主义顽强抗争时期,他们以《园丁之歌》、《将军吟》两部享誉全国的戏剧、文学作品,纪录了在恶势力面前敢于拼争,在坎坷中奋勇攀登的闪光足迹。
    (三)
    粉碎“四人帮”后,迎来了思想解放,拨乱反正,振兴中华的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洪流,席卷全国,长沙文学艺术界如沐春风,创作队伍蓬勃发展,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各种艺术形式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高速攀升,收入《文库》的819件精品中,这一时期的作品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开创了长沙文学艺术创作全面繁荣的崭新局面。
    新时期以来,长沙市作家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在全国获奖数量之多,规格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继长篇小说《将军吟》获首届“茅盾文学奖”之后,先后又有《白色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获“百花奖”,电视剧《杨老师》获“飞天奖”,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获“金鹰奖”,歌剧《马桑树》获“文华奖”,话剧《遥远的爸爸》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弹词联唱《中流击水显风流》、歌曲《五十六个祝福》、《乡邮员大哥》、小品《离婚》获“群星奖”,相声《喜丧》获“牡丹杯奖”,电视剧《无声的歌》、音乐电视剧《布衣毛润之》摘取了全国最具权威的“五个一工程奖”。音乐作品更是率先走出国门,《来吧,来踢球》获“世界儿童音乐节优秀作品奖”,《瑶山月亮》则荣膺世界音乐节唯一的“器乐演奏奖”。在这里,还必须提到的是,长沙的残疾人身残艺不残,歌曲《一个盲孩子的歌》就摘得了“全国盲人音乐创作一等奖”的桂冠。《长沙文学艺术精品库》虽是一部180多万字恢宏巨著,但仍限于篇幅,上述部分中,长篇作品以及多次在全国展览中获得金奖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未能选载,但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骄人成就和为长沙人民赢得的荣誉。
    《文库》收入短篇小说37件, 50余万字,出自35位男、女作家的手笔。其中发表于《人民文学》的即有《白色鸟》、《小城无故事》、《一夕三逝》、《西望茅草地》、《啊,老师》、《风景》、《木匠旺哥》等多篇。作品题材广泛,市井开放的熙攘,乡村变革的欢笑,“文革”伤痕的深掘,社会腐败的鞭鞑,伟大母爱的颂扬,诚挚爱情的赞美等等,都在作家们或粗旷、或纤细、或浪漫、或低的笔底下展示无遗;而变教鞭为魔杖的人民教师,从拖板车的待业者中走出的球王,街头卖乐器的艺人,倾情美化生活的服装个体户,婀娜多姿的模特女郎等等,都是作家笔下有着特殊性格的人物,散发出改革开放中人们精神世界升华的芳香;在艺术表现力的创新上,那一声“开斗争会了”对大自然美的破坏,那以“痕”为名的织艹席人并不合符生活逻辑的苍凉……,无不寓意深邃,给读者留下言近旨远的遐思。每一篇作品都似清粼粼的溪水,在弯道上卷起流,在礁石上扬起浪花,然后流向无垠的远方。其精湛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给人以自然美、人格美的享受。数十部长篇小说《你在哪里》、《眺望人生》、《名城血火》和中篇小说《太阳很好》、《生活无罪》、《天下的故事》、《外婆》等虽未能收入《文库》,却是整个小说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的三篇历史小说,则再现了旧中国军政人员向往光明,履险如夷的传奇经历,和上海滩轰动一时的爱情悲剧,故事迭宕起伏,引人入胜。
    《文库》收入77篇散文(杂文、报告文学)中,《难忘的一天》、《奇特的碑志》记录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刘少奇在忙于国家大事之外,游湘江,登云麓,寄情山乡的风采,和在困难日子里浓郁的乡情;《山野忆桥》《春华李乡》《徜徉古稻田》描述了长沙城乡风华物茂的泥土芬芳;《鸡冠花》、《关于梅花的杂感》用花的高洁喻人以安身立命之道;《晚霞,在连云山燃烧》、《一根奇异的肋骨》、《她和十八个伤残儿童》记述了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晚年扎根农村的博大胸怀,一位知识分子不为高价而向洋人出卖科学的高尚品德,和一位福利院教养员用青春与母爱哺育残疾儿童的美好心灵;而富于战斗性的杂文《系紧自己的鞋带》等,则以犀利的笔触,对市场经济大潮中某些干部、“明星”们的腐败行为,给予鞭辟入里的讨伐。
    《文库》收入了儿童文学作品47篇,童话《三个和尚外传》、《小猴得奖》,寓言《乌鸦复仇》、《小兔的鞋》,科幻小说《琴岛奇事》,低幼故事《小俭不贪吃了》、《换梦》,散文套曲《看不完的画册》,生活散记《捉泥鳅》和描写“将长在屋里的竹笋交还集体”,“在洁净的床单上画白鹤”,“替老师洗脚”等新一代少年儿童天真无邪形象的小说,无不想象丰富,构思奇巧,生动浅显,童趣盎然,显示出对小读者薰陶思想,汲取知识,启迪智慧的功能。
    《文库》收入了85首新诗,或抒情,或壮物,或言志,或评时,每一首都是诗人出自心田之作。组诗《香港与大海》,对百年前南海明珠的失落,倾诉出祖国人民流着血和泪的渴望;纪录了扭转乾坤的老人,用“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尊严绝不退让的掷地有声般语言;抒发了万里长城每一块砖石和大海一道拥抱回归庆典的欢乐。是人类历史上壮丽史诗的高度浓缩;《祖国》中那“我死了,尸体化作团粒几,惟愿你呀因之增添一点肥沃……”,是诗人以身许国,出自内心深处的真诚誓言,读来感人肺腑;《我和我的“战马”》出自工人诗作者的手笔,别出心裁地将机床比作“战马”,而“凭你这钢筋铁骨飞毛腿”,“快快撒开蹄儿跑”,则是工人忘我劳动精神生动而形象的描绘;组诗《卑贱者之歌》,真实地再现了一位家庭妇女在街道工厂创业中,“一天一身汗,一人两手茧”的“铁人精神”,和“千日滴水石头穿”试制新产品的顽强意志,是一首女强人的赞歌。在艺术表现上,有些作品借鉴外国诗歌的形式结合我国古典诗歌和现代民歌的艺术特点,对新形式、新格律的创造,作了有益的探索。
    《文库》收入的戏剧(电视剧)文学剧本中,有在全国获奖的湘剧《布衣毛润之》、歌剧《灯花》、话剧《遥远的爸爸》、电视剧《无声的歌》、《杨老师》和全省获奖的湘剧《铸剑悲歌》、戏曲音乐剧《人间知己》、花鼓戏《满牛皮诊鸡》等8部。《布衣毛润之》是长沙戏剧舞台上首次出现人民领袖艺术形象的作品,描写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领导泥木工人大罢工,与反动政府斗争中的大无畏胆识和卓越的指挥艺术,以及他和杨开慧“生要连来死要连,不怕雷打火烧天,妹是石灰哥是瓦,石灰凝瓦一千年”的患难与共的爱情,这在全国的戏剧作品中都是罕见的。《灯花》是以日本友人阅读并进入中国苗族民间故事《灯花》为主线,描写这个故事中青年男女不屈于恶势力的坚贞而美丽的爱情,以及日本朋友一家人从中得到的启示。书中戏的结构,和中日民间友好文化交流的寓意,都是剧作者较为成功的探索。前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贺敬之评价《灯花》是“上乘之作,很有新意”。《杨老师》是电视剧中极为少见的幼儿教育题材。主人公是位年轻的知识女性,对某些人视幼儿园教养员为“高级保姆”而不屑一顾;她为不谙世事的儿童健康成长付出了全部心力,不惜与为她另谋高就的男友分手。作品揭示了主人公“为了明天”的崇高使命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实感人的艺术性。《无声的歌》是又一部以教育为题材的电视剧,描写尚不富裕的偏远农村一些交不起学费的儿童,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外界“爱心”的帮助,终于走进课堂的故事。塑造了残疾儿童和他打工的姐姐,以及小学老师、聋哑学校校长和副省长等性格鲜明的人物。迂曲折的剧情、朴实无华的语言,城乡各具特色的生活,使其成为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的作品。
    《文库》收入的说唱文学25篇作品中,有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弹词《中流击水显风流》《郭亮带路抓郭亮》《神兵天降》、渔鼓《护相》;有赞扬新成就、新人物、新风尚的相声《刘海与刘江》、新故事《养鸡村里的故事》、顺口溜《票》;有鞭鞑社会丑恶现象的快板《第二次恋爱》《受骗记》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文化休息中的欣赏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于是,曲艺出现了方言与普通话相结合的“倒口”相声和方言小品,一大批具有较强娱乐性的曲目应运而生。入选《文库》的相声《明星晚会》和小品《离婚》就是其中代表作。《明星晚会》运用夸张的手法,剥笋的技巧,浓郁的乡音,诙谐的俚语,层层揭露文化骗子的拙劣表演和招摇撞骗的本质。这种相声完全不受“捧哏”、“逗哏”明确分工的约束,有着极大的自由性,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湘派相声。《离婚》描写了农村一对夫妻因小矛盾同去乡政府离婚,在干部巧用“移花接木”之计的周旋下言归于好的故事。情节简单,结构吸取了小型喜剧之长,而语言则穿插“顺口溜”句式,诙谐风趣,这些都有别北方的小品。
    《文库》收入的33篇民间文学作品中,有记述长沙古城、古迹历史传说的《长沙城名的来历》《橘子洲》《水陆洲》《金线巷》《白鹤泉》《响鼓岭》《谷山》《白沙姑娘》;有革命历史传说、故事《潘心源进城》《奇妙的布店》《一匹枣红马》《魔鬼别墅》;有民间流传的民俗风情《朗梨萝卜》《芦花水》《马桶上贴和合的传说》;有民间流传的现代生活故事《鸡蛇缘》《红白条杠前的变奏曲》《十只鸭子的故事》等。通俗小说《子弹疑案》《奇异的案中案》和《被追捕的民警》,则是长沙人民反应辛亥武昌起义和解放后公安战线与刑事犯罪坚决斗争的题材,塑造了智勇兼备,个性鲜明,感情丰富和传奇色采的人物。其中后两部出自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家代云的手笔,他自八十年代从书场出道以来,已创作了《南岳龙蛇》、《花剑情仇》等数十部中、长篇武侠小说,超过了一千万字。他的《消魂一指令》,在人民大会堂领受了海峡两岸武侠小说创作的“铜剑奖”。武侠小说虽未收入《文库》,但在长沙文学艺术的百花园中,仍是一丛飘着异香的花朵。
    《文库》收入的222首古体诗词和145幅楹联,其数量居各类作品之首。大多是老一辈诗人和楹联作家心血凝炼、精雕细刻之作。颂扬革命情操,抒发弥坚壮心,追忆难忘岁月,赞美强国春潮。笔力遒劲,用典贴切,对仗工整,平仄分明。每一首诗词,每一幅楹联,都是文学美的高度浓缩,虽词句不多,读来却意味深长。
    《文库》收入的99首歌曲,都是现代题材的作品。词曲作家运用合唱、小组唱、表演唱、二重唱、独唱等多种形式,表现对革命先行者的缅怀,振兴中华的壮志和时代新风、幸福生活的赞美。既有气势磅礴的群众歌曲,感情色彩浓郁的抒情歌曲,也有生动活泼的少年幼儿歌曲。在国际音乐比赛获奖的《来吧,来踢球》、《瑶山月亮》,和在全国获奖的《工人真光荣》、《一个盲孩子的歌》、《看花炮》、《我是小小芦笙手》、《五十六个祝福》、《乡邮员大哥》、《采蘑菇》、《共同的梦想》、《有首歌儿就是我》等,是其中的代表。歌词意境深远,文笔洗炼;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上述十多种艺术形式、数量庞大的精品,表明“文革”后的二十三年,是长沙文学艺术创作的崛起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部门的出色工作,培养作者摇篮的《新创作》刊物等,是这一崛起的基石和催生剂。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纪德认为:“读一位作者的书不仅是弄明白所说的东西,而且是同他一起启程,结伴旅行。”可以预期,长沙的作家、艺术家们,将伴随着长沙人民雄壮的步伐,豪迈地跨入21世纪,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原载:《理论与创作》2000.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