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是我国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州之一,朝鲜族文学创作历史悠久。为深入了解朝鲜族文学创作的现状、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状况,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朝鲜族文学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朝鲜族研究员张春植,以及朝鲜族诗人、文学评论家韩春。 记者:延边州成立55年以来,朝鲜族文学创作经过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过程?产生了哪些重要的成就? 张春植:朝鲜族是一个过境移民民族,移民文学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经过《民声报》时期、《北乡》时期和《满鲜日报》时期等三个阶段,曾出现姜敬爱、朴启周、安寿吉、玄卿骏等作家,文学成果颇丰。1945年日本投降后,活跃于朝鲜族文坛的多数作家返回朝鲜,但由留下来的一些作家和在抗日部队里活动的另一些作家于40年代后期聚集延边,形成新一代作家群,发展新中国的朝鲜族文学。 解放后文学可分为战后再建时期(1945-1957)、政治共鸣时期(1968-1978)和多元化时期(1977-1990)等几个阶段,曾出现《延边文学》《长白山》《道拉吉》《阿里郎》等文学刊物,其中《延边文学》一家,鼎盛时期曾发行8万份以上。先后涌现出金学铁、李旭、任晓远、李根全、金哲等著名作家,延边作家协会朝鲜族会员超过400人,可见其繁荣程度。 上世纪90年代以后,80年代涌现出来的作家这时逐渐成熟,创作出较优秀的作品。从作品的质量而言,这一时期的作品比任何时期都成熟。崔红一的朝鲜族移民史的探索(代表作为长篇小说《泪洒豆满江》)和禹光勋的“宿命”系列小说,李惠善、许莲顺的人性反省小说,以及石华等诗人的关于民族身份认同的探索等,都为提高朝鲜族文学的品位做出了贡献。 进入新世纪之后,朝鲜族文学最引人注目的领域是散文创作。不仅在数量上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而且在质量上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各种文学奖里都包括散文奖项,甚至还出现散文专项奖,说明文坛对散文的重视和兴趣。涌现出黄有福、徐永彬、南福实、杨恩姬、崔顺姬、赵光明等一批散文作家,深受读者喜爱。 记者:朝鲜族文学创作近几年来的整体发展态势如何?比较突出的作家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韩春:近几年整个朝鲜族文坛的小说、诗歌、散文创作及文学评论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小说家朴善锡和诗人南永前。朴善锡的长篇小说《苦笑》荣获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南永前是用双语创作且以汉语创作为主的杰出的朝鲜族诗人,自上世纪70年代步入文坛至今,出版了《圆融》等15本中文诗集和朝文诗集,三次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其代表作是自1986年起经18年苦心研究创作的42首图腾诗。南永前图腾诗受到国内外文坛的关注,已出版南永前图腾诗研究论文集等7本,诗评家谢冕、吴思敬、杨匡汉、张同吾等均对南永前图腾诗给予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诗坛的南永前现象”。 记者:朝鲜族文学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学相比,母语创作非常发达,能不能谈谈母语创作的情况? 韩春:绝大多数朝鲜族作家,目前用母语进行创作。上世纪80年代我国出版的《中国朝鲜族文学史》及2003年韩国出版的《中国朝鲜族诗歌的变化流向》、2004年韩国出版的《中国朝鲜族文学的昨天及现在》等文学史基本勾勒出我国朝鲜族作家用母语创作的现状。其中代表性的小说家有金学铁(已故)、李根全(已故)、林元春、李元吉等老作家及崔红一、金勋、禹光勋等中坚作家。诗歌界有李旭(已故)、金哲、李相珏等老诗人及韩春、崔龙官、南永前、石华等中坚诗人和年轻诗人。散文界由文昌男(已故)、郑判龙(已故)带头开辟散文天地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异军突起,逐渐呈现出比较活跃的创作局面,张正一、杨恩姬、徐永彬、李花淑(已故)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家。文学评论界有权哲、任范松、金宽雄、金虎雄、张春植等中青年评论家。 张春植:目前只有朴康平、白德成、金仁顺等少数作家用中文进行创作,而且前两位主要是在上世纪80年代活跃于文坛,最近只有金仁顺的中文创作影响较大。朝汉双语创作的朝鲜族作家倒是不少,比如五六十年代的金学铁,还有八九十年代的李根全、南永前、金永彪等。但除了南永前的双语诗歌在中国文坛产生一定的影响外,其他作家和作品未受注目。可以说,汉语创作和双语创作是朝鲜族文学较薄弱的部分,以后需要大力扶持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记者:近年来中韩各方面的交流非常密切,据说朝鲜族文学界与韩国的文学界的交流也非常密切,能不能具体谈一谈相关情况? 张春植:朝鲜族文学界与韩国文学界的交流的确非常密切。在韩国出版朝鲜族文学作品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学铁(长篇小说《激情时代》等)、李元吉(长篇小说《雪夜》《春情》等)等老一代作家作品的较全面的介绍和新时期作家崔红一的长篇小说《泪洒豆满江》的出版。在韩国曾出现“朝鲜族文学热”。目前虽然这一热潮有所降温,但与此同时最近在韩国学术界出现研究朝鲜族文学的热潮。从2000年前后起,在韩国和中国先后召开有关国际学术会议或中韩学术会议不下十多次。此外,在美国、日本等国也介绍朝鲜族文学作品,但其数量不多。 韩国文学对朝鲜族文学的影响也非常深刻。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朝鲜族青年作家学习班邀请金承钰、崔仁勋等一大批韩国著名作家和教授前来授课,还有很多朝鲜族作家在延边作家协会的组织下,应邀赴韩国进行考察和学习。张惠荣等一些朝鲜族作家甚至长期居住在韩国进行创作和学习,并在韩国报刊上发表作品。 韩春: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以来,朝鲜族文学界与韩国文学界之间的交流日益活跃。从文学影响的角度看,韩国文学界对中国朝鲜族文学创作的繁荣起到了更多推动作用。大量的韩国优秀文学图书及理论图书进入国内,使朝鲜族作家眼界豁然开朗,从中学习借鉴优秀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技巧。 记者:这种相互交流对朝鲜族作家和韩国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张春植:对朝鲜族作家来说,这种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学交流首先体现在文学语言的净化和提高上。因为过去缺少外部交流,中国朝鲜族的文学语言逐渐退化,与汉语之间的同化也比较严重。通过交流,朝鲜族作家文学语言的构思运用能力明显上升。其次,可直接从韩国文学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学思潮和新的创作方法,了解世界的整体文化氛围,与世界保持同步。对韩国作家来说也是开阔视野的好机会,特别是经过交流,他们对世界泛朝鲜民族文化的观点出现积极的变化,同时也对自己有了新的了解。 记者:朝鲜族文学创作在各个创作领域如诗歌、小说、散文、影视剧本等方面具体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 韩春:朝鲜族文学创作虽然没有经过像汉语主流文坛那样的各种文学观念及文学主张的起起落落,但在平稳中求变之心还是十分迫切,并具有与时俱进的心理要求,一改过去苍白、直露的文风,开创出一派多元共存、弘扬民族精神为主旋律的创作局面。小说创作仍以现实主义为主,冷静观照朝鲜族人口流动等生存环境的各种变化,描绘出现今转型期的困惑、彷徨、深思及人生选择。诗歌创作则呈现出非常活跃的景象,不同的创作方法、不同的美学主张共存共荣。除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外,南永前的图腾诗、朴桦(已故)的主知诗、郑梦浩(已故)的意象诗、崔龙官的生态诗及超现实主义作品、金波的立体诗、李任远的纯抒情诗、赵光明的禅诗、金学松的主情诗等均有一席之地。对朝鲜族文坛来说,散文创作是后起之秀,虽尚未形成专门的散文创作队伍,诗人、学者、新闻工作者均成为目前散文领域较为活跃的成员,可以看出今后仍将是深受读者喜欢的文学样式。 记者:您认为在目前的朝鲜族文学创作中,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张春植:朝译汉的翻译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明显趋于削弱。目前除了韩国文学的翻译出版有所增多外,朝鲜族文学作品的翻译比较萧条,目前专业翻译力量都集中在经济效益较好的韩国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翻译上。朝鲜族文学的翻译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记者:您对今后朝鲜族文学创作有何展望? 张春植:目前朝鲜族文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苗头。比如,《道拉吉》杂志和一些网站里朝鲜族大学生文学“同好会”的兴起,可能会成为朝鲜族文学新的发展方向,也不排除将来出现成熟的朝鲜族网络文学的可能性,或出现文学的多媒体化潮流。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朝鲜族文学在短期内快速扩大读者规模、在数量上获得很大发展不太现实,但是在质量上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是有可能的。因此,在原有作家队伍的基础上,创作出更能反映时代气息、适应新世纪新特点的高质量文学作品,与此同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搞活文学市场、培养青少年对文学的兴趣,是比较可行的发展方向。 (张春植,朝鲜族,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发表多部评论集和研究著作。 韩 春,朝鲜族,诗人、文学评论家。出版多部诗集、散文集、评论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