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史诗艺人的生活史研究--哈萨克族民间艺人卡孜姆访谈笔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乌日古木勒 参加讨论

    一、哈萨克族史诗艺人卡孜姆的个人生活空间
    笔者于2002年8月7日至9月12日之间在新疆伊犁、塔城和阿勒泰地区做了民间文学田野调查。当时的调查目的是直观地了解和参与观察曾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生活在相邻或交叉的地域,一直以来有着密切的接触和交融的卫拉特蒙古部落和哈萨克族的民间文学尤其是史诗、英雄故事和民间故事等口头叙事文学在现代卫拉特蒙古和哈萨克族现代生活中的传承和演变的情况以及相互的关系。主要调查对象是卫拉特蒙古和哈萨克族民间艺人。
    笔者预先准备了一份比较详细的调查提纲,根据调查提纲进行了实际调查。首先通过朋友和熟人的引见,结识和访谈从事卫拉特蒙古和哈萨克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的当地学者和专家的途径,获得有关当地民间艺人和民间文学流传情况的地方性知识。其次,从当地收集有关卫拉特蒙古和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的文献资料。最后选择比较理想的民间艺人作为调查对象,并对他进行重点调查和参与观察。本人在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的尼勒克县和巩留县,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勒泰地区的福海县等地区进行了调查。经过初步摸底调查,选择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界公认的在目前活着的最优秀的民间艺人卡孜姆和卫拉特蒙古杰出的江格尔奇加•珠乃作为重点调查的对象。我在本文中把哈萨克族民间艺人卡孜姆作为个案进行了分析。
    据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界提供的情报,卡孜姆是当今哈萨克族活着的能够演唱最多的民间叙事诗(哈萨克语叫做dastan和kisalare)的民间艺人,也是目前哈萨克族最优秀的民间艺人之一。根据哈萨克族民俗学者别克•苏勒坦的访谈,卡孜姆会唱七十多部民间叙事诗。 我在福海县文化局副局长的协助下,进入了民间艺人卡孜姆的个人生活空间。卡孜姆,现新疆阿勒泰市福海县附近的科克阿尕什牧业村的普通牧民。阿勒泰市位于新疆最北部,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我早晨6点搭乘新疆文联的车从乌鲁木齐市出发,路途经过石河子市、奎屯市、克拉玛依市、魔鬼城和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等地区,汽车在茫茫原野上足足奔驰了12个小时终于到达了我的目的地——福海县县城,当时北京时间约晚8—9点之间。当晚,我在富海县县城税务局招待所住宿一晚。第二天早晨我搭乘当地文化局的哈萨克族副局长的摩托车进村,科克阿尕什牧业村位于县城东南方距离约有30公里,我们很快到了民间艺人家,他由于工作忙,把我送到民间艺人家就回县城了。
    不巧,我到卡孜姆家的第一天老汉正好出门去了阿勒泰市看住院治病的侄子媳妇。老汉的老伴、儿媳妇和最小的姑娘在家里。她们都不会讲中文,我学了半年哈萨克文,但是口语还达不到交流的程度,手势成了我们之间主要交流的工具。卡孜姆老汉的小姑娘已嫁人,她回娘家帮助割草。那天,她领我去村里的所有亲戚家和草场,并示意让我给她家的亲戚们一一拍照。那天,经过漫长的等待,天黑时,卡孜姆老汉终于回来了,我非常高兴。我调查的那年,老汉70岁,他的老伴68岁。他有四个姑娘,两个儿子。卡孜姆老汉的四个姑娘已经嫁人,大儿子也成家,安家于县城,卡孜姆老汉夫妇与小儿子、儿媳妇和刚出生三个月的孙子一起生活。民间艺人卡孜姆的全家5口人靠120多只羊、15头牛和5匹马生活。另外民间艺人每月拿当地政府发的500元人民币的工资。
    我的此次调查在时间的安排上缺乏经验,正好赶上牧民最忙的割草季节。牧民通常是在这个季节收割和储藏牲畜熬过严冬的草料,是牧民最忙的季节。卡孜姆老汉对我说,虽然我赶的时间不巧,但是由于我只身千里迢迢来专门采访他,他再忙也要尽量挤出时间配合我的调查,协助我的工作。卡孜姆老汉白天忙于给我演唱和讲述哈萨克族民间叙事诗(民间艺人称呼为dastan 和kisalare)。卡孜姆老汉果然名不虚传,他完全凭借记忆力演唱了多部叙事诗。演唱长达60分钟以上的叙事诗,他几乎没有中断和遗忘,流畅自如得惊人。他给我在演唱叙事诗的间隙,还要到草场指点割草工作。我根据实际情况,把这几天的调查工作安排为,白天主要搜集和录像史诗文本,晚饭后的时间,我和卡孜姆老汉访谈。由于我去时正巧遇到县城文化局的干事们正忙于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所以只有晚上才腾出时间协助我的调查。我问了有关民间艺人学习、背诵、表演民间叙事诗的背景、过程和民间艺人的个人生活情况等问题。卡孜姆老汉身体硬朗,头脑清晰,思路敏捷,记忆力惊人,又非常健谈。常常是我问一个问题,老汉滔滔不绝地回答上一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因此,我们的访谈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并且很有收获。
    二、哈萨克族民间艺人记忆中的历史
    我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发现,民间艺人不仅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学的主要创作者、表演者、传承者,而且也是这个民族或部落的活的历史。民间艺人往往是凭借自身超常的记忆力和创造力,把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编制成生动而形象的故事传播给听众。我问民间艺人卡孜姆是否识字时,他这样生动地叙述自己读书的辛酸经历:
    我于(1941—1942)年在现阿勒泰地区哈日布拉克小学上学。第二年土匪烧毁了学校之后,在现福海县的顶山盖了一所学校。我在这所学校上了二年级。二年级刚上九个月,学校校长由于写过有关伊斯兰教方面的书籍,并去过麦加朝圣,而被当时国民党政府监禁,学校再次被迫解散。学校被迫迁徙到阿勒泰的其他地区,当时阿勒泰地区的福海、富蕴和青河三个县社会动荡不安、经常土匪出没,学校被迫不停地迁徙。学校1953年迁到阿勒泰,但那时我早已过了上小学的年龄。虽然我非常喜欢上学,学习也很好,但由于学校不停地停办、搬迁,我这一生也就读了近两年的书。
    民间艺人卡孜姆虽然没有直接讲述当时阿勒泰地区土匪出没、军阀互相残杀的混乱的社会状态,但通过讲述历尽艰辛读书求学的亲身经历,从侧面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自(1941——1953)年的12年间,阿勒泰地区土匪经常出没、军阀混乱、国民党政府禁止宗教信仰自由的社会条件下,哈萨克族民众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历史。
    民间艺人的口述史和个人生活史是历史研究者难得的历史材料,也是历史文献不可缺少的补充资料。研究史诗艺人个人生活史,从侧面生动地体现了民族生活、社会的历史变化。这种微观研究方法与自下而上,以小见大的新史学研究方法相似。传统史学是关于伟人和重大事件的历史,研究方法是自上而下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史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史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认为没有研究价值的小人物的生活和历史成了主要研究对象。 传统史学注重研究大人物、上层人物的历史,而新史学更注重下层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并注重描写不起眼的微小事件,从而达到体现社会问题的目的。如写战争史,传统史学主要描写统帅、将军、军队和前线的生活。而新史学却描写士兵的食谱、服装、军队所使用医疗器具。研究角度发生了变化,传统史学提倡一种自上而下的宏观研究方法,而后者采取了自下而上的微观研究方法。两种研究方法相比较,后者从侧面更生动、具体地反映社会历史。 史诗艺人卡孜姆既是哈萨克族普通的牧民,又是具有超常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十分熟悉民族传统文化的史诗传承人。他的个人生活史既是普通牧民的生活史,又是哈萨克族民间文学和史诗的传承和兴衰史。所以,分析史诗艺人的个人生活史既可以了解那个民族或部落的社会历史,又能了解史诗传统的兴衰史。
    三、民间艺人的民间文学观和传承观
    卡孜姆给我演唱了多部达斯坦(dastan)和黑萨(kisa)。哈萨克语的达斯坦(dastan)和黑萨(kisa),指我们通常说的民间叙事诗或史诗。史诗艺人卡孜姆关于达斯坦和黑萨的概念有着清楚的界定和严格的区分标准,他说:
    老师传授时,严格地区分达斯坦和黑萨。据师传,达斯坦和黑萨根据叙事的内容和规模区分,达斯坦主要指反映部落和民族之间战争或讲述某一个英雄的业绩和故事的叙事诗,通常篇幅较长。黑萨反映个人生活和爱情故事,介绍部落的名称来源等内容的叙事诗,往往是篇幅较短。
    卡孜姆给我演唱前总是先说明下面唱的是达斯坦还是黑萨。根据史诗艺人的界定,达斯坦接近史诗学界目前界定的史诗概念。哈萨克族史诗艺人与民间文学界的史诗界定有区别。毕桪指出,达斯坦和黑萨都是指哈萨克民间用韵文或主要用韵文成就的长篇叙事作品,即通常所说的“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民间叙事诗包括史诗这一点学界已经达成共识。毕桪把哈萨克民间叙事诗分为“吉尔”和“黑萨”。他认为,“吉尔”指一种古老的民间叙事诗,代表着哈萨克民间叙事诗的传统。 “吉尔”包括英雄叙事诗和婚姻爱情叙事诗。“黑萨”主要是在外来影响下产生的,以外来题材、外来故事为素材的创作,“黑萨”包括传奇叙事诗和宗教叙事诗。笔者调查哈萨克族民间艺人过程中没有听到“吉尔”这一传统术语,他们通常把民间叙事诗或史诗叫做“达斯坦”和“黑萨”。学者对于“达斯坦”、“黑萨”概念的界定与现代史诗艺人关于“达斯坦”、“黑萨”概念的传承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处于术语的统一,本文中把达斯坦和黑萨一律叫做史诗。
    史诗艺人卡孜姆这样回答自己学习演唱史诗的过程:
    当时村里有叫做阔克斯根和博克布•扎卡特的两个人每天穿戴得体的衣服、骑着马被请到各地唱史诗,不参加牧业劳动。当时我非常羡慕他们,他们到哪里唱我就跟着去听,后来发现自己只要听一遍史诗演唱便就能记住。他们也发现我具有只要听一遍或读一遍完全能记住一部达斯坦的天赋,并且主动教我记多部达斯坦和黑萨,给我多部部达斯坦和黑萨的手抄本背诵。另外,传授给我唱史诗的节奏或音乐。两位老师都在伊斯兰教学校上过学,能读会写阿拉伯文,他们拥有多部阿拉伯文手抄本。他们让我读和背诵那些手抄本,并传授我怎么唱。他们非常严格地教我唱史诗的曲调,严格要求我必须按照他唱的韵律唱,告诉我如果改变了演唱的曲调,就变成了另外一部史诗。那时,我以背诵和唱史诗的神童为远近闻名。在我15岁那年我家来了一位哈萨克斯坦的富商,他听说我具有过目不忘的超常天赋,专程来考验我。他带来了一本1932年出版的书《回族历史》,给我读一遍,并让我复述。他说如果我背诵好了送给我茶叶和其他礼物。等他读完后我就凭借记忆复述一遍《回族历史》的全部内容,我问他是否缺内容,他说不缺,他按照承诺把茶叶和其他礼物送给了我。
    据卡孜姆学习演唱史诗过程的记忆,给我们提供了以下信息:卡孜姆和他的老师都是识字的、能读会写阿拉伯文。当时史诗手抄本在哈萨克族民间广为流传,是哈萨克族史诗传承的主要形式之一,学习演唱史诗的主要途径是背诵手抄本、听老师或他人的演唱、学习演唱史诗的曲调。超常的记忆力是成为史诗艺人主要的条件之一。史诗传承中演唱的曲调和韵律很重要,每部史诗都有固定的演唱韵律。当时,哈萨克族社会有职业史诗艺人,而且史诗艺人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威望,他们深受广大哈萨克民众的喜爱和尊重。
    史诗艺人关于自己演唱史诗的经历如下回忆道:
    过去一般在婚礼、喜庆和人聚集的场合唱。有时,自己或与几个同伴一起赶路时,放羊时都唱,一直唱到文革。文革时,他们说我唱的是反动的旧事物,逼我交出手抄本。我跟他们说,我知道的史诗都在脑子里,我家里什么书都没有。他们抄我的家什么都没有找出来。自文革到80年代几乎中断了唱史诗。自从80年代恢复史诗演唱传统以来,我多次在州级阿肯谈唱会上唱史诗,并获奖。我多次给来自国内外的采访者演唱史诗,并有些史诗已发表在福海县出版的史诗卷和自治区文联主办的《遗产》杂志上。
    卡孜姆给我拿出来很多荣誉证书,其中有中国民间文艺所研究会会员证书、自治区分会会员证书、伊犁自治州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证书。另外,有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全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颁发的《在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的编纂工作中成绩突出》的获奖证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间文学集成领导小组颁发的《在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新疆民间文学集成县卷编纂工作中成绩突出》奖励以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颁发的荣获一等奖的证书。卡孜姆珍藏的众多荣誉证书,证明了他曾经在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县卷本编纂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一位哈萨克族杰出的民间传承人。卡孜姆把各种荣誉证书给我看了之后,说的以下这段话使我深思:
    虽然国内外很多学者专程来采访过多次,我给他们唱过多部史诗,当时他们说得都很好,但是回去之后都没有了消息,不知自己唱的史诗是否发表?另外,虽然伊犁自治州、自治区、国内外经常来人采访我,我积极配合每次采访,把自己记忆中的史诗唱给调查者,但是并没有给我的个人生活带来任何好处,我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改善。那年伊犁自治州让我提供史诗稿子,我把脑子里的十几部史诗辛辛苦苦地写出来,自己花费45元钱寄走,后来那本书出版之后,我总共得到了130元钱的稿费。
    史诗艺人卡孜姆的上述一段话表达了史诗艺人对过去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出版和调查研究工作的不满情绪。史诗艺人虽然积极配合民间文学调查、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可是他的生存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他的演唱天才和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经济报酬,他唱的史诗没有得到知识产权和尊重。在国家和当地民间文学集成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史诗艺人,国家和当地政府虽然颁发了不少荣誉证书,也采取了一些改善史诗艺人个人生活条件和生存状态的具体措施,但没有足够地重视、尊重和保护史诗艺人演唱的史诗文本的知识产权。史诗艺人的这段话不仅表达了史诗艺人渴望自己的史诗演唱与经济收入、生活条件的改善挂钩,而且更体现了史诗艺人对自己演唱的史诗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尊重的渴望。卡孜姆给我们提出了两点意见:首先,他想了解调查和采访者把他唱的史诗拿走之后,是否发表还是怎么用的。其次,他提出史诗艺人的演唱作为一种劳动和职业,得到社会和学者们的尊重,并得到应得的经济报酬,提高生活条件。我们发现过去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基本是把史诗艺人记忆中的民间文学文本拿走、整理出版之后,忽略了史诗艺人的保护工作。没有足够地重视提高传承人的个人生存状态。甚至有些民间文学工作者没有自己下去调查采访,让识字的民间艺人直接用文字记录下来他记忆中的史诗、传说、故事等口传文学文本,寄给他们后整理出版。反映了从事民间文学搜集整理者的工作态度和认识。史诗艺人卡孜姆的上述一段话,提出了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事业要关注史诗艺人的个人生活,提高史诗艺人的生存状态,尊重和保护史诗艺人的知识产权等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