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2009《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李平 参加讨论

    2009年11月6日至lO日,“《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届年会”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主办,《文学评论》编辑部、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重点学科、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师范大学诗学中心与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联合举办,来自台湾、香港及国内的各高校、研究机构、出版社等8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现代大学教育视野中的《文心雕龙》”这一主题,通过大会发言与小组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多层面,多视角的回顾和反思了步入大学讲坛后的《文心雕龙》的历史与现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和交流了《文心雕龙》相关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会学者充分凸显了对“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会”、“经典教育与经典传播双向互动”等诸多现实问题的学术关怀,各抒己见,为当下《文心雕龙》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贡献了一份卓有成效的学术成果。会议共收到研究论文60余篇,或观衢路,或照隅隙,或作文化义脉的析理,或作文本精义的剖析,或重思想内蕴的发掘,或重疑难问题的考辨,在多维立体的研究框架中,充分挖掘《文心雕龙》这一文论与文化宝藏的理论资源。从与会学者具体研讨交流的学术论题来看,主要集中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 《文心雕龙》与现代大学教育教学
    武汉大学李建中的《近百年大学讲坛上的龙学传播》,从“由文本讲疏到义理阐释”、“由‘以中释西’到‘以西释中”、“由只重‘说什么’到兼重‘怎么说’”三个层面,回顾并分析了20世纪《文心雕龙》研究如何在大学讲坛上完成自身由古典向现代的转换。台湾清云科技大学吕武志《《文心雕龙)对大学国文教学的几点助益》一文,则分别从范文教材的编选、范文解题的讲述、范文作者的介绍、范文情意的陶冶、范文技巧的分析、范文风格的欣赏、作文方法的揣摩、课外阅读的指引等八个层面,评析了《文心雕龙》对大学国文教学的启示意义。合肥师范学院何懿的《(文心雕龙)教学之随想》,则从实际教学感受出发,谈及如何在大学教学中进一步发掘《文心雕龙》内在人文素养资源的问题。此外,南昌大学熊重生、河南周口师院郝永等,也分别谈到了《文心雕龙》的人文观、人文精神资源对提高当下大学生知识和人格修养方面的现实意义。赣南师院吴中胜以李建中著《文心雕龙讲演录》为例,谈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讲得让人喜欢刘勰”;东华理工大学李小兰则从“言说方式”人手,分析了《文心雕龙》对当下大学写作教学的多重启示。
    二 20世纪《文心雕龙》研究史回顾与反思
    82岁高龄的著名龙学家、台湾师范大学王更生在《中国大陆近五十年(1949—2000)“文心雕龙学”研究概观》一文中,以戚良德著《文心雕龙学分类索引》为依据,列表统计并分析了大陆近50年龙学研究的实况及突飞猛进的原因。安徽师大李平、金玉生的《(文心雕龙札记>思想与内容综论》,详细解读了20世纪最早将《文心雕龙》引上大学讲坛的学术大师黄侃先生这部堪称中国现代“龙学”奠基之作的教学讲义的学术内涵。华东师范大学陆晓光《王元化<文心雕龙>研究中的(资本论)因素》、泰山学院刘凌《王元化“规律”反思与<文心雕龙创作论)“减法”式修订》、山东大学戚良德《纪念牟世金先生逝世二十周年》、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钱永波等《再读祖保泉著<文心雕龙解说)有感》、安庆师范学院叶当前、谭焱《论户田浩晓(文心雕龙>的朴学精神》,则分别对著名 “龙学”家王元化、牟世金、祖保泉、户田浩晓在《文心雕龙》研究上的学术贡献及学术特点,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回顾、总结与反思。
    三 《文学雕龙》思想理论内蕴研究
    作为一部理论元典,《文心雕龙》的思想内蕴依然是诸多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辽宁大学涂光社《有关<文心雕龙>当代意义的一些思考》、复旦大学蒋凡《刘勰关于文学语言艺术的理论思考》、《雕塑》杂志社宋伟光《“文笔之辨”与“纯文学”观念之建构》,浙江大学孙敏强《从(文心)之起结看刘勰持论的文化心态》、广西大学滕福海《刘勰对艺术特殊规律的独到发现》、台湾清华大学简良如《<文心雕龙)文论基础与构成》、宁夏大学孙纪文与福建师大郭丹《论(文心雕龙)的范畴特征》、广西师大张利群《论刘勰“文心”说的理论支点和体系框架》、南京师大石家宜《再议(文心雕龙)的宗旨与体系》、复旦大学李婧《(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述评》、安徽大学吴家荣《刘勰文学发展观的现代意义》等论文,或直面当下,或掘新阐幽,或进一步深入观照《文心雕龙》作为文论名典的内在思理、体系框架,或着力阐发其关乎文学艺术问题的理论资源。视角多样,新见迭出。
    四 《文心雕龙》重要文本与关键词研究
    云南大学张国庆《关于<文心雕龙·通变)对汉赋的一段议论》,通过对《文心雕龙·通变》中所举汉赋“五家如一”一例的精审考论,指出刘勰此处行文存在不易察觉的疏误是导致相关文字难以理解以及后此学者论析有误的重要原因。南京大学孙蓉蓉《<文心雕龙>中的“谶纬”考论》,通过检考刘勰对“河图洛书”的认识和评价等问题,重新反思了《文心雕龙·正纬》对谶纬问题的讨论,指出刘勰对传统文化实际采取的是一种科学而辩证的态度。台湾政治大学黄伟伦《<文心雕龙>的“物感”生成图式及其心物辩证观》,则紧扣 “物感”说,论析其中所包含的关乎文学创作发生的心理生成图式,以及此一图式所含纳的一种心物辩证观念。与上述学者相类,集美大学王毓红《一个<文心雕龙·原道>篇的神解》、台湾世新大学杨婉慈《(文心雕龙·原道)要义疏解》、台湾观光学院张美娟《试论<文心雕龙》“宗经”的深层意蕴》、怀化学院周绍恒《“宗经”是(文心雕龙)的理论核心说质疑》、深圳大学李健《刘勰感物美学的“神思”意蕴》、华东师范大学朱志荣《(文心雕龙>的意象创构论》,重庆师范大学杨星映《<文心雕龙>的“象”范畴》、宁波大学赵树功《(文心雕龙>“写送”说与气韵审美理论的化成》、台北大学赖欣阳《<文心雕龙·物色>篇新释》、中央民族大学陈允锋《论<文心雕龙·事类>篇与刘勰宗经思想之关系》、台湾德霖技术学院陈秀美《反恩<文心雕龙) “文体通变观”之近现代学者的问题视域》等论文,多就《文心雕龙》某一重要文本或关键词予以钩玄抉要、发覆启蒙,新见时出,对于推进Ⅸ文心雕龙》思想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颇有助益。
    五 《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化和文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从刘勰与梁启超的文学趣味论审视当代中国文化》指出,刘勰带有人格激励意义的文学趣味论与梁启超所倡导的具有审美文化意义的趣味,对于针砭当下现实中的低俗文化、建构当代中国的审美文化精神和文艺境界,有着非常现实的启示意义。浙江大学李咏吟《刘勰诗学对周易的尊崇及其内在思想价值》认为,刘勰诗学中的生命哲学意蕴与审美道德价值关怀,可以为现代诗学的重建提供积极的价值信念。此外,河北大学胡海、杨青芝《<文心雕龙)语境中的<诗经>与诗》、江西师大汪泓、张晓峰《(文心雕龙>受晚出<古文尚书)影响之考论》、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游志诚《(刘子)与易经初论》、山东莒县地方志办公室朱文民《(刘子>作者问题研究述论》、江苏大学吴晓峰《从(文心雕龙>的事、义论到(文选>的事、义观》、台湾铭传大学陈启仁《“雕龙之道”与“雕虫之艺”》、兰州大学雷恩海《论韩愈对(文心雕龙>创作思想的认同与借鉴》、安庆师院方锡球《从刘勰的“感物吟志”说到许学夷的“情兴”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陈士部《文学时空中的“双子星座”》等论文,则分别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文心雕龙》与中国古代文学诸多重要关键点之间的内在关联。镇江市图书馆任罡《典藏文心文选追味六朝遗音》,着重谈了镇江图书馆创建龙学与文选学两大资料中心的历程与文化意义。
    原载:《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