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缪荃孙与古籍版本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海刚 参加讨论

     缪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卒于民国八年(1919),终年76岁。缪荃孙是清末著名文献学家,本文拟就缪荃孙对古籍版本学的研究与贡献略陈一孔之见。
    1、繆荃孙对版本派流的研究
    1. 1 对写本源流的研究
     关于图书载体竹简、嫌帛、纸张的演变,缪荃孙说:“炎汉初兴,书皆竹帛。班孟坚所谓“篇”,竹书也;“卷”,帛书也。竹册书则用刀刻之,灭则削之……帛则以笔书之,笔之制始自蒙恬。汉孝成帝时,宫中出小赫蹄,即纸也。后汉始有以纸书者,皆以卷计。“[1]即东汉才有了纸张的出现。关于历代写本的特点,缪荃孙认为,梁代、陈代书皆短幅黄膆纸,文字拙恶,且内容多不审定。齐周书则纸墨恶劣,文字欠画加点,应三反四。隋代旧书最为廲好,率用广陵麻纸缮写,书体妍妙可爱。[2]关于雕版印刷起派时间,缪荃孙认为始于五代,“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至冯道始奏请镂板印行,自是刊楼益多”。[3]此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1. 2对刻本源流的研究
     对于历代刻本情况,缪荃孙可谓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对于宋刻本,缪荃孙在《藏书纪要跋》中云:“宋人印书,纸、工、墨价与今仿佛,但流传于世者,无不精妙,不似今之粗率……故以宋刻为善。宋人之书,纸坚、刻契、字画如写格用单边,间多讳字,用墨稀薄.虽著水经燥,无湮迹,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可见,缪荃孙从纸张、刻工、字体、避讳、用墨等方面肯定了宋刻本的精妙。对于元刻本,缪荃孙在《藏书纪要跋》中也有精辟论述,“元刻书雕镂不苟,校阅不讹,书写肥细,印刷清朗”。对于明刻本,缪荃孙认为,明人刻工最轻制书雅意,在有明中叶,尚属讲求,末造则不及矣。①对于清坊刻本,缪荃孙之批评可谓一针见血,他说:“近时闽中书肆刊书,往往改易,其类甚多,不能悉记,今姑取一二言之……将来谬乱书传,疑误后学,皆由此也。”[4]
    1. 3对一书版本源流的研究
     缪荃孙为了能够准确考订一书之版本源流,常常广泛搜集书目并加批注。如当他见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时,“大喜捧归,觅人錄副,小小讹脱,见即订正,并就所见书目添注眉头,藏诸健中,以作枕祕”。②在考订过程中,缪荃孙善于利用书目与题跋,如“《增修复古编》二卷,宋张有谦编,元昊均增补,明洪武刻本,传本甚少。各家书目止《爱日精庐藏书志》有之,与此本合,是洪武年刻……拜经楼题跋有是书,为汲古阁钞本。有济美堂、极古阁诸图记,并脱陈张两序云云,愈显此刻本之不易见矣,艺风”。[5]由此可见,缪荃孙通过查《爱日精庐藏书志》及《拜经楼题跋》,得出《增修复古编》一书有洪武刻本和极古阁钞本,且“传本甚少”的结论。
    2缪荃孙对版本鉴定的研究
     版本鉴定是古籍版本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过鉴定,弄清版本年代、优劣真伪,为读书治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一个精良的善本。
    2. 1从内容上鉴定版本
     从内容上鉴定版本,又可从卷数、内容文字、编例等几个方面进行。缪荃孙在考订《宋太宗实录》一书时,即是从卷数上入手。“《宋太宗实录》,原八十卷,今存卷二十六至三十卷、七十六及七十九、八十共八卷……《艺芸书目》有十二卷,为三十一之三十五、四十一之四十五、七十七、七十八,与此不同,自是两本”。[6]可见,《宋太宗实录》有8卷、12卷两个版本。缪荃孙还从内容文字上纠正士大夫在版本鉴定方面的错误认识,“赵寒山《玉台新咏》,崇祯六年刻本,錄本古雅,书估往往抽去后序,冒宋原本,即士大夫亦信之。其实宋本每卷之末《玉台新咏》卷O下注诗若千首,字数不一,均与寒山本不同,一望而知”。[7]“编例”是指一书内容的编制体例,不同时代的版本在编例上往往存在较大差异,缪荃孙说:“明刻本惟不遵旧式,妄为分体,明人恶习,大约不止八种……”[8]由此可知,明刻本在编例上,一改宋刻本将唐诗按感兴、咏怀、送别、哀伤等分类编排的特点,而将其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体例分体编排,这为我们鉴定宋刻和明刻本唐诗别集提供了一可靠方法。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