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教授李鸿然,在他近日问世的130万字的《中国当代民族文学史论》中,以诗人般饱满的情感,以史家严谨而活泼的笔法,带领我们去见识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大师茅盾、老舍以及一批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沈从文、萧乾、穆青、黄永玉、冯牧、玛拉沁夫、端木蕻良、柯岩、张承志、陈村、霍达等,这些被李鸿然赞誉为“灿烂的星群”的作家们,他们的创作心态和艺术追求,他们的辉煌成就和价值评估,在李鸿然的《中国当代民族文学史论》中,可见真知灼见与独家发现。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崛起与繁荣,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文坛的辉煌景观之一。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一景观,缘于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学是多民族文学。多元共存,异态共生,互动共荣,使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呈现出无比丰富多彩的图景。 和平/画 在海南成就华篇鸿章 1988年,已经是中南民族学院中文系主任的李鸿然教授举家来到海南岛,在海南大学担任一段时间的中文系主任后,他辞掉了职务,当起了专职的教授,一边教书一边着手写作《中国当代民族文学史论》。“来海南岛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摆脱行政的羁绊,潜心于学问,完成我这辈子的梦想,”近日,李教授在他的书房里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他认定了海南是一个非常适合人做学问的地方,“这里人际关系的单纯,非常宽松的心理环境,能让人保持良好的创作心态和适当的时空距离,更好地进入到一种纯然的精神境地,与你所要靠近的心灵达到一种和谐。” 回族出身的李鸿然196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分院(即今中南民族大学),他很早便对少数民族文学生发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他对民族文学的发展进程、重要文学现象、潜在的民族心理等的探秘过程。1986年,由李鸿然主编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被学界称为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史中的代表作”之一(据《文艺报》),著名作家、评论家张炯称他和同仁们的工作“在开拓和创建这一新学科方面功不可没”,该书遂被作为高校的教材。而李鸿然作为这一学科的带头人,十多年来一直不敢松懈。1996年,被推举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的他,决定独立撰写逾百万字的《中国当代民族文学史论》,力争在风格和理论构建方面有大的突破。整整8年的时间,他将自己锁在海大家中的书房里,拒绝一切热闹的交际和可以带来虚名的光环,年复一年,2002年6月初稿完成,2004年10月,这部130万言的大部头终于可以付梓,李教授终于可以对着遥远的夜空微笑了。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炯在为这部书所作的序言里说:我以为《中国当代民族文学史论》是一部有相当学术价值的著作,是作者从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积20余年功力的硕果,也是迄今为止论述作家作品较多又挑选比较严格、涵盖年代最长(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方面的一部巨著,它的出版确实标志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界的一项可贵的收获。 不做四平八稳的史评家 2004年11月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民族文学史论》分为上下两卷,当中有论有史,论中有史,史中有论,承继着我国“知人论世”的传统,血肉丰满地显现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整体形象。同汉族一样,少数民族也都有悠久的文学传统,丰富的文学遗产,但是人们对此所知较少,甚至长期以来对它怀有偏见,人们似乎忘了曹雪芹、老舍的满族身份,从沈从文、黄永玉到张承志、阿来,还有不断涌现的灿烂的星辰,他们在中国文坛上所创造的人文奇观理应不被漠视。令人感佩的是,李鸿然教授并没有将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放在一个狭隘的时空里来论述,而是将其作为中华民族一个大的族群之一来考量,正如老舍所言:少数民族新文学是中国新文学的一部分,不能强调其特殊性而忽视其一般性;同时,少数民族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又有自身的特点,也不能强调其—般性而忽视其特殊性,忘记了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李鸿然的研究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内涵,所以,在他的论述里,你也可以看见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整体的发展方向,当中经历的辉煌与破灭,沉沦与崛起。 李鸿然不是一个四平八稳的史评家。他的批评价值取向,基于他对他所评论的作家兄弟般的情感,基于他对他们的信仰的理解,文化的认同,理性中饱含浓厚的感情,有充分的肯定也有中肯的批评。比如对张承志的成就在给予赞赏和肯定的同时,也对其作品提出坦率的批评意见。在当今文坛热衷于廉价的褒扬和炒作成风的语境中,他所发出的“不合时宜”的声音让人对他批评的态度产生由衷的敬意。 在李鸿然所获多种奖项中,有一项他所看重的是由中国教育基金会颁发的第三届“孺子牛金球奖”,可视作他43年来投身教育的一项莫大的荣誉。祖籍河南、出生于青岛、在武汉工作30余年的李教授说,在他的身上其实共有“三命”,一是个体生命,二是教学生命,三是学术生命。在海南的十几年,是他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状态最好的时光,海南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海南大学宽松的人文氛围让他保持身心的健康,这为他超长的教学生涯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月底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当代民族文学史论》作品首发式和研讨会,将聚集来自全国各地知名的专家、学者,这对李鸿然在海南成就的学术成果是一个最好的报偿。 来源:海南日报编辑:陈荟蔓   (责任编辑:admin) |