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游吟诗人金巴扎木苏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newdu 参加讨论

    同源异流的史诗《格斯尔》是我国蒙古族人民和藏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极珍贵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它规模宏大,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
    金巴扎木苏,是史诗《格斯尔》的传承者,是古今中外演唱《格斯尔》艺人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一位绝代的《格斯尔》演唱天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国内外出版发表的一位艺人演唱最长的章节、最多规模、最大的诗韵体《格斯尔》文本就是金巴扎木苏演唱,从规模上讲,至今无出其右,可以说这是世界上目前发表的一位艺人演唱的诗韵体史诗之最。
    今年6月中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和命名金巴扎木苏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他是内蒙古地区唯一获此称号的演唱《格斯尔》艺人。
    ★成长经历
    自幼传承了众多艺人的精华
    金巴扎木苏,1934年农历腊月初八出生在内蒙古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巴林左旗努尔盖地区的查干乌苏斑巴沟村,祖上全都以放牧为生,他的祖父是个很会吹拉弹唱的人,不仅会奏演竹笛、胡琴、潮尔、三弦等乐器,而且还爱好说书,据说有很多旗的人或云游各地的江湖艺人都喜欢到他们家说书,而乡亲们也只到他们家来听故事,所以他自幼就深受民间艺术文化的熏陶。在他孩提时,祖父便经常不厌其烦地教他背诵一些在巴林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谚语、绕口令、谜语、寓言等。后来还教他学唱歌曲,教他弹奏胡琴。
    他不仅吸收了祖父教他的那些东西,而且在他八岁那年就开始在自家墙角聚集村里的同龄伙伴,自己锯了两块木头,开始有模有样地模仿起说书艺人说书,由于祖父的宠爱和教诲,他从小便是一个活泼开朗、天资聪颖、口齿伶俐、生性好奇的孩子。
    少年时期对他影响相对较大的几个人其一是祖父;其二是娘舅亲,具有说书世家之背景的达瓦敖斯尔喇嘛,此人不仅会蒙语、藏语、汉语,还被人称为“呼必勒干呼尔奇”(说书大仙)。这位达瓦敖斯尔老师给予了他一生当中都无法忘却的两次恩情:第一,系统地教他蒙语,使他达到了不仅能说而且会写的程度;再者他看出金巴扎木苏的聪明伶俐,以及对音乐艺术所具有的天分,结合他想成为名说书艺人的理想,为他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性的根基,把蒙古文教学和说唱技艺结合来为他拟订了课程;其三便是来自各地的说书大师在他家说书,其中有《斩除十五头魔怪的故事》、《格斯尔汗请大唐使匠创建宫殿》、《格斯尔从天而降斩除十个妖魔》、《暴打朝顿诺颜》、《格斯尔与阿如鲁高娃夫人成婚》、《格斯尔抽打阎王爷》、《圣主格斯尔汗》、《特古斯朝克图汗》、《阿洁莫尔根》、《阿拉坦嘎拉布汗》、《嘎拉双和老人》、《哈斯尔圣主南下》等很多史诗故事,而金巴扎木苏也牢牢地记下了这些说书艺人讲过的大部分故事选段。
    在金巴扎木苏成长中的这18年里,他系统地学习掌握两个巴林旗乡和翁牛特地区说书艺人们知道的传说史诗故事,他也同时记住了哲里木盟达尔汗旗的一些说书艺人们演唱的故事。他长到18岁时,共背下了11位说书艺人演唱的传说史诗故事的大部分,这是他一生当中汲取传承了众多说书艺人的精华瑰宝的最幸福的事情。
    ★艺术生涯
    足迹遍布内蒙古的每个角落
    1951年,金巴扎木苏17岁那年第一次进行民间说唱本子故事《粉状楼》,并在家乡一举成名。从此“呼尔奇”这个称谓便被“冠”在了他的头上。
    1952到1953年春天,他先后唱了3天的《北辽传》、3天的《甄瑞林大婚》、3天的《北辽传》、5天的《西汉演义》、7天的《东辽传》和《哭喜传》的一小段。
    1953年19岁那年,他被旗里指定去参加自治区在昭乌达盟开办的内蒙古东三盟民间艺术工作者培训班,在培训期间他结识了萨木皮勒、木华梨喇嘛、跑不了、孟根高力套、希日布、扎纳、乌斯呼宝音、嘎尔玛斯登等说书艺人,也听了他们经常说的故事,提高了自己的说书技艺,而且在革命觉悟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掌握了很多创作编唱新曲目的技能。于是他开始编唱一些具有革命思想内容的好来宝故事,并以《歌颂党的恩情》、《歌颂人民革命》两首好来宝夺得了本次比赛的第一名,获得了“草原有头号青年说书艺人”奖,被誉为“著名青年说书艺人”,但那时说书并不是他的专职职业,他主要还是以放牧为生。
    1957年内蒙古召开的人民艺术家大会,金巴扎木苏参加了这次会议,并演唱了《蟒古思故事》、《呼和浩特颂》、《也苏该之祝辞》、《祖国》,并得到了琶杰、毛依汗等大艺人的赏识,进入了自治区说书艺人比赛的前三名,同年冬天和格赛莫德格结婚,并在妻子的家乡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哈丹恩格尔嘎查格土图村安了家。
    从1951-1961年,1977-1986年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到了昭乌达盟巴林右旗和巴林左旗、阿巴嘎旗、阿巴嘎那尔旗、锡林郭勒盟的西乌旗和东乌旗、乌兰浩特市、锡林浩特、通辽市等地说书演唱,他的足迹可谓遍布了内蒙古的每个角落。
    ★生活写真
    “垂垂老矣”遭人弃
    1985年妻子死后金巴扎木苏一直过着颠沛流离、贫穷困苦的生活。他曾在歌舞厅当过门卫,在敬老院当过服务员。
    1989年,金巴扎木苏和牧区的一个寡妇成家,从银行贷了3000元租房办了个杂货店,由于继子是个酒鬼把他赶出了门,没办法他只好又去投奔了女儿和儿子。
    目前,金巴扎木苏一直在东胜、锡林郭勒、巴林右旗等地的子女、亲戚家中过着近似流浪的生活。形成这样窘状的主要原因是现在各地说书馆相继解散,他失去了谋生的主要手段,被迫做起了维持生计的杂活;偶尔演唱史诗和乌力格尔获取一点收入来维持生活,但是由于传统的史诗和乌力格尔的演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受到现代传媒的冲击,逐渐失去了市场。今天,他的谋生手段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
    ★艺术成就
    乌力格尔
    表演艺人中的杰出代表
    在2004年的1月和5月,金巴扎木苏分别获得了由内蒙古文联、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民间文化“阿尔丁”奖评委会联合颁发的“杰出贡献奖”荣誉证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史诗《格斯尔》演唱会组委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金巴扎木苏的代表作品《五鼠闹东京》、《施公案》、《程咬金的故事》、《格斯尔宝格德格斯尔汗传》、《格斯尔全书》、《哭喜传》、《全家福》、《尚尧传》、《程咬金寻酒》、《穿风衣的羊》、《唐王在水龙关被困》、《金龟创造大地》,先后在巴林右旗广播站、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并被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和民族文学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资料库收藏。
    2000年道荣尕把采写的部分资料整理出版,书名是《宝格德格斯尔汗传》,13000诗行,在前言中对艺人金巴扎木苏的生活史、艺术传承史等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研究员仁钦道尔吉教授研究金巴扎木苏演唱的《格斯尔》,在《民族文化研究》上发表,给予了高度评价,称金巴扎木苏是被埋没的天才艺人,他演唱的格斯尔属于《格斯尔》搜集整理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
    2003年8月,中国社会研究院斯钦孟和博士整理出版了金巴扎木苏演唱的《格斯尔》共96000诗行,书中斯钦孟和博士用6万字的篇幅专门研究了金巴扎木苏的生活史、学艺史、演艺史、演唱篇目、艺术风格等诸方面问题,评价了金巴扎木苏为著名“胡尔奇”。
    2005年10月,斯钦巴图博士撰写了注重原文型艺人和自由发挥型艺人论文,论文将金巴扎木苏归入了自由发挥型艺人类型,并确认他是目前乌力格尔表演艺人中这一类型的杰出代表。
    ★记者手记
    亟待保护民间文化传承人
    在采访中,记者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大师级艺人,金巴扎木苏目前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加之70多岁高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的生活特别艰难,生存状况极其令人担心。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改善他的生存条件,可能他的身体状况因此而更加恶化,我们抢救他记忆中的全部史诗和乌力格尔作品的计划可能由此而落空。
    金巴扎木苏不仅是目前仍然健在的格斯尔演唱艺人的中的佼佼者,而且以他已经演唱的格斯尔的规模,无可争辩的古今中外格斯尔演唱艺人的杰出代表,在已经记录的1500小时的资料中他演唱的格斯尔资料占了三分之一,充分说明了他在这一传统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格斯尔已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国史诗代表作,并且面临人亡歌息的危机时刻,确定和命名金巴扎木苏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既及时又绝对必要。
    保护民间文化传承人金巴扎木苏,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他的生活。只有他不为生活所迫,才谈得上保护民间文化传承人。艺术不该湮没在贫困中……
    ★相关链接
    抢救“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又称胡仁·乌力格尔。蒙古语“胡仁”意为“胡琴的”或“四胡的”,“乌力格尔”意为“故事”,两词相加是“胡琴伴奏下演唱的故事”,说唱乌力格尔的艺人叫“胡尔奇”。
    据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文联主席徐文燕介绍,乌力格尔在内蒙古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但是,这种在蒙古族民间流传了数百年的活态口头文化,现在正面临消亡的危险,如果再不采取抢救措施,这份被少数老艺人记忆的珍贵口头文化遗产,将会消失。
    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与扎鲁特旗人民政府双方就联合建设“研究基地”一事,签订了协议,从而拉开了集中力量、科学抢救乌力格尔的序幕,当年抢救采录下的乌力格尔演唱资料总计500多个小时。
    中国曲协研究部主任魏秀娟指出,少数民族传统说唱作品的挖掘是一项艰辛的工作,而整理已采录成的原始资料使之更加系统化和完整化,并且尽可能地符合其艺术原貌,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蒙古族说唱艺术本质和特征的认识,也确实需要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目前,国家对于包括少数民族传统说唱艺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比较重视,并于不久前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名单,令人欣喜的是,乌力格尔有幸入选其中。
    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内蒙古巴林右旗,近年来,积极发掘抢救历史文化资源。
    2004年该旗举办了“全国乌力格尔艺术研讨会”,著名说书艺人金巴扎木苏表演的乌力格尔“格斯尔”,已被编辑成200万字的书籍出版发行,旗文化馆正在筹建“乌力格尔说书室”。从1997年开始,拜访了400多民间艺人,整理了200多首民歌,其中130首入选《昭乌达民歌集》。(作者:丁铭;来源:内蒙古音乐网 )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2007-7-1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